胥加山
在大學讀體育系的兒子利用國慶長假回家?guī)鸵惠呑邮刂锏氐哪赣H搞秋收。
兒子身高體壯,但在母親的眼中仍是個孩子。兒子有這份孝心,母親很知足,她不愿兒子幫她多干點農(nóng)活,寧愿自己多干一天。兒子心疼靠種田維持他讀大學的母親。執(zhí)意要利用假日包攬家中所有的農(nóng)活。
兩畝地新割倒的稻子,被母親捆成稻把整齊有序地排列在田間。母親讓兒子歇一天,因為他明天就要回校;兒子要求母親再讓他吃一天苦,也好撫慰心靈。
母子倆拗不過彼此,都挑副擔子來到田地。母親幸福。感嘆生了個有孝心、懂事的兒子;兒子感動,有這樣不辭勞苦的母親支撐他上大學,他沒有理由不努力,將來把母親接到城里去住。
母親挑稻把,由遠而近,且一趟只挑兩捆稻把;兒子挑稻把,由近而遠,速度飛快,且每趟挑的稻把是母親的三倍。母親勸兒子少挑一點,輕來輕去,也由遠而近挑,和她一起一趟,好拉拉家常;兒子不依,只想快速地多挑一些,好減輕母親的負擔。
一段時間后,兒子滿頭大汗,所挑的稻把越挑越遠,盡管他不停地減少稻把的重量,可一擔稻把在肩,壓得他步履蹣跚;而母親挑的稻把,越挑越近,且母親仍挑著起初數(shù)量的稻把,勻速前進,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
兒子真不敢相信,憑自己的體力竟挑不過瘦弱的母親,可事實擺在眼前,他不得不在農(nóng)活面前低下了頭。一字不識的母親在挑完稻把后,給兒子講起了樸實的農(nóng)活智慧——相同的稻把,相同的路徑,選擇一種由遠而近且輕來輕去的挑擔方式,是挑稻把農(nóng)活中所隱藏的智慧。其實,兩種挑稻把的方式所消耗的力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心情變化。一種是先苦后甜,一種是先甜后苦……
兒子讀懂了母親農(nóng)活中的智慧,他想人生也該如此吧!
農(nóng)家的孩子,長到十歲左右,就被母親逼下地里去栽秧,算是農(nóng)活啟蒙教育。
孩子站在白嘩嘩的水田里,跟著父母弓腰栽秧向后移步,一時當做一種游戲來玩耍??梢欢螘r間后,腰酸了,腿脹了,無意間把目光往兩腿之間的后面一瞥,嚇得哭喪著臉大叫起來,后面白嘩嘩的田地老長,這秧要栽到猴年馬月呀?這時農(nóng)民父母一邊栽著秧,一邊說著最簡樸的農(nóng)活哲語一朝前看,碧綠的秧苗被你栽成一片汪綠,很有成就感呀。不怕慢,就怕站,邊說著,父母所栽的秧,把僵站著的孩子拉下了一段距離。
孩子試著以父母所說的方法再去栽秧,朝前看,不怕慢,就怕站。果然栽出了成就感,栽出了一種農(nóng)活所帶來的快樂心情,同時,他也逐漸在栽秧的農(nóng)活中懂得。干農(nóng)活的勞苦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心情去消解。這也直接影響他們?nèi)蘸蟮娜松贰?/p>
挑過糞的農(nóng)家男孩子,都有親身體會,起初跟著父母擔糞或路遇擔糞人,不是皺眉捏鼻,就是屏氣疾步走向上風口,在他們懵懂的心靈中,認為在臭氣熏天的氣味中干著苦力活,算是又臟叉累的勞役了。
然而,學擔糞是農(nóng)家男孩子的必修課。在父母威嚴的眼神中,男孩捏著鼻,挑著糞桶,晃晃悠悠,一路灑著糞汁,朝自家田頭走去。誰知一塊凸起的泥塊絆得他險些濺了糞便或栽了跟頭,一慌神,松開捏鼻的手,去扶擔以保持它平衡?;派襁^后,再上路,糞臭倒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撲鼻而來。嗅到了糞的“香”味,男孩擔糞的農(nóng)活也學到手了。同時父母也告訴他們,糞雖臭,可澆灑到地里,長出金黃的稻子,做成白米飯,那叫真香!
從那一刻起,農(nóng)家孩子就懂得了擔糞農(nóng)活中的智慧——臭糞給莊稼以營養(yǎng),它不比化肥差,甚至被糞澆灑后長出的蔬菜瓜果更茁壯!這恐怕是每個農(nóng)家孩子進城后,無論工作、學習都不落后于城里孩子的制勝點吧!
(《面包和魚的奇跡》),黃興、唐墨主編,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年6月版。責任編輯:歐陽沛。定價: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