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天維
非故效顰于梁衡先生,閱其美文,思緒萬千,欣欣然不能自止,遂撰此文,以闡吾思。
——題 記
沒讀懂山的,便不能識其真面目。
眼前所見這山,落入眼簾的只是高聳的山,如同波浪般起伏的山。它如鐵獸般剛毅,似智者般冷靜,又仿佛無數個“山”字疊寫一樣,千峰錯落,萬峰斜映……
把視線再放遠點,縱覽華夏名山:那高聳入云的喜馬拉雅山,那五岳之首的泰山,抑或那橫嶺側峰的廬山,云奇山異的黃山……它們都是屹立于九州之上的巨人。那么,山到底是什么呢?是神話中囚禁孫悟空的枷鎖,還是介之推的歸宿?是流離中相看兩不厭的益友,還是歸隱者采菊時看見的美景?
是的,山不僅是一種地貌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符號,亦是一種精神寄托。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蔽曳侨收?,但我樂山。
我樂山,是因愛其穩(wěn)重,不似水隨波逐流。山一動不動地立在那兒幾千年,觀察著人間的滄桑巨變,儼然如一智者,思考著整個天地的變遷,思考著時光的滄桑??v然它也可能是波濤洶涌的海、碧波蕩漾的湖,抑或是水草繁茂的沼澤,但它現在已經過努力提升自我,終成為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山!山本無生命,文人墨客的生花妙筆賦予了它思想,它便有了生命。
山其實是一座寶藏,它由歷史長河的點點金沙累聚而成。它沒有像水那樣急于表現自己,而是選擇了沉默,等待著人類的了解、開發(fā)、利用。在那千瘡百孔的巖壁之中,興許會掘出完整的化石;在那幽深陰暗的山洞之中,興許會看到惟妙惟肖的原始人壁畫;在土地平曠的山腳之下,興許會埋藏著珍貴的礦物資源!
每每想到此,我不禁感嘆山的偉大,它對人類總是那么慷慨地給予:猿人初到地面直立行走時,無處為家,是山容納了他們,用山果喂食了他,用山泉洗滌了他。即使現在科技如此發(fā)達,我們所需資源量一半以上仍來自于山區(qū)……生物學家告訴我們:生命起源于海洋,所以站在文明的角度來說,海洋是人類的母親;而人類又進化于山林,所以亦可說山是人類的父親。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人們好游山玩水,大概就是這個緣故吧。
讓我們去山中尋根問祖吧!身處環(huán)山之中,尋找自己的血統(tǒng)。山林那一棵老樹,興許樹下埋葬著你的祖宗;山澗那一潭清泉,興許泉水曾映襯他們的倒影;山巒那一塊奇石,興許他們曾經把玩過那石塊……
連綿起伏的山巒,如一部部厚厚的卷冊,等待著人們的閱讀。我樂山,所以好讀山。
山,遠讀則蒼茫,近讀則清幽;山,略讀則豪放,精讀則深沉。
人要學會讀山,唯有讀懂,才能領略山的博大精深,才會對山產生眷戀之情。
讀山讀得累了,就在山間找塊空地躺下休息,任憑山露沾濕衣袖也不足惜??丈进B鳴,芳草清芬,貼近山的心,你會發(fā)現:原來山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