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剛
中國古代向來有“天地君親師”之說,對教師這一職業(yè)一直比較尊重??鬃颖蛔u為“萬世師表”,也同樣受到人們的尊敬。現(xiàn)代,人們賦予教師的稱號多了起來,如“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不僅如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美麗的詩句,指稱的對象也多是人民教師。但現(xiàn)代這些賦予教師的贊美,究其起源,卻有一種濃厚的意識形態(tài)的味道。
最先提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口號是蘇聯(lián)。一開始,這一口號贊美的對象不是教師,而是作家。1932年10月,蘇聯(lián)的領導人斯大林在高爾基的住所談到蘇聯(lián)作家的角色的時候,用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斯大林之所以授予高爾基這個光榮的稱號,和他與高爾基的關系有關。晚年的高爾基,喪失了作為知識分子的獨立性,為斯大林唱贊歌,他甚至對“白海運河”的修建進行了“美化”。高爾基的這些行為,一方面,引起了索爾仁尼琴等知識分子的鄙視,索爾仁尼琴在其小說《古拉格群島》中就曾譏諷說:“為此書提供了資料的,還有以馬克西姆·高爾基為首的三十六名蘇聯(lián)作家,他們是俄國文學史上破天荒第一次頌揚奴隸勞動的關于白海運河的那本可恥書籍的作者”;另一方面,高爾基的這些行為,使斯大林對他刮目相看并青睞有加。高爾基也由這個口號成為具有榜樣性質(zhì)的作家。以此為導向,蘇聯(lián)的作家也開始領受這一稱號,并在文學作品中開始了以塑造新人為主題的文學創(chuàng)造活動。這種文學創(chuàng)作的典范就是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所寫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這部小說里,有一段話為中國讀者所熟悉——“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碑敃r,蘇聯(lián)出現(xiàn)了很多類似的小說,其主題就是塑造黨所需要的“新人”。
通過這個對口號起源的回顧,我們可以看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口號首先贈予的對象是作家而非教師,這在中國也類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文藝政策上,我們奉行“一邊倒”的政策,文藝的指導思想也是向蘇聯(lián)學習的,所以蘇聯(lián)的文藝政策深遠地影響了中國的文藝工作者。也就在這個歷史時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一種思想指導也傳到了中國。這一光榮稱號還是作家的專利,這一專利對作家的要求是創(chuàng)造階級“新人”。于是中國的小說家開始踏上創(chuàng)造紅色經(jīng)典小說之路,著力塑造“新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紅一創(chuàng)”?!叭t”指的是三部小說《紅巖》、《紅日》和《紅旗譜》,“一創(chuàng)”指的是柳青的《創(chuàng)業(yè)史》。這些作家接受了蘇聯(lián)文藝思想的指導,在小說中穿插一些個人自傳的成分,描寫個人的成長歷程,重點記錄了從階級意識的萌發(fā)到走向革命道路的精神歷程。在主題先行的理念下,作家們塑造了一個個新人的榜樣,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受到讀者的喜愛與好評。不僅如此,這種文學創(chuàng)造中的新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開始被塑造出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雷鋒。雷鋒作為一個時代的風向標,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
后來這個稱號開始轉(zhuǎn)移給教師,這里有兩個原因。一是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以這種理念塑造文學形象,有概念化的傾向,逐漸引起人們的不滿。二是教師在文革中被打成了“臭老九”,地位一落千丈。新時期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大批人才,而人才的出現(xiàn)有賴于優(yōu)秀老師的培養(yǎng)。為了掃除文革時期人們對教師的輕視,提高教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政府開始授予教師這一個美好的稱謂。從此,教師在擁有“春蠶”與“園丁”等光榮稱謂后,又享有“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國家還確立了教師的節(jié)日,逐漸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
現(xiàn)在來看,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稱謂教師,要求有些高。教師是人不是神。“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稱號在當時歷史情形下有其合理性,但現(xiàn)在,這個稱號會使教師在社會中被“崇高化”。教師被“安”上了這樣的稱謂,社會對其要求會格外嚴格,一旦有什么過錯,容易遭到輿論苛刻的議論和批評。無形中,這個稱謂會讓教師背上精神重擔。此外,人的靈魂塑造是個人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提法,有干涉?zhèn)€人思想自由的傾向,有企圖統(tǒng)一學生思想的嫌疑。我認為,應還原廣大教師作為普通人的本質(zhì)和權利訴求,讓我們的教師輕裝上陣。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