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一:戴上“頭盔”和海洋動物交流
假如人類生活在海洋里,與海洋動物交流是十分必要的,“頭盔”能夠接收動物“講話”時發(fā)出的聲波,并將聲波轉換成人類能夠理解的語言。同樣,它也可以把人的語言轉換成動物能夠理解的語言?!邦^盔”內(nèi)儲存了不同海洋生物的語言,這樣人類就可以和各種動物聊天了。
猜想二:發(fā)展海洋時代的農(nóng)業(yè)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由于氣溫上升導致海洋淹沒了整個大陸,人們不得不在海底建造城市來維持在陸地上已經(jīng)習慣的生活。盡管藻類是農(nóng)作物首選的替代品,但人類并沒有因此而放棄種植糧食。人類建造了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工溫室,種植通過基因技術優(yōu)選出來的谷物。
猜想三:用光纖傳送陽光
假如人類生活在海洋里,海洋深處一片黑暗,人們可以利用光纖傳送陽光來照明。首先,人們在地球表面安裝大量的太陽光采集器,然后用特殊設備把匯集起來的太陽光通過光纖傳送到海洋深處的人類居住區(qū)。在人類居住區(qū),光纖被分成許許多多的支路,為各家各戶提供照明。
猜想四:用“水波字”進行交流
未來,生活在海洋中的人們將用“水波字”進行交流。“水波字”由安裝在水中的專門儀器發(fā)出,人們在水里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能看到儀器發(fā)出的“水波字”,用“水波字”互相交流。
猜想五:把鰓移植到人類身上
未來,科學家將把魚類的鰓移植到人類身上。到那時,人類就可以像兩棲動物一樣既能在水下生活,又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人類不用再擔心呼吸的問題,在海洋中建造海底城市,長久地生活在海洋里。
猜想六:“海味佳肴”
隨著人類向海洋大規(guī)模遷移,海洋漁業(yè)將蓬勃發(fā)展,許多新鮮、奇特、營養(yǎng)豐富的魚類出現(xiàn)在餐桌上,像深海烏賊、深海螃蟹等。觀賞著深海的風景,吃著深海的美味,一定別有一番情趣。
猜想七:建造潛艇式的海洋城市
未來,人類將生活在形狀像飛碟的能潛入海底的海洋城市里。海洋城市能像潛艇一樣游動,面積大至幾百平方千米、小至幾十平方千米。在海洋城市的人造土地上建有花園式別墅供人們居住,還建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高產(chǎn)環(huán)保的立體農(nóng)場、用洋流和溫差發(fā)電的大型電廠和利用海洋資源的工廠等功能齊全的基礎設施。風平浪靜時,海洋城市會漂浮在海面上打開上部的透明罩沐浴著陽光和海風:波濤洶涌時,海洋城市會下潛到海洋深處享受海底的安寧。
猜想八:坐在魚背上旅行
假如人類生活在海洋里,那么人類的交通工具就和現(xiàn)在的大不一樣了。人類可以利用各種大型的魚類作為交通工具,在魚背上安裝座位,這樣人們坐在魚背上可以很方便地暢游海底世界。從此,人類不再為能源危機而苦惱,也不用擔心化石燃料的燃燒污染大氣,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將逐步得到改善。
猜想九:建造海上浮動城市
未來,科學家運用航空母艦和海上石油鉆探平臺制造技術,在海洋里建造起現(xiàn)代的“諾亞方舟”——海上浮動城市。浮動城市上豎立有風力發(fā)電機組,四周安裝太陽能發(fā)電板,并通過開采海底“可燃冰”取得能源。人們在浮動城市上植樹造林,并建造養(yǎng)殖場和無土農(nóng)場,靠排泄物發(fā)酵池生產(chǎn)肥料??傊?,整個海上浮動城市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猜想十:穿上“海星腳蹼”
如果人類真的有一天移居到海洋,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正常呼吸。為此,科學家將發(fā)明海底呼吸器,把海水中的氧氣過濾出來供人類呼吸。另一個難題是如何在海洋中行走自如。聰明的科學家依據(jù)海星吸附在巖石上的原理,將研制出“海星腳蹼”。人們出行時戴上海底呼吸器,穿上“海星腳蹼”,在海底行走將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