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炎長
1. 盡快哺乳 母豬產(chǎn)后24小時內分泌的乳汁為初乳,其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在乳豬體內形成有效的抗病功能,同時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類和蛋白質,這些營養(yǎng)物質極易被乳豬消化吸收,對處于饑餓狀態(tài)下且體內營養(yǎng)儲備有限的乳豬而言,及時哺乳尤為重要。
2. 盡早補飼 一般情況下,仔豬5~7日齡即可補飼優(yōu)質的乳豬料。乳豬2周齡的采食量為4~5克/天,3~4周齡的采食量為14~15克/天。雖然斷奶前采食量少(不會超過500克),但補料對促進乳豬的消化道發(fā)育大有裨益。盡早補飼會進一步提高乳豬成活率,充分發(fā)揮生長潛能。
3. 做好初生乳豬的處理 ①乳豬體內儲備的鐵只能維持3~5天的生長需要,而母乳提供的鐵又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為了有效防止乳豬缺鐵,應在乳豬出生后注射鐵制劑。常用的是右旋糖酐鐵制劑,在1~2日齡和10~14日齡分別注射1次。②斷齒和斷尾可在仔豬出生后的1~2天內同時進行。③小公豬的閹割應在出生后7天內進行,以利于創(chuàng)口的愈合,減少對乳豬生長的影響。
4. 溫度管理 由于初生乳豬皮下脂肪薄、血糖含量少、體表面積與體積比最大,導致乳豬產(chǎn)熱能力低,極易受寒。在冬季及晝夜溫差大的春秋季,初生乳豬應放在保溫箱中,保溫箱的有效溫度保持在32℃,以后每周降低2℃。防止潮濕是保溫工作的另一個重點,舍內地面潮濕不僅乳豬易受寒,而且易滋生細菌。此外,還要注意避免穿堂風。
5. 飼料營養(yǎng)全價 當前的乳豬生產(chǎn)(特別是早期甚至超早期斷奶)最大的障礙在于乳豬的消化機能不健全,而對營養(yǎng)的需求很高。要保證乳豬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又要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就要考慮飼料的適口性、可消化性和營養(yǎng)水平,以飼喂大型企業(yè)生產(chǎn)的全價乳豬飼料為好。
6. 防止下痢 下痢可引起小腸絨毛萎縮變短變粗、腺窩增生,從而使小腸吸收營養(yǎng)的表面積減少,導致乳豬生長遲緩甚至出現(xiàn)死亡。在生產(chǎn)實踐中,一般在乳豬出生后、哺乳前口服青、鏈霉素合劑(各按8萬~10萬單位/千克體重),同時加強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適當提高能量飼料的比例,并在每噸母豬飼料中添加15%金霉素1千克、阿莫西林200~300克、泰樂菌素100~200克,對預防乳豬的黃白痢效果較好。如有條件,在妊娠母豬產(chǎn)前21天和14天分別注射大腸桿菌基因工程五價苗1毫升,效果更好。
7. 進行豬瘟超前免疫 乳豬出生后即注射豬瘟疫苗2毫升,注苗后2小時開始哺乳,對控制豬瘟效果明顯。(胡成波供圖)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新化縣向紅農科大樓 郵編:41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