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可
你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情況:有個孩子不小心把媽媽心愛的東西摔破了,嚇得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煞白,一會兒又通紅通紅。
血液
臉色變化跟血液有關系。
我們知道血液是紅色的。其實,不要等血流出來,我們也能看到它的顏色。比如嘴唇,因為表皮很薄,而且是透明的,我們能看到表皮里血的顏色,所以嘴唇是鮮紅鮮紅的。
那么,鮮紅的血液是什么東西組成的?
如果說會淌來淌去的血液是紅顏色的水組成的,你肯定會哈哈大笑:我又不是幼兒園的寶寶,會那么“幼稚”嗎?不過,別笑,如果把“紅顏色”這幾個字去掉,“水”還是血液中很重要的東西哦!
血液是由血細胞、血漿組成的。血漿中的90%是水,其余為蛋白質(zhì)等人體必需的物質(zhì)。而血細胞中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等。
血液為什么是紅色的呢?紅色來自紅細胞內(nèi)的血紅蛋白。
人活著要不斷地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紅細胞通過血紅蛋白,把人吸進去的氧氣,運送到身體需要的地方;把身體里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運送到管呼吸的器官那兒,讓它們把二氧化碳呼到身體外面。
紅細胞的平均壽命是120天,每天都有不少紅細胞“死去”(科學地說叫“分解”),又有不少新生的紅細胞熱情地“投入工作”。如果我們的營養(yǎng)不夠,或者身體里的“環(huán)境”不好,新生紅細胞的數(shù)量就會抵不上“死去”的數(shù)量,總的數(shù)量減少太多時,人就得“貧血”病啦!這時候,人的感覺是容易頭暈、疲勞,稍微運動一下就感到心慌、喘不上氣來,而且,原本紅撲撲的臉蛋不知不覺地變得蒼白——血不夠紅了嘛!
紅細胞少,說到底,也就是缺少血紅蛋白。那么怎么讓血紅蛋白有足夠的營養(yǎng)呢?
血紅蛋白其實是一種紅色的含鐵的蛋白質(zhì),如果我們吸收的營養(yǎng)中缺乏鐵,血紅蛋白制造新伙伴的“原料”就不夠了,就會患“缺鐵性貧血”。這種病會影響大腦、影響消化等等,讓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
那么我們多補充含鐵的食物吧:動物的肝、瘦肉、魚、蛋,還有深綠色葉子的蔬菜、水果、海帶等,都會讓血紅蛋白有足夠的“原料”“制造”新伙伴,讓我們的血液鮮紅鮮紅。
順便告訴你一些能察覺身體麻煩的小訣竅:
血液淡紅——有貧血的可能;
血液櫻桃紅——有煤氣中毒的可能;
血液暗紫——有肺氣腫、心臟病的可能;
血液棕色或紫黑色——有食物中毒的可能。
血管
臉色一會兒白一會兒紅還有一個原因。臉的皮膚下面有很多血管,就是血的“通道”。人在害怕、生氣、傷心的時候,血管會縮小,這時,通過臉部的血液減少,臉就變白;人在緊張、興奮、害羞的時候,血管會擴大,這時,通過臉部的血液增多,臉就變紅。
人身上有很多血管,所以,不小心摔一跤磕破腿、腦門什么的都會出血。
人的血管有三種,一種叫動脈血管,是血液從心臟流向全身的血管。動脈血管逐漸分枝成為很多小動脈,越分越細,最后比頭發(fā)絲還細,布滿在人的肌肉、骨骼和人體所有器官中,叫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又匯聚起來,越匯越粗,最后仍然回到心臟,叫靜脈血管。通過血管,血液把腸吸收的養(yǎng)料、肺吸進的氧氣帶給身體各部分,又把身體各部分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運走,交給肺和其他器官排出體外,這樣形成人體內(nèi)的血液循環(huán)。
如果血液循環(huán)停止了,人體各部分就得不到氧氣和養(yǎng)料,它們產(chǎn)生的廢物也不會被運走,人的生命就結(jié)束了,所以,人們把血液稱為“生命之液”。
不過,跌跤流血不是那么可怕,因為人身上有造血器官,比如骨髓啊,等等。而且上面說過,就是不受傷流血,身上每天也有血細胞衰老死亡,但造血器官會不斷補充新的血細胞。當然,大量出血不止肯定影響健康,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輸血
當人因為流血過多就要失去生命的時候,就要采用輸血的方法挽救生命。
一個人的血能隨便輸給另一個人嗎?絕對不行!每個人的血型是不同的,血型一般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輸錯不同血型的血,紅細胞會凝結(jié)起來堵塞毛細血管,造成輸血反應,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通過血液會傳染肝炎、梅毒、艾滋病和瘧疾等,所以我們要注意血液安全,避免輸血中傳染疾病。
血液不都是紅色的
為了讓血液世界五彩繽紛,一些動物“別出心裁”地擁有色彩“雅致”的血,比如,青色的、綠色的、玫瑰色的,等等。
著名的會噴墨汁的烏賊,它的血雖然不是鮮紅的,卻也不是黑色的,它的血居然是藍色的!蝸牛、蝦、蟹算是它的“血友”吧,也擁有藍色的血。
蜘蛛的血是綠色的。
蚯蚓的血很特別,是漂亮的玫瑰色。
……
為什么會有五花八門的血?原來,那些動物擁有的不是血紅蛋白,卻是什么血藍蛋白啊、血綠蛋白啊等等——這些統(tǒng)稱“血色蛋白”。
最奇怪的是菜粉蝶,它們的血的顏色還分“性別”,雌的是綠色的,雄的是黃色的或無色的。
白色的血液
1980年,在我國的上海,出現(xiàn)了一種白色血液——科學家研制成功的人造血液。它不分A型、B型、O型、AB型。不管什么血型的人,都能接受這種白色的血液,所以人們又把它稱做“萬能血液”。除了“萬能”,它還擔負著“安全員”的角色呢。現(xiàn)在因為輸血而得病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艾滋病、肝炎等,都能通過輸血而傳染。最讓人害怕的是,獻血的人剛感染上的毛病在檢查中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因為他還沒有發(fā)病呀!這樣的血輸給別人,別人就遭殃了。而用人造血液就可以避免這種危險。
最早發(fā)現(xiàn)“萬能血液”的是一個美國科學家。有一次,他在實驗室里看到一只老鼠掉進水里很久很久,居然沒有淹死。
科學家實驗室里的水,一般都比較奇特,不是一般的河水、湖水、井水或自來水什么的,老鼠“潛水”的地方,是裝著一種特殊液體的玻璃缸,這種液體叫“氟碳液體化合物”。
這位科學家靈機一動,開始了一項新實驗把老鼠反反復復地浸到氟碳液體化合物里,時間一次比一次長。老鼠雖然在水里一動也不動,可只要離開水,把它吸進肚子里的水排干凈,它就又活蹦亂跳了。
如果在普通的水里,老鼠是死定了。不是有首歌嘛:“……追得老鼠進不了洞,撲通跳進水缸中,大家夸我小英雄。”為什么夸呀?把老鼠趕進水缸里,消滅了老鼠呀!看來奧秘就在這個拗口的“氟碳液體化合物”里。
剛才我們說過,血液在身體里的一個重要工作是輸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科學家發(fā)現(xiàn),氟碳液體化合物跟氧氣、二氧化碳也非?!坝H近”,完全可以代替血液干活!
說干就干,就用這種液體來制造人體用的血液!
人造血液沒有辜負科學家的期望,把它注入人體后,它很出色地完成了輸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任務,成功挽救了一些病人的生命。
血液的工作不僅是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它還有運送營養(yǎng)、殺滅細菌等等繁重的任務,所以,氟碳液體化合物人造血液不能完全替代人的血液。在我國,科學家已經(jīng)研制出了好多種擔負其他任務的人造血液。
人的身體是一架精密的儀器,而且,你這架儀器和他那架儀器,又各有不同的地方。人工血液能不能完全適應人的身體、適應所有的儀器等很多沒解決的問題,科學家還在不斷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