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平 蹇貴先
四川省旺蒼縣九龍鄉(xiāng)衛(wèi)生院,四川 旺蒼 628214
【摘要】: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祖國醫(yī)學稱之為“纏腰火丹”、“串腰龍”、“蛇串瘡”等。臨床表現(xiàn)以皮膚簇集性水皰呈帶狀分布,灼熱疼痛伴發(fā)熱為特征。經中西醫(yī)治療后,常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失治誤治后留下后遺神經疼,出現(xiàn)皰疹消散后疼痛持續(xù)不止的一種頑固性疾病。我院采用中西醫(yī)藥結合治療老年帶狀皰疹21例,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關鍵詞】:帶狀皰疹;中西醫(yī)藥結;療效
【中圖分類號】R75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3(上)-0070-01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病,尤其老年患者疼痛劇烈且易遺留神經痛。幾年來,我們應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神經痛21例,療效甚佳。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1例病人中男15例,女6例。年齡63~82歲,平均72歲。病程1~14天,皮疹分布頭頸部2例,胸背部1例,腰腹部15例,四肢3例,均有典型的按神經區(qū)域分布聚集的皰疹、疼痛。
1.2 治療方法 采用中西藥結合的辦法。對持續(xù)性深在痛使用三環(huán)類抗郁藥(TCAS)如阿米替林,12.5mg/日,睡前服用,可逐步增加劑量,直到有效果或出現(xiàn)耐受不良反應,一般可增至每日50mg。對劇烈的撕裂性痛用抗驚厥藥卡馬西平100mg,每日2次。神經營養(yǎng)劑:酌性選用營養(yǎng)神經,促使恢復緩解疼痛的藥物如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其他對癥法根據(jù)病人情況酌情選用。中醫(yī)中藥:益氣養(yǎng)陰,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主要用于氣陰兩傷,血脈瘀阻的老齡病程長的患者,方用:黃芪15g、赤芍15g、太子參15g、干生地15g、當歸10g、川芎10g、單參15g、赤芍10g、元胡10g、川楝子10g、制乳沒各3g、枳殼10g、木香10g、片姜黃10g。對于病程短,氣滯血瘀,毒熱未盡者,可以解毒活血,行氣止痛為治則。方用:紫草15g、茜草15g、板藍根30g、大青葉30g、丹參15g、枳殼10g、木香10g、厚樸10g、元胡10g、川楝子10g、制乳沒各3g、全瓜蔞15g、熟地10g、薏米30g、牛膝10g、木瓜10g。
1.3 外敷藥物 干地龍烘干研末過60目篩后取10g加云南白藥4g,六神丸40粒研末用菜籽油調成糊狀敷于患處,每日2次。
1.4 局部封閉 給予維生素B 12 1ml(500μg/ml),撲爾敏2ml,地塞米松1ml,2%利多卡因1ml,在皰疹周圍行環(huán)形封閉,每日1次。
2 結果
本組21例經中西醫(yī)治療15日后統(tǒng)計治愈6例占28%,顯效9例占43%,有效4例占19%,無效2例占10%。總有效率
90%,無效率10%。
3 療效標準
3.1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中醫(y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①治愈:疼痛消失;②顯效:疼痛明顯減輕;③有效:疼痛緩解;④無效:疼痛無改善。
3.2 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止痛、結痂時間及有否后遺神經痛等不良反應。止痛:以疼痛完全消失或原為劇痛現(xiàn)在偶感疼痛為標準。結痂:水皰全部干涸為標準。痊愈:以原發(fā)皮疹、疼痛消失或疼痛明顯減輕為標準。后遺神經痛:皮疹消退后仍有持續(xù)疼痛為標準。
3.3 治療效果 上述方法治療當日疼痛減輕、3~4天止痛。1~2天后原有皮疹開始干涸結痂,無新皰疹出現(xiàn)。21例病人2周內全部痊愈,其中4天內痊愈8例,7天內10例,14天內3例。
4 討論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神經分布的群集皰疹和以疼痛為特征的病毒性皮膚病。老年人多發(fā)且疼痛劇烈易遺留神經痛。祖國醫(yī)學稱之為“串腰龍”、“蛇串瘡”、“蜘蛛瘡”、“纏腰火丹”。中醫(yī)認為其主要病因病機是由于情志內傷,肝氣郁結,久而化火,肝經火甚而致?;蛞蚱⑹Ы∵\,蘊濕化熱,濕熱搏結,并感毒邪而成。本方中藥諸藥合用,達清熱除濕、泄火,疏肝理氣,解毒止痛之功效。外敷藥物地龍具有清熱止痛,消炎抗菌,通經活絡及抗組織胺等功能。有人實驗地龍還具有促進巨噬細胞生長,傷口愈合的作用。云南白藥具有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腫功效。六神丸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局部封閉則可消炎抗組織胺,阻斷患處皮膚神經沖動的傳導,營養(yǎng)神經,減輕神經根的損傷,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而止痛及防止后遺神經痛。在治療中我們觀察到本方法治療后皰疹及糜爛面收縮明顯,止痛迅速,結痂痊愈時間提前,縮短了病程且明顯減少了神經痛等后遺癥的發(fā)生。帶狀皰疹的失治誤治往往遺留下后遺神經疼,將臨床治愈后持續(xù)疼痛超過一個月者定義為后遺神經疼。此病是一種頑固性神經疼癥,疼痛劇烈,疼處固定不移,經久不愈,夜間尤甚,影響患者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其年齡越大發(fā)病率越高,因老年人其正氣虧虛,免疫力下降,而后遺神經疼是以神經纖維和神經細胞損害為基礎。相對年輕人來說,其對神經損傷的自身修復較弱,因而疼痛持久難愈。根據(jù)其致病的特點,久病遷延不愈“多虛多瘀”的特點,中醫(yī)辨證應歸于“虛”、“瘀”癥范疇,正氣不足、瘀血阻絡,因而以“益氣養(yǎng)陰,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為基本治療原則。本方法簡便易行,療效顯著,不失為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神經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收稿日期: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