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風
何香凝是女中豪杰,一生意志剛強,大義凜然,敢作敢為,連陳炯明、蔣介石都畏懼她三分。歷史上曾傳頌她智救丈夫廖仲愷、五罵蔣介石的佳話。
(一)
何香凝,原名諫,又名瑞諫。寫詩作畫時亦署“雙清樓主”。廣東省南??h棉村鄉(xiāng)(今屬廣州市荔灣區(qū)管轄)人。父親是香港有名的大地產(chǎn)商。1878年6月27日(清光緒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何香凝出生在香港。兄弟姐妹十二人,她排行第九。
何香凝從小聰穎勇敢,富于反抗精神。她會爬樹,經(jīng)常和哥哥們在院子里比賽誰爬得高,大家都賽不過她,姐姐們更不用說了。她勤奮好學,7歲便再三要求入學讀書,父母只得把她送進鄰近的“女書館”,后因家里給她施行“小腳手術(shù)”時,腳被燙壞了,被迫輟學。這時,父親雖聘請教師在家里辦了私塾,但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準她入塾就讀。她卻買來書本,偷偷跟著哥哥們學了起來。碰到不懂的字,就在書本上做了記號,叫婦女傭人去問老師,有時則請哥哥講授。通過學習,她懂得了不少知識,連父母都感到驚奇。她堅決反對纏足,把剪刀藏在祖先祭壇的香爐下面,每到夜靜人深之時,便將自己腳上的纏足布剪去。再纏再剪,始終不屈。家里人沒辦法,只好由她算了。
1897年10月,經(jīng)媒人介紹,何香凝同奉父命要娶“大腳小姐”的廖仲愷在廣州拍結(jié)婚照。婚后,他們兩人志趣相同,互相敬愛,感情甚篤。此時,廖仲愷因父親在美國病故,經(jīng)濟拮據(jù),便和何香凝寄居在哥哥廖風舒家屋頂陽臺上搭的一間小屋里。他們在這間小屋子里研讀詩文,抨擊時政,傾訴救國救民的夙愿。
當時,許多有志青年,紛紛到日本留學,廖仲愷也有此愿,但苦于沒有路費和學費。何香凝毅然將自己陪嫁的珠玉首飾賣掉,湊夠了1000多元,于1902年秋,幫助廖仲愷東渡日本。兩個月后,她自己也赴日本,先在補習學校學習日語,第二年初,考進東京目白女子大學,后轉(zhuǎn)入女子師范預料。
在東京,何香凝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先后結(jié)識了革命青年蘇曼殊、黎仲實、朱執(zhí)信等人。在他們的鼓勵下,她逐漸萌發(fā)了反清革命思想。1903~9月的一個晚上,她在中國留學學生會館的集會上,首次見到了傾慕己久的孫中山,傾聽先生的激動演說。幾天以后,她同廖仲愷和黎仲實專程前往孫中山的寓所拜訪。孫中山親切地接見了他們,給他們講解一定要進行反清革命的道理。此后,她還多次去拜訪孫中山,聆聽教誨,并接受委托,在留學生中物色有志之士,“結(jié)為團體,以任國事”。
1905年秋,孫中山由歐洲到日本,積極開展籌備成立同盟會的活動,因在旅館開會不便,曾囑黎仲實找何香凝商量,要以她家作為開會地點;為了安全,還須解雇女傭人。何香凝欣然同意。此后,她的寓所成了革命黨人集會的場所和秘密通訊聯(lián)絡站。
在孫中山的指引下,這位女革命家在斗爭的錘煉中成長起來了。
1922年6月14日,新軍閥陳炯明為了反對孫中山進行北伐,誘禁了廖仲愷,并于16日公然炮轟總統(tǒng)府,背叛革命。在這關(guān)系到革命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時刻,何香凝,不畏強暴,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當時,她患嚴重的紅白痢疾,住在醫(yī)院。為了尋找孫中山及孫夫人,她帶病四處奔走,并嚴詞譴責陳炯明的部下,迫使他們給了她通行證和交通工具,次日,終于在永豐艦,為孫中山遞信息、送信件和衣服,直到孫中山去了上海。在這期間,陳炯明部的師長洪兆麟來找她,要她帶他和幾個衛(wèi)兵去見孫中山,要求孫不要打炮,并以釋放廖仲愷為條件。她因考慮到孫中山的安全,堅決予以拒絕。
廖仲愷被捕后,囚禁于石井兵工廠。被囚后的第十天,她去兵工廠探望。當?shù)谌稳ヌ酵麜r,傳聞陳炯明要殺害廖仲愷。她心急如焚,見到廖仲愷時,不顧持槍衛(wèi)兵的阻攔,從廖手中接過一張紙條。她回去細看,原來是廖仲愷寫的兩首訣別詩,有一首是寫給兒女們的,題為《訣醒女、承兒》;另一首是寫給她的。在給她的詩中寫道:后事憑君獨任勞,莫教辜負女中豪。我身雖去靈明在,勝似屠門握殺刀。生無足羨死奚悲,宇宙循環(huán)活殺機。四十五年塵劫苦,好似解脫悟前非。
她含淚讀著詩,決心不遺余力為營救丈夫而奔走。8月18日那天,她帶病去廣州白云山找陳炯明。正在開軍事會議的陳炯明,看到何香凝,驚愕地站了起來,連忙讓坐,并請她喝酒祛寒。何香凝把酒一飲而盡,憤慨地質(zhì)問道:“仲愷有什么對你不起?你們說仲愷幫孫先生籌款,要把孫先生的荷包鎖起來,就囚禁了仲愷。但仲愷何嘗不在民國九年之時幫助你們呢?你們在漳州兩年多,把孫先生在上海莫利愛路的房子抵押了幾次來幫助你的不也是仲愷嗎?難道只有幫助你才對,幫助孫先生就不對了嗎?”“我今天來到,我也不打算回家,你把我砍成肉醬我也不怕。仲愷是殺是放,你今天一定要回答我?!?/p>
陳炯明拿了一封電報給何香凝,佯裝囚禁廖仲愷與他無關(guān),并說:“這都是部下做出來的,詳情我不知道?!苯又旨傩市实貙懥艘粡垪l子,叫何香凝和龍榮軒去兵工廠,接廖仲愷來白云山。
何香凝看了條子,覺察出這不過是敷衍,并無釋放之意,便把條子用力擲了回去,厲聲說道:“我今天來,是沒有打算回去的。人死有重于泰山,有輕于鴻毛,但我相信將來會有價值的。對于廖先生,我也不一定要你們放他,但是,我一定要你們今天給我一個決斷的答復,就是放他或者殺他?!边@時,陳炯明的部下馬玉航走過來勸道:“把廖先生放到白云山來就是放他了,你為何對總司令還發(fā)這么大的脾氣?!焙蜗隳饸庵蓖蠜_,提高了嗓門說:“這是明放暗殺。要放他就讓他跟我回家去,要殺他就留他在白云山上?!标惥济鲉枺骸澳愕囊馑荚鯓?”何香凝斬釘截鐵地說:“你作事要磊磊落落,要殺仲愷就隨你的便,要放他就叫他和我一同回家,不要解到白云山來,押上白云山是明放暗殺?!标惥济靼字砬?,加以孫中山已經(jīng)離開廣東,革命勢力暫時對他沒有威脅。他躊躇再三之后,終于下了釋放令,并派龍榮軒、繆培南兩人陪何香凝去兵工廠接廖仲愷回家。
他們回到家時已經(jīng)很晚了。廖仲愷想留下處理執(zhí)信學校的事。何香凝堅持認為陳炯明之所以放他,只是一時的良心沖動,說不定又會變卦,因而主張立即離穗。經(jīng)再三勸說。廖仲愷終于同意。次日凌晨三時,他們一起乘船前往香港,然后轉(zhuǎn)道去上海。
(二)
1925年,孫中山在北平病重,何香凝于1月4日前往侍病。3月11日下午,孫中山在彌留之際,緊緊地握著她的手,連喊三聲:“廖仲愷夫人,我感謝你……”何香凝掩淚表示說:“我雖然沒有什么能力,但先生改組國民黨的苦心,我是知道的,此后我誓必擁護孫先生改組國民黨的精神。孫先生的一切主張,我也誓必遵守的。至于孫夫人,我也當然盡我的力量來愛護?!?月12日,孫中山溘然長逝。何香凝在北平積極協(xié)助孫夫人料理喪事:4月底又陪同孫夫人到南京勘察墓地后去上海。在上海小住幾天,便返回廣州。
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右派把攻擊的矛頭集中對準堅持三大政策的廖仲愷。何香凝堅決支持她的丈夫為捍
衛(wèi)三大政策所進行的斗爭。1925年8月20日,何香凝偕廖仲愷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今廣州市越秀南路93號)開會。當他們于上午9時40分走入黨部大門口時,剛步上臺階的廖仲愷,即被帝國主義者和國民黨右派收買的兇手所殺害。當時,子彈從她的頭頂呼嘯而過,她也險些喪生。廖仲愷遇難后,她悲憤至極,同時,也從中國共產(chǎn)黨和工農(nóng)群眾的關(guān)懷和慰問中,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她把“精神不死”四個大字,貼在自家的門口,表示要與國民黨右派斗爭到底。不久,她又激昂地表示:“茍利于國,則吾舉家以殉亦所不惜。”這一事件,雖然使她受到很大的打擊,但也使她更加看清了國民黨右派的反動本質(zhì),從而堅定了她為捍衛(wèi)三大政策而不怕犧牲的決心,促使她的思想發(fā)展到新的高度。
何香凝在與國民黨新右派的為首人物的斗爭中,廣泛傳頌的是她柳眉倒豎,杏眼圓睜,五罵蔣介石的故事。
一罵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廖仲愷被害不久,國民黨內(nèi)以蔣介石、張靜江、陳果夫為首的新右派集團,極力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他們陰謀策劃一系列篡奪革命領導權(quán)的活動。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無中生有,借口共產(chǎn)黨陰謀暴動,調(diào)動軍警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及東山蘇聯(lián)顧問辦事處和住宅,并逮捕了共產(chǎn)黨員李之龍等人。何香凝聞訊,甚為激憤。她覺得應該肩負起死者的責任,澄清事實,解救對蘇聯(lián)友人的包圍,才對得起孫中山和廖仲愷。當時全市武裝戒嚴,市內(nèi)交通斷絕,她在沒有口令的情況下,沖破重重阻撓,幾次以大義和真理說通了崗哨的盤問,在錢局(即舊造幣廠)找到了蔣介石。她含淚痛罵說:“總理死后,尸骨未寒;仲愷死后,血也未干,你不想想,蘇聯(lián)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只有蘇聯(lián),才可以幫助打通中國將來革命的出路前途,你昨夜那樣對待蘇聯(lián)人,太背信棄義了。以怨報德,違背了孫先生的主張,使革命前途衰落,你將何以對孫先生?”蔣介石聽了之后,馬上打電話到司令部找韋東聲,“命令包圍蘇聯(lián)顧問辦事處及住宅的軍隊全部撤退”。從這時起,何香凝已經(jīng)看清了蔣介石的反動本質(zhì),預見到蔣介石日后必然走上背叛三大政策的道路。
二罵蔣介石制造4.12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chǎn)黨員和工農(nóng)群眾。何香凝聞訊,無比憤怒。就在政變發(fā)生后的第二天,她在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漢口特別市黨部召開的大會上,發(fā)表了《蔣介石是反革命派》的著名演說。她指出:“廖先生時常說,反農(nóng)工即反革命,現(xiàn)在蔣介石居然反農(nóng)工了,居然反革命了。我在廬山時,曾對蔣介石說,將來總司令部門前一定能有很多反農(nóng)工反共產(chǎn)的人來保護,須知廖先生即為扶植農(nóng)工運動而死,你千萬勿被他們利用?,F(xiàn)在蔣介石卻公然摧殘工農(nóng)了,我們怎樣對付呢?就只有照廖先生說的話,打倒這些反革命派?!迸c此同時,她寫信到各處去保釋被捕的人員。4月22日,她和宋慶齡等40名中央委員、國府委員聯(lián)名發(fā)表了“討蔣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去此總理之叛徒,本黨之敗類,民眾之蝥賊”。
何香凝在南京作短暫停留后,為解決仲愷農(nóng)工學校的經(jīng)費和保釋廣州被捕的共產(chǎn)黨員,又趕赴廣州。她在廣州住了約半個月,然后來到上海。11月,蔣介石派人請她當他和宋美齡結(jié)婚的證婚人。因她對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為不滿,嚴詞予以拒絕。
1928年初,蔣介石派朱霽青來上海,請何香凝到南京去。何香凝覺得這是最后一次勸誡蔣介石的機會,便不顧在港母親的病危,毅然帶了劉天素和羅衡作隨員同往。到了南京后,她被安排住在牛皮巷軍委會招待所中一棟中西合璧式住房里。有一天,宋美齡帶著禮品來看她,談了不到20分鐘,就被她高聲訓斥起來。當宋美齡紅著臉走出來時,她還跟著出來繼續(xù)訓斥。過了幾天,蔣介石親自來了。他穿著全副軍裝,顯得神氣的樣子。他也是沒談多久,就遭到她的高聲訓斥。講到激動時,她還不停地拍桌子。蔣介石倒沉得住氣,走到客廳時轉(zhuǎn)過身來,腳跟一碰,挺直腰板,舉手對何香凝行了個軍禮,憤然離去。她余怒未消,對著蔣離去的背景,依然數(shù)落了好一陣。這次勸告未能奏效,幾天以后她便回到了上海。
三罵蔣介石推行獨裁政策。1933年3月28日下午,國民黨上海市公安局串通公共租界當局,在上海市山西路五福弄8號,以共產(chǎn)黨員的“罪名”逮捕了她的愛子廖承志。她得知后,奮力營救,并與國民黨上海市當局進行了面對面的斗爭。
廖承志是3月28日下午前往山西路五福弄8號開會時,由于叛徒王其良的出賣,繼羅登賢、余文化被捕兩小時后被捕的。為了使母親知道他被捕的消息,他巧妙地在當天夜里使法國巡捕和上海市公安局探員把他押回家中。何香凝在第二天便發(fā)出《致全國軍事政治長官電》,嚴正指出:“小兒承志在滬,昨晚被外國捕房拘捕,但未悉拘留何處,余愿與兒共留囹圄,惟不愿留外國囹圄,要求解往華界,即死亦留在華界,不在租界?!迸c此同時,宋慶齡、蔡元培、柳亞子、經(jīng)亨頤等愛國民主人士,也進行了緊張的營救活動。
3月30日晚9時許,柳亞子來到何香凝家,急匆匆地告訴她:“有消息說,當局將要轉(zhuǎn)解承志到南京,受特種刑訊?!碑敃r,何香凝正因心臟病復發(fā)而臥病在床。聽了柳亞子的話,當即決定扶病前往公安局,自請入獄。她不能行動,便叫人用藤椅把她抬上汽車。車子開到公安局,她將藤椅搬出汽車,坐在公安局的院子里。
吳鐵城得知何香凝到了公安局,急忙派人出來招呼。那人陪著笑臉說:“廖夫人!吳局長請你入客廳坐。來!請進!”
何香凝說:“我不配入你們的客廳,也不屑入你們的客廳,我就不坐你們的沙發(fā)椅,我要坐牢?!蹦侨藷o可奈何,灰溜溜地進去復命。沒多久,吳鐵城走出院子,連聲說:“廖夫人!進來!進來!有話慢慢坐下來談么!”她不屑一顧,責問道:“你們?yōu)槭裁匆群δ切o辜的青年?要說罵蔣介石是我罵得最多,你有膽量就把我也抓起來吧!”吳鐵城支支吾吾地答道:“豈敢,豈敢!至于承志事,正在調(diào)查,會弄清楚的,請放心!”何香凝倏地站了起來,憤怒地斥責道:“吾兒于民國十八年留學德國,攻政治經(jīng)濟,尚未卒業(yè),近因暴日侵凌,國難日急,認為此時舍身報國,決非枯坐求學時期,遂即憤然返國,計到滬為時僅兩星期,余近多病,吾子海外歸來,常侍左右,平時常告以其父仲愷先生謀國之忠,殉國之慘,勖其努力黨國,勿忝父風,吾子亦能深體此意,刻苦求學。今奉余命去與友人接洽,欲購茶葉,支援東北義勇軍抗日,何罪之有,竟遭你們逮捕,理由何在?”吳鐵城生怕事情鬧大,不可收拾,急忙回房打電話給宋子文,報告這一情況。其時,?;萘蒯t(yī)生正在宋子文家中。他對宋子文說:“前幾天我去看過廖夫人,確實心臟病嚴重,若受刺激太大,隨時有生命危險。”宋子文考慮到事關(guān)重大,便急電蔣介石。蔣介石亦懾于何香凝的崇高威望,怕她真的死在公安局,難以向全國人民交代,只好同意準予保釋。那天,柳亞子陪同何香凝在院子里坐到深夜,一直等到吳鐵城答復后,才陪送何香凝回家。次
日,經(jīng)何香凝和柳亞子擔保,廖承志終于獲釋。
何香凝這次的營救斗爭,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共產(chǎn)黨員兒子,而且是向國民黨專制統(tǒng)治發(fā)起的一次猛烈沖擊。就在廖承志被釋的第二天,她再次發(fā)出“要釋放一切政治犯”的呼吁。當廖承志在家里住了幾個月,奉中共中央指示要到革命根據(jù)地工作時,她不顧在保釋廖承志時公安局所作的“不能外出活動”的禁令,積極籌款,于1933年8月,送愛子去了川陜蘇區(qū)。
四是拿自己的一條裙子送蔣介石,辱罵他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7月,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與國民黨華北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達成協(xié)議(史稱“何梅協(xié)定”),攫取了我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quán),使華北名存實亡。消息傳來,何香凝十分憤慨。她拿了自己的一條裙子,把她以前寫的一首詩抄在上面,托人送給蔣介石,憤怒鞭撻其不抵抗政策。這首詩是這樣寫的: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zhàn)送河山,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愿赴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同年8月,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表著名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jié)起來,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何香凝立即聯(lián)絡宋慶齡等20多人,率先響應,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9月,廖仲愷的國葬在南京舉行。當何香凝在許崇清的陪同下,把廖仲愷的靈柩從廣州運送到南京時,很多軍校出身的軍人都來迎接靈車。何香凝在火車站對他們的盛意表示感謝之后,接著說:“你們身穿戎裝,而現(xiàn)在日禍猖獗,試問你們是衛(wèi)人呢?還是衛(wèi)國?”說得這些軍人們個個“感極淚下”。國葬結(jié)束后,不少黃埔軍校的校友,都勸何香凝留在南京,還集資買了20畝地,準備建一所大房子請她居住。她說:
“為國犧牲的,不止廖先生一人,要造房子,不如在廖先生墓側(cè)造平房一所,以便掃墓時避避風雨,個人要一幢大洋房干什么?我沒有物質(zhì)的要求,我所要求的是廖先生的精神,如果能夠恢復總理十三年的主張,我當然留在南京,不然,我仍然守節(jié)?!辈痪?,她還是回了上海。
“西安事變”后,何香凝完全贊同中共中央確定的和平解決的方針,主張只要蔣介石贊成抗日,就可把他釋放。當時,她正患心臟病,經(jīng)常臥床不起。但是,當宋慶齡前往她的寓所,邀她同往西安,以促成事變的和平解決時,她不顧疾病纏身,欣然同意。后來,由于交通工具不能解決而未成行。
五罵蔣介石制造皖南事變、同室操戈。1941年1月4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fā)生。14日,何香凝和宋慶齡等致函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在痛斥其違背孫中山遺訓,慘殺我同胞的罪行之后,要求:“撤消剿共部署,解決聯(lián)共方案,發(fā)展各種抗日實力,保障各種抗日黨派”。18日,她又與宋慶齡等電斥蔣介石,指出:“今后必須絕對停止以武力攻擊共產(chǎn)黨,必須停止彈壓共產(chǎn)黨的行動?!鄙院?,她為《華商報》題詞:“團結(jié)抗戰(zhàn),抗戰(zhàn)必勝,真誠合作,建國必成”。表達了她渴望國共兩黨真誠合作、挽救民族危亡的誠摯愿望。同年夏、秋,她連續(xù)發(fā)表《改組國民黨的前后回憶》、《憶總理蒙難》和《實現(xiàn)總理三大政策》等多篇回憶文章,緬懷孫中山革命道路的崎嶇坎坷,以及孫中山制定“三大政策”的艱難,啟發(fā)人們尤其是國民黨人為捍衛(wèi)孫中山的三大政策而斗爭。
1941年底,香港淪陷。次年初,何香凝離開香港,經(jīng)海豐、興寧、韶關(guān),于7月間到達桂林。她在桂林,同兒媳、孫子、孫女一起,住在城郊的觀音山麓。她和兒媳在山上辟了一個很小的農(nóng)場,養(yǎng)雞種菜,自食其力,間或賣些字畫維持生活。
何香凝在桂林生活雖然清苦,卻絲毫不為金錢所動。蔣介石后來出于某種需要,派人給她送來了一封信請她去重慶,還捎來100萬元的路費。何香凝接過信封,仿唐伯虎“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的詩句,在信封上批了兩句詩“閑來寫畫營生活,不用人間造孽錢”,便原封交來人退回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何香凝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擔任了多種重要職務: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政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1959年,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同年4月,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她不顧年邁體衰,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為鞏固和發(fā)展包括國內(nèi)各民族、各階層以及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同胞在內(nèi)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祖國的大團結(jié)、大統(tǒng)一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國家的優(yōu)秀領導人。
1972@z9月1日凌晨3時,何香凝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9月5日,何香凝的追悼會在北京隆重舉行。6日,中共中央依照何香凝的遺囑,將她的遺體運至南京,安葬于孫中山陵側(cè),與廖仲愷合墓,實現(xiàn)她和廖仲愷“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