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權(quán)峰
將生命的焦點專注于別人的目光,是一種非常愚蠢的生活方式。老是顧慮著:“人家怎么想呢?”或是“這符合別人對我的要求嗎?”如此將使你失去自己。
有一個年輕小伙子訂婚之后,發(fā)現(xiàn)他并不愛他的未婚妻。在婚禮前夕,他竟躲起來了。他不喜歡那個女孩,可是他不愿意當(dāng)一個背信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害怕別人會說他欺騙她的感情,以致不敢解除婚約。
于是他精神崩潰了,心情低落至極,總想自殺。結(jié)果兩年之后,他還是娶了那個女孩。
后來證明,他婚前的疑慮是對的。他的妻子揮霍無度,讓他債臺高筑。事實上,她的精神大有問題,不但脾氣火暴,還動輒爭吵不休,閑著沒事就沖著他砸杯摔盤的。然而,他在婚前既然擔(dān)心別人的評價,婚后也會因為同樣的理由而不敢離婚。
他的名字是: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tǒng)。他有勇氣解放黑奴,卻無法解放自己。
如果你發(fā)現(xiàn)一樁婚姻、一筆生意,或者一個決定會絆倒你,為什么不拒絕呢?生命中最大的學(xué)問之一,就是知道什么時候該答應(yīng)別人的要求,什么時候應(yīng)該拒絕。不要被你愚蠢的自尊沖昏了頭,或是悲觀地認為別人會怎么想,就此義無反顧走向毀滅之路。
“不要”的訊息遠比“要”的訊息強而有力。當(dāng)一個兩歲的娃兒開始說“不要”的時候。就意味著他覺察出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好惡和選擇的權(quán)利。
愛默生說:“為什么我們的幸福要取決于別人頭腦中的想法?',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快樂,就好比一個乞丐向人乞討,是非常辛苦的。
你必須做自己的主人。滿足自己內(nèi)在的需求,,而非外界的評價。真實的自我,不是靠世俗成就堆砌起來的。你應(yīng)該勇敢地站起來,拒絕自己不想做的任何事情。
曾經(jīng)讀過日本哲學(xué)家西田幾多郎的一首短詩,深得我心。
人是人,我是我;
然而,我有我要走的道路。
這位“西田哲學(xué)”的創(chuàng)始者,很明確地指出我們有選擇“做自己”的自由與權(quán)利。
我??吹皆S多人,長久忍受著窒悶的生活,卻不懂得坐下來想想自己到底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一位剛離婚的病人,她覺得沒人愛、被人遺棄,終日郁郁寡歡。我安慰她,如果離婚能使她走出婚姻的牢籠,又有什么不好呢?
進一步說。她能從而獲得獨立的自己,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某某人的太太。
我說:“長久以來。你總是優(yōu)先考慮別人的需要;而現(xiàn)在也許是你有生以來第一次,可以不管任何人,只考慮自己。這樣不是很好嗎?”
所有的失望可能是自作自受,與別人的行為沒有什么關(guān)系。難道你的感覺不是由自己所控制?你說你“不能”。更多時候是指你自己“不愿意”??鞓返拿卦E之一。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選擇做你喜歡的事。假如我們所做的事情。不同于我們所想的事情,那么將不會得到快樂。
如果你不能選擇自己所喜歡的生活,那么生命對你來說。又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