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之
癡人說夢
癡人說夢的意思是說對傻子說夢話而傻子還信以為真。后來,人們用來比喻說話荒唐,不合常理,完全不切實(shí)際。
故事見北宋和尚惠洪著《冷齋夜話》卷九。
【原文】
僧伽龍朔①中游江淮間,其跡甚異。有問之曰:“汝何姓?”
答曰:“姓何。”
又問之曰:“何國人?”
答日:“何國人。”
唐李邕③作碑,不曉其言,乃書傳曰:“大師姓何,何國人,”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耳。
【注釋】
①龍朔:唐高宗年號。
②李邕:唐玄宗時(shí)任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文名甚著,工行草書。
【譯文】
唐高宗龍朔年間,有一個(gè)和尚在長江、淮海一帶游覽,行蹤很是奇怪。有人問他道:“你何姓(你姓什么)?”
他回答說:“我姓何。”
又問他:“你是何國人(什么地方的人)?”
他回答說:“何國人。”
后來,唐玄宗時(shí)候,李邕要給這個(gè)和尚撰寫碑文,不知道和尚是隨口而說的,竟然在和尚的碑文上寫道:“大師姓何,何國人?!边@正是人們所說的對傻子說夢話傻子還當(dāng)真了啊!
半部論語
《宋史·趙普傳》說:趙普晚年手不釋卷,每次回到家中,便關(guān)起門來讀書。等他死后,家人打開他的書箱一看,只有一部《論語》。
這個(gè)典故出自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說趙普是靠了半部《論語》做宰相的。封建利會(huì)常以此夸大《論語》的作用。
【原文】
杜少陵詩云:“小兒學(xué)問止《論語》,大兒結(jié)束隨商賈?!鄙w以《論語》為兒童之書也。
趙普①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蓋亦少陵之說也。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p>
普之相業(yè),固未能無愧于《論語》,而其言則天下之至言也。
【注釋】
①趙普:宋朝開國功臣,封許國公。
【譯文】
杜甫詩說:“小兒學(xué)問止《論語》,大兒結(jié)束隨商賈?!笔前选墩撜Z》當(dāng)做兒童所讀之書。
趙普又一次做宰相,人們都說他是山東人,所讀的書只有《論語》,大概也是杜少陵說的一類的話。宋太宗曾經(jīng)拿人們說趙普的話問他,趙普一點(diǎn)也不隱諱,回答道:“臣一生所懂的道理,的確沒有超出《論語》。過去我以半部《論語》輔佐太祖奪取天下,今天我打算以另半部《論語》輔佐陛下達(dá)到天下太平?!?/p>
趙普做宰相,當(dāng)然不能說事事無愧于《論語》的教誨,但他所說的話卻是極其高明的言論。
歲不我與
歲,年歲,時(shí)間:與,等待。歲不我與,即歲不與我、年歲不等待我,時(shí)間一去便不再回來r。陽貨是季氏的家臣,把持魯國的政治,他想讓孔子做他的助手,孔子不愿意,陽貨便說,要抓住機(jī)會(huì),“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這個(gè)典故出自《論語,陽貨》。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shí)①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諸途。
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痹唬骸皯哑鋵毝云浒睿芍^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shí),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p>
【注釋】
①時(shí):同伺,窺探。
【譯文】
陽貨想要孔子來拜會(huì)他,孔子不去,他便送孔子一只小豬,好使孔子到他家來答謝??鬃犹铰犓辉诩业臅r(shí)候,便去拜望他。
兩人在路上碰到了,
他叫孔子道:“來!我和你說話。”他說:“自己有本領(lǐng),卻聽任國家政治迷亂不治,這能算是仁愛嗎?”(孔子沒吭聲)他自己又說:“不能算:一個(gè)人喜歡做官,卻屢次錯(cuò)過機(jī)會(huì),這能算是聰明嗎?”他自己又回答說:“不能算;時(shí)光一過去,便不再回來了?!?/p>
孔子這才說道:“好吧,我打算從政做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