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峰
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我的眼中只有你,只有你讓我無法忘記?!边@是愛情的真摯表白,愛到深處,“你”成了“我”的唯一。于是,滿心滿眼都是“你”——“我的眼中只有你”。
除了這種“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情愛,人際交往中多有“我的眼中只有我”的現(xiàn)象,甚至連一些才華出眾的人也難能免俗。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清朝的名臣,朝野一般多以“曾左”并稱他們二人。曾國藩年長于左宗棠,并且對左宗棠有知遇提拔之恩。但左宗棠這人頗為自負(fù),從沒把曾國藩放在眼里。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滿地問他身旁的侍從:“為何人們都稱‘曾左,而不稱‘左曾”呢?”侍從回答說:“這是因為曾公眼中有左公,而左公眼中沒有曾公啊!”
侍從的回答擊中了左宗棠的要害。這位左宗棠左大人,就是一位典型的“我的眼中只有我”的自大者。左宗棠是一個才華卓異的人,但從他對待曾國藩的態(tài)度上來看,卻不是一個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智者,既能看到自己的卓越,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的長處。只有這樣,他才能永不停止進取的腳步;只有這樣,他才能虛懷若谷地吸取他人的長處,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眼中只有自己的人,“自己”必將成為那障目的一葉,他最終也必將因此無緣得見森林。
當(dāng)我們把目光投向既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越是博大精深的大師,越能清醒地認(rèn)識到自己的不足。他們的眼中有他人,說到底是有真理,有廣闊的未知,有永無止境的追求。
眼中始終有他人的人,往往能抵達更高的高度,而且,他自己也將因此聳立成一座人格的豐碑;眼中只有自己的人,往往被沉重的“自己”壓得步履蹣跚,最終喪失前進的動力。
那么,不妨經(jīng)常問一問自己:你的眼中除了你自己,還有誰?
(編輯思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