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揚雄在《方言》中說:“蟬,續(xù)也。”蟬是一種善鳴的昆蟲,它有薄而透明的四個翅,可以飛翔,俗名“知了”。蟬在成長過程中,它的幼蟲棲息在土里,靠針狀口器刺入樹根、樹枝來吸收營養(yǎng)。當幼蟬長大,便脫殼而出,蛻變?yōu)槌上s,展翅飛去,到處鳴唱。人們常說的“金蟬脫殼”指的就是這種蛻變。無論是脫殼之前還是脫殼之后,蟬總是蟬,只是幼蟲變作了成蟲而已。但是,蟬的脫殼方法獨特,幼蟲留下軀殼,成蟲以原貌從軀殼中脫穎而出,在原有基礎上得以延伸和保持。因此,人們便以蟬的蛻變現(xiàn)象,比喻世間連續(xù)保持的事物,或是連貫取得的成果,遂有“蟬聯(lián)”一詞。如唐代楊炯《遂州孔子廟堂碑》:“齊九龍而闊步,一門鐘豹變之榮;襲五公而長驅,四代赫蟬聯(lián)之祉?!爆F(xiàn)在的蟬聯(lián)多用于指在兩屆或幾屆體育比賽中保持原有的榮譽稱號。幾次連續(xù)取得同一比賽的冠軍稱為“蟬聯(lián)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