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玲友
摘要“回歸生活教學”主張的提出,其目的在于以“生活”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去理解和關照教學。教學生活世界與日常生活世界的緊密聯系及本質區(qū)別,決定了回歸生活教學的意蘊。回歸生活后的有效教學既基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提升和超越生活。
關鍵詞回歸生活有效教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1 教學生活世界的內涵及回歸生活世界的教學意蘊
1.1教學生活世界的內涵
教學生活世界既不同于哲學概念的生活世界,也有別于日常生活世界,作為教學的生活世界有其特殊性和獨特性?!敖虒W生活世界是指科學的、文明的、道德的生活,是經過提煉和加工過的、適合于人的生存與發(fā)展的、彰顯生命活力的生活?!币虼?教學生活世界是基于日常生活的。教學回歸生活就是既要加強教學與生活的應有聯系,同時又不能混淆二者的界限。對于教學生活世界的理解,我們應以教育科學的眼光進行深入的思考。
1.2回歸生活世界的教學意蘊
“回歸生活世界”不是一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對教學回歸生活世界應有批判性的思考。批判性思維不是否定的,回歸生活世界并不意味著否定科學世界在教學中的地位和對學生的生活價值;“回歸”不意味著拋棄、背離“科學世界”和科學知識教學而僅僅去教“經驗”和教“生活事件”;回歸生活世界不是對科學知識、科學世界的反動。回歸生活世界所反對的是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容器、知識加工的機器,以及“去過程”、“去情景”等種種局限,關注知識的教學與人的發(fā)展的內在聯系和統(tǒng)整?!痹趯虒W回歸生活進行思考時,我們應絕對避免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以防走入另一個極端。
回歸生活并不是簡單地將教學生活等同于日常生活,將教學局限于日常生活中,而是先對其進行“還原”、“擱置”,最后達到超越現實生活,從而建構更合理、更有意義的未來生活。教學回歸生活意味著教學回歸其本真:一方面,生活是教學的源泉;另一方面,教學是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教學回歸生活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2 回歸生活教學應該秉持怎樣的有效教學觀
2.1有效教學的概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和教學回歸生活理念的提出,學者們對有效教學的概念進行新的探討,一種綜合取向的觀點認為:“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最優(yōu)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進步和發(fā)展,從而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回歸生活后的有效教學概念發(fā)生一些變化:開始強調協(xié)調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重視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等。
2.2回歸生活后有效教學的標準及評價機制
回歸生活后的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具體進步和發(fā)展,即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有沒有真實的成長和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準?;貧w生活的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同時也關注學生的未來,因此其有效性的評價就既要包括知識、技能等直接的近期目標,也要包含興趣培養(yǎng)、品格養(yǎng)成等長遠的終極目標。
3 回歸生活與教學的有效性生成
3.1有效教學是基于生活的教學
教學活動從根本上說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也源于生活世界。有效教學十分關注全體學生通過有效學習獲得潛能的開發(fā),關注每一個學生具體而真實的進步和發(fā)展,關注學生作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的進步和真實的成長,獲得有意義的學習經驗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根據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習是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經驗為背景對現有的知識進行主動建構的過程。此外,學習并不是學生個體單獨在頭腦中進行的活動,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中,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知識是不可能脫離活動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學生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系起來。教育的目標是最大地促進人的發(fā)展,實現人的潛能,而教學回歸生活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現實與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豐富學生的生活使其充滿完整的意義,成為生活的主
體。因此,有效的教學應該以生活為出發(fā)點,基于學生的生活。
3.2有效教學是提升和超越生活的教學
教學回歸生活不僅僅是回歸,更是“超越”與“建構”。現實生活是進行教學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學生的生活世界是經驗、感性、零散的世界,有效的教學應該教會學生理性地思考自己的當下生活,審視自己的現實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尋找更合理的、更具價值意義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有效的教學應該在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的同時,努力引導學生建構一種更合理的未來生活。因此,有效教學是提升和超越生活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