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妹
〔關鍵詞〕 課外閱讀;家校合作;
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04(A)—0025—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總量、相關書目及應達到的閱讀能力(評點及做讀書卡),各個版本的教材均在各冊“附錄”中對課外閱讀給予了關注和指導。這對初中語文教師的實際操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但有了工作要點和目標,缺少具體實施的手段和操作方法也是不行的。為此,本著對學生長遠發(fā)展負責、為其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的目的,在學生初一及初二學年,我們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內(nèi),對于怎樣有效落實課外閱讀目標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現(xiàn)將心得體會歸納如下,與同行交流。
1. 調(diào)查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及家庭存書情況
要指導和要求學生開展閱讀,首先必須全面具體地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閱讀情況,例如,已讀的書籍有哪些?每個同學最感興趣的書籍是哪幾種?閱讀的總量有多少?還要十分重視了解每個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和條件,包括父母親的職業(yè)和文化水平、家中的藏書情況等。出于這個需要,我設計了一張“閱讀情況調(diào)查表”,并通過班主任下發(fā)給每個同學,盡量收集這方面的信息。
2. 督促學生根據(jù)家庭條件籌措必要的書籍
根據(jù)《課外閱讀家、校聯(lián)系卡》反映的情況,我大體了解了學生目前的閱讀狀況,如:已讀書籍、家中藏書、閱讀的興趣點等。當時兩個班的學生中25%的同學已有一定的閱讀量, 尤其是已經(jīng)讀過了四大名著;60%的同學喜歡讀連環(huán)畫冊、小人書;15%的同學基本沒有閱讀活動,家中也無藏書,這些孩子的家長文化程度都比較低。針對這一情況,我首先要求學生按照課標要求購置必要的書籍,并倡導學生互相幫助、互通有無、互相借用、資源共享,或向圖書館、閱覽室借閱,辦理文化館、新華書店的借書卡等。對于個別同學,老師可以拿出自己的藏書借給他們, 鼓勵他們讀書。
3. 指導督促學生制訂課外閱讀長、中、短期計劃,明確目標
在通過《課外閱讀家、校聯(lián)系卡》了解學生“讀書家底”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沒有讀的、即將讀的書還有哪些?哪些時間可以用來課外閱讀,每天平均有多少?雙休日哪些時間可以用來課外閱讀,能夠讀多長時間?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實際情況制訂閱讀計劃,并用《語文課外閱讀進度及效果反映表》每周加以督促和講評。
4. 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課外閱讀督促機制
根據(jù)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閱讀教學中光有要求、提倡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效督促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并培養(yǎng)他們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我首先把課外閱讀納入了平時的語文學習當中,將其作為一項每天都有的常規(guī)作業(yè),并制作了“語文課外閱讀進度及效果反映表”,從書名、作者、開本及總頁數(shù)、每天閱讀進度、一星期閱讀內(nèi)容的起止頁碼、一星期閱讀內(nèi)容簡要敘述、簡述感受最深的某個情節(jié)或細節(jié)、摘錄精彩用詞及語句、交流啟示等方面給予督導和反饋。督導要求本身滲透著閱讀方法的指導,如“摘錄、交流讀后感”等。假如教師能堅持每周評閱一次,兩學期下來,就可以有力地督促學生的閱讀。
5. 定期舉辦“讀書交流”、“好書推介”和“課外閱讀手抄報評比”等活動
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說法,越是能讓學生讀有所用,越能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因此,可定期舉辦班級“讀書交流會”,暢談讀書心得和體會。筆者曾選擇在每學期開學初組織交流會,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假期的閱讀心得,把假期中要求必讀的長篇名著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丘吉爾傳》《貝多芬傳》等拿來一一品評。交流會的組織,可考慮制作ppt課件,對于拍成影視劇的文學作品,可適當插入主題歌、精彩片斷等,并將閱讀收獲著眼點放在成長的啟示和成功的感悟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課標”還要求教師要發(fā)揮推薦好書和新書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廣聞博覽,要了解時新的圖書資訊,尤其是文學作品資訊,并定期舉辦“好書推介會”,以達到與學生共同推介好書、共同閱讀學習、共同提高的新課程理念。2007年暑假,我向?qū)W生推薦了德國幻想文學大師米切爾·恩德的幻想小說《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和《毛毛》。在當?shù)貢曩I不到書的情況下,我組織學生在網(wǎng)上書店進行了團體郵購,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好評。很多同學由此體驗到了讀書的樂趣,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