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行
望文生義釋“不爽”
毫發(fā)不爽 háofà-bùshuǎng
一個學生寫道:“小王今天被雨淋了,渾身濕透,毫發(fā)不爽,應趕快吃點防感冒的藥?!边@里的“毫發(fā)不爽”被誤用了。
“毫發(fā)不爽”原作“纖毫無爽”,極細微的差錯或失誤也沒有。形容非常正確。見于《魏書·律歷志下》:“(李業(yè)興對曰)歲星行天,伺候以來八九余年,恒不及二度。今新歷加二度。至于夕伏晨見(現(xiàn)),纖毫無爽。”后來多用“毫發(fā)不爽”形容無絲毫差錯。毫發(fā):毫毛和頭發(fā),形容極其微小。爽:差錯。例如:①清代錢泳《履園叢話·收藏》:“較諸全書,雖只吉光片語,而與石本對勘,則結體用筆,毫發(fā)不爽。”②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shù)、斤數(shù),毫發(fā)不爽。”③這個結果與大家預料的一模一樣,毫發(fā)不爽。
上面那個學生之所以把“毫發(fā)不爽”用錯,純屬望文生義,把“爽”誤解成“爽快”,以為“毫發(fā)不爽”是“毛發(fā)不爽快”的意思,其實不然。
皇上錯用“怙惡不悛”
怙惡不悛hù'è-bùquān
電視連續(xù)劇《康熙微服私訪記》有這么一段故事:微服的康熙與鳳兒小姐在押鏢途中遇上一伙劫鏢的強盜,雙方交手,強盜大敗,康熙欲將他們押送官府處置,而自幼行走江湖的鳳兒小姐深知,天下盜匪四起,皆因生計所逼。乃萌生同情,力阻康熙,并贈強盜銀兩??滴跏遣荒苋萑淘谧约航y(tǒng)治的“盛世”有強盜存在的,見自己意中人居然同情賊人,不由怒斥鳳兒:“你這是怙惡不悛??!”
金口玉言的天子怎么也如此的不慎其言呢?
“怙惡不悛”原為“長惡不悛”。長(zhǎng):積。堅持作惡,不肯悔改。見于《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后來多為“怙惡不悛”。怙:憑恃,依仗,堅持;悛:悔改。例如:①《宋史》:“負罪之人,多非善良,貪殘兇暴,無所不至。若授以遠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惡不悛,恃遠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訴?!雹凇督鹗贰罚骸捌浠蜮飷翰汇e眾討之,顧亦未晚也。”③《元史》:“若能悔悟首實,則原其罪;若迷謬怙惡不悛,然后繩之以法不少貸。”
上述例句是編劇的人錯解“怙惡不悛”為“姑息養(yǎng)奸”,這才讓皇上說出貽笑大方的話來。
演戲難以“繪聲繪色”
繪聲繪色 huìshēng-huìsè
有報道稱:“這場戲演得繪聲繪色,贏得滿場觀眾的喝彩?!边@里,“繪聲繪色”用得不當,“演戲”是不能用“繪聲繪色”來形容的。
“繪聲繪色”見于朱庭珍《筱園詩話》:“必使山情水性,因繪聲繪色而曲得其真;務期天巧地靈,借人工人籟而畢傳其妙。”后來用“繪聲繪色”形容描寫、敘述生動逼真。例如:①女人是感性的,常常能繪聲繪色地講一件挺平常的事。②早就聽人繪聲繪色地描述過他的家如何如何古樸。走進一看,哇!古典滲透了客廳的每個角落。③她說得繪聲繪色,聽的人都入了迷。
“繪聲繪色”一般用于人們的口頭講述或描寫,生動逼真地再現(xiàn)人們看不見的情景和聽不見的聲音,使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用于演員的獨白或演唱是可以的,用于“演戲”是不當?shù)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