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巴金先生曾在晚年病重時提出要求,希望能讓自己保持最后的尊嚴,不要在身上插那么多管子,浪費那么多貴重藥品,讓自己在平靜安詳中離開這個世界。由于種種原因,這個愿望沒能實現(xiàn)。
尊嚴,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最后的尊嚴則尤為重要。
中國舊時,如果要處死君王,不管他罪有多大,不管他是被俘虜,被推翻,還是被迫禪讓下臺,按慣例是不能用砍頭、腰斬、凌遲等刑罰的,只能被毒死,或用白綾勒死,要給他留個全尸,不能身首異處。這就是給他的最后尊嚴,也是他的最后一點特權(quán)。
不過也有例外,春秋戰(zhàn)國時,伍子胥為父兄報仇,帶兵滅楚后,鞭尸楚平王,就是要摧毀他最后的尊嚴。這個昏聵透頂?shù)木鳎奥犘抛嬔?,奪兒媳為妻,還濫殺忠臣,厚顏無恥,活著本也就沒什么尊嚴了,比行尸走肉強不到哪里去。
20世紀(jì)初,北大西洋的泰坦尼克號上,面臨沉船時,許多人都保持了最后的尊嚴。男人們紛紛把逃生的機會讓給婦女和孩子,樂隊還在有條不紊地演奏,船長仍十分鎮(zhèn)靜地指揮最后的工作,沒有慌亂一團,投有歇斯底里,也沒有哭天喊地,他們是真正的紳士,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最后的尊嚴,體現(xiàn)出了偉大的良知和教養(yǎng),也代表了人類的最高尊嚴。海底的沉船,就是他們永遠的紀(jì)念館。
抗日將領(lǐng)吉鴻昌被敵人殺害前,要求坐在椅子上,看著劊子手開槍。在大義凜然的吉鴻昌面前,劊子手端著槍的手在顫抖。吉鴻昌輕蔑地一笑,順手寫下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边@最后的尊嚴,氣壯山河,神圣無比,可與日月同輝。
最后時刻到了,獄卒端著毒酒進來。此時,希臘大哲人蘇格拉底仍有多種選擇:可向當(dāng)局低頭,換取赦免;可跟著學(xué)生越獄,保住性命。但他寧可有尊嚴地死去,因為他不愿犧牲真理向權(quán)勢低頭,他也不想當(dāng)個逃犯使自己名譽受損。因而,他的最后一句話是: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雞,記得替我還上這筆債。1787年,法國畫家達維特將這神圣的一幕定格,創(chuàng)作了著名油畫《蘇格拉底之死》,藝術(shù)地還原了蘇格拉底最后的尊嚴。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生死?;钜畹糜袃r值,死要死得其所。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地活著,也有尊嚴地死去,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保持最后的尊嚴。就像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言:“生如春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