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雨
擦肩而過的西津渡之夜,仿佛又是一壇“恒順”老酒,聽聽便令人陶醉——醉在江南古渡、古街的溫柔鄉(xiāng)中,一夢酣暢,再也憶不起那悠長悠長的流年……
早就聽說西津渡的景色迷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一下車,西津渡古街的朋友就來邀請,喝的是鎮(zhèn)江“恒順”老酒。好客的朋友頻頻舉杯,熱情相敬,我不得不放棄了夜游西津渡的打算。今日一早醒來,身體還有些輕飄,只能漫步游玩了。不過漫步有漫步的妙處,因為西津渡就像江南的才女,非漫步不能品評她的韻味——細膩、高雅、聰穎。
西津渡是長江下游最重要的渡口,早在六朝時期就有渡口航運的活動。西津渡古街是依附于破山棧道而興起的一處歷史遺跡。古街因渡而生,因渡而發(fā)展,歷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建設,留下了如今的規(guī)模,因此,整條街隨處可見六朝至清代的歷史蹤跡。
西津渡古街東西走向,全長約500多米,據歷史資料記載,最早的古街,百姓的居所都在街南,街前是通道和集市,街對面就是碼頭,上客下貨、洗菜淘米、浣衣汰被的埠頭。埠頭的江水汪汪,枕前的歲月悠悠。
西津渡古街大都黛瓦亂磚清水墻。沿著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兩邊鱗次櫛比的兩層小樓把我們帶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筑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跡,磚木結構,飛檐雕花的窗欄,一律油漆成朱紅色,給人一種“飛閣流丹”的感覺。現在,我們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國之年春、長安里”、“吉瑞里西街1914”、“德安里”等題字。
西津渡古街有許多著名的庭院建筑。如清代京江畫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張夕庵的故居就在蒜山腳下,名叫“自坤園”,可惜遺跡早已煙飛灰滅,我們只能依靠零星的資料來想象該建筑群的雅致與秀逸。令人欣慰的是,一座座具有江南典型風格的庭院建筑正分布在古街的角落。走進蒜山游園,一座不高的小山矗立在園子之中,山上有亭,它體形小巧,造型優(yōu)美,不爭奇,而千姿百態(tài);不奪雄,但氣象萬千。從長江路遠遠望去,那美麗多姿的輪廓將人們的生活情趣引入自然,使珍珠項鏈生輝。山的西面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曲折的長廊,這些長廊的廊棚兩邊有纖細勻稱的圓柱、寬敞雅致的檐和欄桿,精巧深幽地綿延開去——沿墻的路有多長廊便有多長,有的一面透空,不透空的墻上鑲有造型各異的景窗;有的兩面透空,晴時遮陽,陰時避雨,讓游客在一驚一乍中大飽眼福。此時此刻,我站在廊棚遮蓋的走廊上,放眼望去,仿佛覺得時光倒流,依稀走進《清明上河圖》畫卷,住在古街上的居民經常來這兒光顧,享受這閑適舒緩的生活。
西津雅苑也是一座雅致的庭院,聽說這是原小碼頭小學改建的建筑群。里面的廳堂回廊、碧池湖石、臘梅翠竹,處處別有情趣。舉步尋游,集雅齋的天井該是西津雅苑的精華,不僅用于采光,還能閱盡各種形式的木雕格扇門、欄桿、華杖、雀替,等傳統(tǒng)建筑構件,它融合了圓雕、浮雕、鏤雕和陰刻等多種技法,以民間各種吉祥如意為題材,用連續(xù)纏枝圖案的表現形式進行雕飾。屋面青瓦排列有序,四面而圍,落雨時雨水沿著天溝始而漸淅,繼而涓涓地落下天井,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有財源“四方歸一”的意思。
進入三友園,據說這兒原是小學的操場,我們看到了二棵高大的松樹,另有紅梅、綠梅、蠟梅以及龜背竹、黃金竹、瀟湘竹多個系列的植物?!八伞⒅?、梅”歲寒三友為主題的北樓則起名“三友堂”。園中遍植的松、竹、梅在這里有著深刻的人文含義。這里的建筑平面形式多樣,樓廊亭軒立體造型變化多端,特別是園內一庭院,朝西部分建成了兩面透空的長廊,中部建有一半亭,將長廊分為二段,使長長的游廊有了暫歇和變化。長廊隔墻而建,中間點綴部分太湖石,邊上種植了黃金竹和瀟湘竹。前后長廊小瓦結頂、垂脊平背,半亭兩角高翹、傍墻臨水,旁邊一水池通疊太湖石,中有一木制軒橋,小巧精致,水中紅鯉憩游,水波漪漣,一旦游人走進,魚兒們才扭著曼妙的腰身款款游去。
如果說形態(tài)各異建筑是古街的穴位,那么條條街巷就是古街遍布全身的脈絡。行走其間,左拐右彎,似乎分不清東南西北。這里有上海里弄式幽深的弄堂,也有鎮(zhèn)江本地特色的小巷,長短不一、寬狹不等、縱橫交錯。走進這些充滿滄桑的街巷,如同走進一段深長的歷史;觸摸一座座斑駁的墻體,就像翻看一本本紙質泛黃的古籍;看那每座座山墻的風火墻,猶如昂首嘶鳴的天馬,濕潤的天空中似乎回響著悠遠而綿長的韻律,令人浮想聯(lián)翩。
沿街的建筑一般都是二層,據說過去這兒都是店鋪,下面開店,上面住人。巷弄里有錢人家的二樓,便是舊時小姐的繡房,抬頭仰望,高高的窗戶洞開,卻寂寞無語。遙想當年,手握繡盤的女子倚窗而望,能瞧見什么?除了高高的天空,恐怕只有鱗次櫛比的房檐和腳下那條細細長長的弄堂——窄窄的,怎盛得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嘆息呢?
白天的西津渡古街是迷人的,然而陪同游玩的朋友卻說,西津渡的夜景更醉人——天剛煞黑,古街兩旁屋檐下的紅燈籠便會次第亮了起來,街后的云臺山北麓,三座形態(tài)各異的亭子的輪廓被LED發(fā)光燈管裝飾的美奐無比,整座山的北麓成了色彩的海洋。街上所有建筑的輪廓也被LED發(fā)光燈管裝飾的富麗堂皇,熱情卻不失莊重,典雅又平易近人。此時,夜逛古街,一曲婉轉柔媚的江南絲竹之聲從街區(qū)的某一角落飄然而至,閉眼靜聽,腳步也會在絲竹的余韻中低吟淺唱,一聲又一聲……這是真切的現實,更是恍惚的夢境。
??!擦肩而過的西津渡之夜,仿佛又是一壇“恒順”老酒,聽聽便令人陶醉——醉在江南古渡、古街的溫柔鄉(xiāng)中,一夢酣暢,再也憶不起那悠長悠長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