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加滕
一旦全球經濟開始復蘇,紐約和倫敦或許會減少彼此間的競爭,而加強與以香港和上海合作形式出現(xiàn)的新競爭者的競爭——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金融重心向東方的傾斜。
紐約和倫敦都將需要很多年來恢復元氣。在兩座城市,預算赤字都將非常龐大,導致增加稅賦,削減交通、教育乃至文化等吸引人才的服務業(yè)領域的公共投資。預計兩座城市都將加強金融監(jiān)管,更不用提政府隨意的干預,從而增加了在這兩座城市做生意的成本和不可預測性。關于金融報酬的爭論將促使許多專業(yè)人士尋求其它形式的就業(yè)。
東海岸另一個大型金融中心的興起,也將削弱紐約的地位。這就是華盛頓特區(qū)。它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所在地,很快還會成為全球金融監(jiān)管改革的中心。政治和金融聯(lián)系日益密切,將為美國金融體系帶來新的風險。另一方面,未來幾十年,中國都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在英美各自承擔這個角色的時候,它們是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
中國擁有數(shù)家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銀行,資本都很充足。中國還擁有許多大型企業(yè)和即將在香港和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新銳企業(yè)。中國迅速發(fā)展的中產階級擁有龐大的儲蓄,將鼓勵金融服務業(yè)向著更龐大、更復雜的方向發(fā)展。中國的增長率仍高于6%(而美英是負增長),在擺脫金融危機后,將較美國或英國更為強大。
中國沒有華爾街或倫敦金融城那么復雜,但考慮到復雜和不透明證券產品導致的混亂,一個更為簡單的體系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中國需要在全球市場上放開其貨幣,但這種情況已經發(fā)生——過去一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16%,而北京最近允許多個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其儲備貨幣。
中國如何才能實現(xiàn)引人注目的大步跨越呢?它可以從加強香港與上海的聯(lián)系入手,向前英國殖民地學習金融知識。兩座城市相距750英里,在當前交通便利、互聯(lián)網溝通快捷的時代,這并非一個不可跨越的距離。兩地的聯(lián)系已經開始:北京剛剛宣布,上海將在今后10年內建成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正如上海和香港交易所最近簽署的合作協(xié)議所顯示的那樣,兩地的合作在不斷加強。北京可以宣布,上海和香港將實施一套共同的監(jiān)管措施,并將招募一些全球最好的金融家支持其監(jiān)管架構——或許用西方國家不再可能提供的有利稅收制度來吸引他們。
除此之外,如果中國繼續(xù)質疑美元的主導地位,認為有必要換一種貨幣體系,其它國家可能別無選擇,只能聽從并逐步采取行動。美元衰落將映射出人民幣走強。這將保障滬港的突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