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敏蕓
學語文,要重在積累,重在習得。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方面統(tǒng)籌安排,因課設練,多次重復,螺旋式上升。我們可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從“課文內(nèi)容”的編排,看教材對學生積累能力的培養(yǎng)
教材編者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簡化頭緒,加強積累,把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進行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視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在精心編選和打磨課文上下工夫。教材的選文注意題材、體裁的多樣,內(nèi)容的健康,文風的樸實,語言的規(guī)范,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便于學生閱讀、領悟和積累。低年級的課文篇幅短小,內(nèi)容生動活潑,易讀易背,富有兒童情趣,適合在多讀中增加語言積累。中年級課文增加了一定量的古詩詞,課文語言凝練,淺顯易懂,便于學生朗讀、背誦和復述,以及進行拓展練筆等訓練。高年級教材中增加了學習方法指導類課文,篇幅適當,除了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等常規(guī)訓練外,更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關于學生積累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教材則注意課內(nèi)、課外兩條腿走路,即“課內(nèi)學方法,課外求發(fā)展”。從五年級上冊開始,教材安排了自讀課文,每冊1課,同時配以“我讀書我快樂”閱讀推薦。五年級上冊為《讀書莫放“攔路虎”》,安排閱讀《伊索寓言集》;五年級下冊為《精讀與略讀》,安排閱讀《上下五千年》;六年級上冊為《養(yǎng)成讀報的好習慣》,安排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六年級下冊為《讀書要有選擇》,安排閱讀《西游記》。這樣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而推薦一本好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興趣,將《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落到實處。如果我們充分體會教材的這一編寫思想,打開課內(nèi)與課外之間的通道,加強課內(nèi)外語文學習的聯(lián)系,又何愁不能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呢?
二、 從“課后練習”的編排,看教材對學生積累能力的培養(yǎng)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能力,在每篇課文的后面,編者依據(jù)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安排了相應的練習。低年級課文后的練習中都安排了朗讀、背誦,對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還要求全文背誦。如一年級上冊共13篇課文,要求全文背誦的有8課,占全冊課文的60%多。這是因為低年級的課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背誦難度不大。增大背誦要求,目的是讓學生盡快積累規(guī)范語言,為閱讀、口語交際打好基礎。到了中年級,課文后的練習中,除安排了朗讀、背誦外,還增加了默讀、復述等要求,意在讓學生養(yǎng)成認認真真地讀書的良好習慣。同時繼續(xù)培養(yǎng)語感,并增加其規(guī)范化語言的積累。從四年級下學期起,教材增加了“常用詞語的訓練”,目的是通過讀、抄、用,鞏固復習所學的生字新詞,增加詞語積累,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吸收,在讀寫練習中鞏固、積累,在遷移運用中內(nèi)化、提高。
在課文后練習的語言表述上,教材編者也頗費心思?!白x讀你認為寫得特別精彩的段落”“比一比,看誰讀得最傳神”“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兩個自然段”“分角色演一演”“摘抄你認為值得積累的詞語或句子”……多種多樣的語言提示,在提出了不同要求的同時,更有了人性化的交流,讓學生感到親切。此外,編者還有意識地適當引入競爭機制,使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或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給學生一定的啟發(fā)式引導,如“你能將《江雪》想象成一幅畫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三、 從“單元練習”的編排,看教材對學生積累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每單元的綜合練習中,編者特別安排了“學用字詞句”“處處留心”“語文與生活”“讀讀背背”“口語交際”等內(nèi)容,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增加文化底蘊。
低年級教材在每個單元的“讀讀背背”中,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這些材料包括成語、民諺、兒童詩歌、古詩,格言警句等,在內(nèi)容上有一定聯(lián)系,且押韻上口,利于學生積累。
中年級教材,在積累方面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學用字詞句”“讀讀背背”和“口語交際”。其中,在“讀讀背背”方面,成語歌中的成語增加到8個,閱讀材料包括了古詩詞、兒童詩、古今賢文(勸學篇)、名言、歇后語、俗語、春聯(lián)等,努力讓學生積累生動活潑的語言材料。
高年級教材中的“讀讀背背”,分別從“誦讀與感悟、誦讀與欣賞、誦讀與積累”等不同的角度安排內(nèi)容,并配以適當?shù)淖⑨?、提示或圖畫,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探究性學習,然后吟誦、熟讀、背誦,以形成語感,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除了“讀讀背背”以外,編者還以“語文與生活”為題,聯(lián)系學生做作業(yè)、寫作文、聽戲、看書讀報等生活情境,安排了比賽背誦古詩,積累歇后語,了解飛行器,熟記《朝代歌》等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努力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積累語言。
四、 從“綜合性學習”的編排,看教材對學生積累能力的培養(yǎng)
教材在高年級,通過安排“學和做”這一專題性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加強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五年級上冊以“說名道姓”為話題,介紹相關的知識,提示探究的路徑,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利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五年級下冊以“節(jié)約用水”為話題,安排了“談節(jié)水,學成語”“大家來搶答”等活動內(nèi)容,都突出了積累這一語文學習目標。
六年級上冊則以“讀報和剪報”為話題,安排了“小組交流”“做一做”“考考你”“學做剪報”“成果展示”等活動內(nèi)容,在學生自主參與、探索研究的同時,學生的積累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六年級下冊以“我的成長冊”為話題,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六年所走過的足跡,進行“我的成長冊”的編排活動。教材不是簡單地下任務,而是有步驟地指導學生進行具體操作,讓學生努力積累下最有價值的東西,給自己的小學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教師只要以本為“本”,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吃透教材,領會編者的意圖,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落實,學生必定在輕負擔的情況下,大大提高積累語言的能力。
(作者單位:揚州市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