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wèi)生
維生素作為人體基本的營養(yǎng)元素得到人們的廣泛認一同,當前服用維生素也已成為眾多上學的孩子、退休的老人、辦公室的職業(yè)男女每天必做的“功課”,市場上各種維生素補充劑也一直是最旺銷的保健品。對此,專家指出,每天適量補充維生素是必要的,但每種維生素有其特有的作用,盲目過量補充或長期缺乏都會帶來不良后果,人們服用維生素要注意以下誤區(qū)。
誤區(qū)一:多多益善。由于維生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素,因此,有些人認為維生素吃得越多越好,這種做法不但錯誤,而且非常危險。維生素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攝入過多時,不能由尿直接排出體外,易在體內大量蓄積引起中毒。水溶性維生素多吃后雖可從尿中排出,毒性較小,但大量服用仍可損傷人體器官。此外,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可使機體對食物中維生素的吸收率降低,一旦停服會導致維生素缺乏。正常人服用的劑量,應考慮到每天食物中的維生素,補充少量即可,飲食結構科學的人無需每天必服。
誤區(qū)二:預防疾病。拿感冒來說,有些人以服用維生素的方法來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這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機體不缺乏維生素,無論患何種病,服用維生素都是無效的,甚至會加重病情。例如,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不僅無效,而且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影響正規(guī)治療。
誤區(qū)三:代替某些食物。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服用多種維生素可以彌補飲食中的營養(yǎng)不足,特別是不愛吃蔬菜的人常用維生素c替代蔬菜。這是不可取的。
那么維生素的服用應遵循哪些原則呢?專家認為,首先合理安排飲食,做到營養(yǎng)均衡,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其次合理掌握維生素的劑量,注意合并用藥時對維生素吸收和代謝的影響,如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使維生素c的排泄量增加,導致維生素C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