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特約記者 向 蕾
這幾天在臺灣,打開電視、網絡或翻開報紙,到處都看得到有關“Chaiwan”的討論。這個在英文字典里查不到的單詞,創(chuàng)造者是韓國媒體,刻畫出韓國人對“大陸加上臺灣”的恐懼。而在島內,有人對Chaiwan的前景大大看好,也有人仍用意識形態(tài)強硬地對抗與大陸的任何合作。此外,大陸經貿采購團赴臺雖然像財神爺上門,但臺灣也并非人人領情?!堵摵蠄蟆?日的社論認為,雖然兩岸合作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但雙方也陸續(xù)發(fā)現彼此的差異,甚至出現分歧和摩擦,這些都有待克服。文章認為,韓媒創(chuàng)造Chaiwan一詞,最大的慨嘆其實是“同是分離民族,臺海兩岸正攜手合作,但韓國卻必須面對朝鮮發(fā)射導彈的威脅”。
“兇猛追擊的Chaiwan”
韓國《朝鮮日報》5月30日在輿論版的“朝鮮編輯臺”專欄中,由記者宋義達具名刊出題為“兇猛追擊的Chaiwan”的文章。Chaiwan是“China”(中國)和“Taiwan”(臺灣)的合稱,意即“大陸和臺灣的聯軍”。宋義達在專文中說,據5月29日他碰見的一位韓國信息產業(yè)高級干部表示,一直在國際社會居領先地位的韓國IT產業(yè),最近遭遇到以Chaiwan為象征的臺海兩岸企業(yè)的猛烈夾攻,情勢“頗具威脅”。韓國液晶電視面板去年第一季度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高達46.2%,幾乎是35%的臺灣和13%的大陸之總和,但今年第一季度竟跌至29.7%,將冠軍寶座拱手讓給了56.5%的臺灣。報道分析稱,韓國企業(yè)的敗退是因為遭遇到“兩岸間IT國共合作的炮火猛攻”,大陸8大電視制造商一股腦地使用臺灣公司的面板。而隨著兩岸關系的迅猛發(fā)展,大陸掀起了“買國貨”的浪潮,兩岸合作的Chaiwan產品自然成為搶手貨。文章最后強調,臺灣企業(yè)將在大陸以常勝軍的姿態(tài)突起,韓國企業(yè)勢難擺脫被排擠的困境。
其實早在一個半月前,韓媒就曾報道“中臺聯軍夾攻韓國”,稱大陸利用刺激內需及家電下鄉(xiāng)政策拉攏臺灣企業(yè),對韓國三星及LG等企業(yè)的產品造成嚴重擠壓。
兩岸融冰正向區(qū)域擴散
《聯合報》認為,在Chaiwan這個新詞中,前半截包含了大陸龐大的資金和市場,后半截則包含了臺灣電子產業(yè)豐沛的人才、技術和世界觀,“亦即兩岸各有所長,且彼此條件互補,兩者聯結,效果相乘,才出現這支讓韓國發(fā)抖的大軍。如果雙方各自單打獨斗,或彼此勾心斗角,兩岸也只能看著韓國品牌繼續(xù)領其風騷了”。《天下》雜志也認為,兩岸關系升溫所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Chaiwan商機,使臺灣企業(yè)在經濟寒冬中獲得另一次不可錯過的崛起機會。
不管如何稱呼, Chaiwan一詞的出現都顯示兩岸經濟合作已產生不容忽視的威力?!堵摵蠄蟆?日的社論說,韓國媒體創(chuàng)造新詞,除了反映其敏感神經外,也顯示兩岸融冰已不純然是政治想象的圖景,它已帶來氣候變化,且正向區(qū)域擴散。韓國由于地緣上的接近,加之經貿與兩岸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因而最早敏銳地感受到變化的滋味,“而韓國企業(yè)界對‘中臺聯軍的戒懼,不也讓我們看到曾經錯失的機會?”政論家陳鳳馨感慨地說,臺灣耗費了十多年,才走出兩岸敵對、仇視的陰影,“如果能夠在蔣經國推動返鄉(xiāng)探親之后,就積極與大陸發(fā)展經濟合作關系,兩岸的經濟發(fā)展都將會有令人激賞的新局面”?!督洕請蟆沸蜗蟮乇扔髡f,臺灣在國際貿易、管理營銷數十年積聚的實力,投注對岸封存數十年的廣袤土地上,“就像一個終于打通任督二脈的練功者,忽然增添一甲子的功力”。香港中評社認為,Chaiwan這個詞點醒了許多臺灣人,“合則兩利,兩岸結合的時代來了”。
島內對Chaiwan仍有顧慮
不過,也有一些輿論對Chaiwan有所擔憂?!堵摵蠄蟆?月31日的一篇文章說,“Chaiwan再可怕,也不過是追擊,而非超越,因此臺灣當然要顧主權”。《聯合晚報》建議,“不管看來多么有利的情勢,一定要留一點‘操之在我的余地,在這樣的自覺和自信上,臺灣才有資格歡迎Chaiwan”?!堵摵蠄蟆?日的社論認為, Chaiwan一詞毫不費力地將兩岸連成一氣,仿佛“中臺聯軍”是一支具體存在的大軍;實際上大家都知道臺灣海峽還沒有被填平,兩岸各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Chaiwan只是一個外國媒體塑造的概念。接下來的問題是:兩岸政府和人民將如何賦予Chaiwan以正確的意涵?兩岸經濟的分工合作,只有維持穩(wěn)健、互利、對等的深化,并從‘急單、‘熱錢、‘上不封頂的熱單,步步進化至海峽平臺,Chaiwan才有可能突破新詞之繭,蛻變成有歷史意義的概念”。文章提醒說,包括對陸資開放的速度與范圍等問題,都可能使兩岸合作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擦槍走火,而危及全盤棋局,不可不慎。
香港中評社分析說,面對 Chaiwan狂潮來得如此迅猛,綠營反對兩岸和解的聲音在臺灣已經變得越來越微弱。他們只好通過設法在“立法院”卡陸生來臺等一系列阻撓動作,吹著口哨壯膽,凸顯自己的存在,“但他們也清楚,這些動作實際上發(fā)揮不了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