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瑞明
1、西瓜枯病
1.1危害癥狀:發(fā)病初期葉片從后向前逐漸萎蔫,似缺水狀,中午尤為明顯但早晚可恢復,3~6天后,整株葉片枯萎下垂,不能復原。莖蔓基部綺縮,有的病部出現(xiàn)褐色病斑或琥珀色膠狀物,病根變褐色腐爛,莖基部縱裂病莖縱切面上維管束變褐。
1.2防治措施
1.2.1種子消毒50~60℃的溫水對成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30~40分鐘,也可用40%甲醛配成150倍液浸種1~2小時后撈出,洗凈晾干。
1.2.2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實行2-3年輪作。
1.2.3藥劑防治。播種前和定植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澆灌播種穴或定植溝穴,待藥液滲下后再播種或定植。發(fā)病初期用上述藥液灌根,每穴灌100ml每隔7~10天灌一次,連灌己2~3次。如果配合噴霧防治,效果更好。
2、西瓜痠病
2.1危害癥狀:西瓜疫病從苗期到結果期均可發(fā)病。苗期發(fā)病,子葉上出現(xiàn)圓形水漬狀暗綠色病斑,后中部變成紅褐色,幼苗近地面處縊縮,倒伏至枯死。成株期感病,葉面初生暗綠色水漬狀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濕度大時軟腐似水煮,干燥時易破碎。莖基部發(fā)病初期呈暗綠色水漬狀紡錘形凹陷病斑,然后腐爛,病部以上枯死。果實發(fā)病則呈暗綠色圓形凹陷病斑,嚴重時擴展至全果軟腐,表面產生綿毛狀紅色菌絲。
2.2防治方法
2.2.1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浸種30分鐘,沖洗干凈后,再催芽播種。
2.2.2栽培措施:瓜地開深溝,筑高畦,以利田間排水,勿使瓜田積水。西瓜應與非瓜類作物實行3年輪作制,以減輕發(fā)病。增施腐熟的有機肥料,其肥效期長,且能改善土壤結構,有利西瓜根系生長發(fā)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2.3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噴藥,除噴灑葉。莖和果實外,還要噴布地面或結合灌根以消滅土壤中的病原菌。常用藥劑有0.3:0.3:100波爾多液,72%克露700倍液,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噴3~4次。必要時還可用上述殺菌劑灌根,每株灌藥液400~500g。
3、西瓜白粉病
3.1危害癥狀:西瓜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莖蔓、葉柄及果實。初發(fā)病時,在葉片和莖蔓上出現(xiàn)白色小霉點,并逐漸擴大,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整個葉片和莖上都布滿一層白粉,過一段時間,白粉變成灰白色,其上有時可見褐色或黑色的小斑點,葉片枯萎卷縮,不易脫落。
3.2防治措施
3.2.1農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進行土壤消毒,實施輪作種植,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的抵抗能力;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以防病菌傳播蔓延。
3.2.2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可噴施25%粉銹寧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35%瑞毒銅500倍液等效果顯著。
4、西瓜炭疽病
4.1危害癥狀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fā)生,葉片和瓜蔓受害重。苗期子葉邊緣現(xiàn)出圓形或半圓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外圍常具有一黃褐色暈圈,其上長有黑色小粒點或淡紅色粘狀物。近地表的莖基部變成黑褐色,且收縮變細致幼苗猝倒,葉柄或瓜蔓染病,初為水浸狀淡黃色圓形斑點,稍凹陷,后變黑色,病斑環(huán)繞莖蔓一周后全株枯死。成熟果實染病病斑多發(fā)生在暗綠色條紋上,在具條紋果實的淡色部位不發(fā)生或輕微發(fā)生,果實染病初呈水浸狀凹陷形褐斑,凹陷處常龜裂,濕度大時病斑中部產生粉紅色粘質物,嚴重的病斑連片腐爛。未成熟西瓜染病呈水漬狀淡綠色圓形病斑,幼瓜畸形或脫落。
4.2防治措施
4.2.1抓好農業(yè)、生態(tài)防治,實行輪作,選用抗病品種,搞好種子消毒。
4.2.3注意科學用藥,保護莖蔓,葉片和果實不被病菌感染。苗期用500倍多菌靈或800倍甲基托布津或500倍甲霜靈錳鋅,細致噴灑植株,每10天左右一次,伸蔓以后,用1:1:24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72.2%普力克700倍、70%代森錳鋅500倍、64%殺毒礬500倍細致噴灑,每10-15天左右一次。
4.2.4采用煙霧法。選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次250g,隔9~11天熏1次,連續(xù)或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