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現(xiàn)在,賞識教育已成為主流,常能聽到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和贊賞。但這也會使教師不慎走入不敢批評學生、不敢說“不”的誤區(qū)。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真誠贊美的同時,善意的批評也是非常必要的,當用“不”時要用“不”,因為學生也需要在一次次的嘗試錯誤、改正錯誤中健康成長。那么,面對學生的學習錯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巧說“不”呢?
一、 巧用激勵的語言說“不”
委婉的評價可以引領學生走入正確的軌道,而過于直白的斷言則容易對學生造成消極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否定性評價時,既要使其明白錯誤所在,又不能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1. 寓“貶”于“褒”
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反饋的錯誤信息,教師要及時給予精辟而恰當?shù)脑u價,但在加以否定的同時要采取“沙里淘金”的方法,找出值得肯定的因素,將批評糅合到表揚與鼓勵之中,從而沖淡學生因失敗產生的失落感。比如在朗讀課文時,學生的感情不夠到位,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讀得響亮、流利,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語氣,同學們就會更加佩服你。”這樣的評價,既讓學生明白了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也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2. 揚長避短
課堂評價語言的激勵性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揚長避短。要想矯正某人的錯誤,不妨反過來贊美他的另一面,他才會實現(xiàn)你的期望,自我矯正。例如,有一位女教師興致勃勃地走進教室,突然發(fā)現(xiàn)黑板上畫了一幅自己的漫畫像。這位教師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平靜而真誠地說:“畫得多好啊,確實像我。希望這位同學以后為我們班上的黑板報畫畫刊頭、題花,大家說好嗎?”同學們一陣應和之后穩(wěn)定了情緒,教師開始上課。這節(jié)課,教師講得格外精彩,把同學們帶入了美妙的教學意境。正在這時,下課鈴響了,教師惋惜地合上書本,輕聲說:“時間不夠了。”敏感的學生馬上聽出了教師的“弦外之音”,紛紛將責備的目光投向畫漫畫的同學。那位同學內心受到了震動,從此再也沒有搞惡作劇。含蓄的批評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還在于引發(fā)了學生內心情感的波動,產生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 巧用幽默的語言說“不”
在教學活動中,幽默是一種藝術,是語言的調料,也是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能化解學生受挫后尷尬和難堪的心理,融洽課堂氣氛。因此,我們有必要將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變得幽默、詼諧。這樣,教師的個性也可滲透進語文課堂,和學生打成一片,使整個課堂充盈著生命力。
教室的課桌上經常有學生在上面亂涂亂畫。一天,在課堂上,我又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在桌面上涂抹。我趁機說道:“哎呀,你把她的臉抹得這么臟,你叫她怎么見人呢?”同學們哈哈大笑,這個學生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下課后他就主動把桌子擦干凈了。不難發(fā)現(xiàn),老師一句風趣的話語既達到了指正的目的,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可謂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三、 巧用啟發(fā)的語言說“不”
由于少年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極強,當失敗后,通常會感到沮喪,往往希望能再次嘗試一下。如果這時教師能給學生一個彌補過失的機會,那么他們肯定是躍躍欲試。教師否定性評價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不是為了“否定”而否定。在評價中,不應只關注結果,而應更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經歷一個深入思考、自得自悟的過程。
一位老師上《詠華山》一文,在理解詩句“回首白云低”時,請了一個小朋友到黑板前去貼白云。這個小朋友不假思索地把白云貼在山頂上。老師詢問下面的小朋友,這樣貼對嗎?幾乎全班小朋友都回答:“對!”因為在孩子們的眼里,白云總是高高地飄在天上,當然應該貼在山頂上。老師沒有簡單地否定大家,而是進行了引導:“小朋友,平時我們都是站在平地上看天上的白云,可文中的小詩人是站在哪里看白云呀?”“山頂。”“站在高高的山頂上,詩人看到的白云在哪里呢?再仔細讀讀這首詩,你就明白了?!痹谝魂囆÷暤刈x書和議論后,原先那位貼錯地方的小朋友興奮地說:“老師,我知道了!”老師就讓他來重貼,這回是真正理解了,他把白云貼在了山腰間,老師及時給以了表揚。
很顯然,這位老師在學生出錯之后,又給學生再次嘗試的機會,這樣做有助于學生樹立信心,修正錯誤,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當學生知錯以后,再給他一次改正的機會是非常必要的。
四、 巧用讓錯誤轉化的語言說“不”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即使是錯誤,也是一種學習資源。當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錯誤時,我們應該給出正確的評價——“你錯了”。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挖掘該錯誤的借鑒和提示作用。
1. 搭建“臺階”,順勢而下
當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得到的是批評時,較強的自尊心往往會使他覺得十分尷尬,非常難過。此時,教師應為學生搭建順勢而下的“臺階”,讓學生很自然地化解心理負擔,這樣做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融洽了課堂氣氛。如課堂上經常發(fā)生學生走神的現(xiàn)象,有時候是學生不自覺、不情愿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老師的教學魅力不足也是讓學生走神的因素。如果老師一味地批評、指責,必然會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進而產生恐懼和厭惡感。針對走神現(xiàn)象,教師需立即改進教法,吸引學生注意,主動搭建一個師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平臺。
2. 尋找閃光點,淡化錯誤面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產生錯誤是難免的,我們在指出其錯誤時,也可以擴大閃光點,淡化錯誤面。記得我在教學《草原的早晨》一課的生字時,讓學生說說能用什么好辦法記住生字。一學生在學“原”字時,編了一個順口溜:草原上有泉水。他的說法立刻就遭到同學的反駁,因為“原”下面不是“水”,而是“小”。那個同學把臉埋進書里,其他同學則得意洋洋。我用手勢制止了他們,然后對那個同學說:“你把頭抬起來,我們要謝謝你呢!你的錯誤可幫了我們大忙了!不少人會寫錯它,我相信同學們以后會牢牢記住‘原字的!”一個錯誤的記法,換來的是大家深刻的記憶,在對他的否定評價中,我們挖掘到了更有意義的價值,那個學生將會永遠銘記對他的否定評價,但決不會影響他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在發(fā)展個性、倡導人文的今天,課堂上并非不能出現(xiàn)批評與否定的語言,關鍵是教師在運用時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正確恰當?shù)厝ピu價學生。在課堂上要學會巧說“不”,使教師語言更“美麗”,使課改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更完美的滲透,使教學達到令人陶醉的藝術境界。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郁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