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蘇拉·杜博薩斯奇
標(biāo)點符號最初使用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朗誦。幾百年前,文盲甚多,少數(shù)識字的人得經(jīng)常把文字念給別人聽。為了方便朗誦,文字開始有了“點”號。
英文punctuation(標(biāo)點符號)一字,源自拉丁文punctus,意思就是“點”。這些點讓讀者知道哪里需要稍停,哪里需要加強語氣等。點號很早便在歐洲普遍使用,只是用法頗為參差。15世紀(jì)印刷術(shù)發(fā)明后,印刷界都希望統(tǒng)一標(biāo)點符號的用法。從此,各式各樣的標(biāo)點符號用法紛紛出籠。
感嘆問號?!
標(biāo)點符號一直有增無減。你發(fā)短信時使用的
那些小符號就是例子。
可是你是否看過這個符號“?!”?這是感嘆問號,1962年由馬丁·史貝特(Martin Speckter)所發(fā)明,等于問號加上感嘆號。這符號應(yīng)該最適合漫畫家使用。
你是否又見過問號(?)或感嘆號(!)之下的一點換成逗號?1992年李奧納·史托奇(Leonard Storch)、恩斯特·范哈根(Ernst Van Haagen)、席蒙·施爾柏(Sigmuncl Silber)三人首創(chuàng)此一用法,在句子中間加插問號或感嘆號。
撇號
撇號即英文的apostrophe,有兩個作用:一是顯示省略了的字母,例如dont是do not的縮寫;一是和s連用,表示“擁有”,例如Ursula'sumbrella(烏蘇拉的雨傘)。
Apostrophe本是希臘字。古希臘戲劇演員轉(zhuǎn)頭不看觀眾,而跟不在場的人說話,這樣的表演叫apostrophe。把那“不在場”的意思引申作“省略”,就成為撇號的一種用法。撇號似乎是最惹爭議的一個標(biāo)點符號,有人很喜歡使用,也有人很厭惡使用。
奇怪的符號
下面這句,你是否覺得奇怪?
克勞汀問:《?櫥窗里那只小狗賣多少錢?》
這一句用了非英語國家的標(biāo)點符號。各國語文都有其約定俗成的特點。你只要看看計算機里的字形選項,就會發(fā)現(xiàn)其他語文使用的一些特殊標(biāo)點符號,是你前所未見的。
請再看看克勞汀的問句。這一句首尾都有問號,(編按:正確寫法是句首的問號是顛倒的)。翻開西班牙文書籍,就會看到這樣的標(biāo)點。阿拉伯文的問號,左右方向和英文相反,而且置于句首。希臘文則以英文所謂的分號作為問號。至于那兩個奇怪的《》,原來是芬蘭文和荷蘭文的引號。
英語系國家的校對和印刷工人,給一些標(biāo)點符號取了諢名:問號叫“啊”,就像“啊?你說什么?”感嘆號叫“砰”、“尖叫符號”、“喘息符號”或“驚駭符號”;星號則叫“啪嗒”。
引號
引號表示有人在講話。今天英文使用的引號,早在18世紀(jì)便已普遍使用。引號流行前,讀者只能從句子寫法判斷是某人說的話,不過,那些話下面有時會面上底線。
逗號,/冒號:/句號。
這三個標(biāo)點符號的英文名稱comma、colon和period都源自希臘文。公元前2世紀(jì),拜占庭一個名叫亞里士多芬(Aristophanes)的圖書館員替這三個符號取了這三個名字。逗號comma本是“割下的一片”,用來表示句中短暫的停頓;冒號colon的原意是“詩的一節(jié)”,用來表示句中不短不長的停頓;句號period的原意是“回環(huán)”,用來表示長的停頓。
感嘆號!
有人認(rèn)為,感嘆號是由古希臘IO一字合成:I在上,O在下。IO的意思是“天哪!”今天的感嘆號是印刷機出現(xiàn)后演變而成的。
問號?
中世紀(jì)時,要表示一句話是問句,句號上會加個彎曲符號。到了17世紀(jì),這個符號演變成今天的問號。問號的形狀可能來自字母Q,也就是拉丁文quaestio的縮寫。Quaestio是“疑問”的意思。
其實標(biāo)點符號即使沒了,閱讀也不會怎么困難。比如說,你和朋友互傳短信,一般不會使用正規(guī)的標(biāo)點符號,可是無礙意思的傳達。
作家則不然,他們講究標(biāo)點符號。這涉及寫作風(fēng)格。不過,有些作家對標(biāo)點符號深惡痛絕。18世紀(jì)美國作家提摩西·戴思特(Timothy Dexter)就在他的一本小冊子后,加印了一整頁的句號和逗點,表示讀者可以隨意把這兩個符號加入文中,像撒鹽巴和胡椒粉一樣,他自己則不屑使用。
另一方面,有些作家卻非常喜歡標(biāo)點符號。17世紀(jì)作家班·強森就是其一,甚至在自己姓名之間加上冒號——Ben:Johnson。
無論你喜不喜歡標(biāo)點符號,這些符號都是你必須掌握的。所以最好視之為樂趣,視之為游戲,好好使用。畢竟這是你所使用語言的一部分。
(摘自美國《讀者文摘》)
(責(zé)任編輯王克峰)
海外星云 200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