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桑德斯于1936年9月12日出生于芝加哥南溫切斯特街的一間小屋里,當他還在上幼兒園時,父母就離異,他是由祖父撫養(yǎng)大的。
缺少母愛和父教的桑德斯逐漸養(yǎng)成了孤僻乖戾的性格,成為當?shù)赜忻摹皦暮⒆印?,?jīng)常跟小朋友干仗。但他讀書很聰明,成績一直很優(yōu)秀,中學時跳了一級。他喜歡打抱不平,經(jīng)常卷入打架斗毆之中。
在伊利諾斯大學,他讀的是工程學。有一次,他的一個叫吉姆的同學和一伙流氓發(fā)生了糾紛,眼看吉姆要挨打,他走上去拉開那些流氓,吉姆跑掉了,他卻被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于永遠破了相。他的鼻子變了形,額骨下陷,肋骨也斷了好幾根,差一點死掉,牧師也已經(jīng)做好準備為他祈禱,但他卻奇跡般地從死神那里溜出來。從那以后,他明白了應(yīng)該把忠實用在什么地方。
1958年,他大學畢業(yè),獲得了電機工程專業(yè)的學士學位。之后他在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但他并不安心干那份工作,一心一意只想當電影明星。后來有人告訴他:除非他把鼻子修復好,否則他永遠成不了明星,這才讓他死了心。
他的歪鼻子使他的夢想徹底破滅了,但美國卻因此多了一個IT英雄。
桑德斯就像一只獵犬一樣,公司一成立就領(lǐng)導AMD不知天高地厚地同英特爾公司和國家半導體公司相抗衡,1997年AMD推出的K6處理器向Intel的奔騰(Pentinum) 家族發(fā)起了最強大的挑戰(zhàn)。
跟英特爾抗衡,無異于以卵擊石,蚍蜉撼大樹。但桑德斯堅信“一個人的活動范圍應(yīng)超過其力所能及的限度”。有人問他,百年后,他的墓志銘應(yīng)怎樣寫,他脫口而出:“永不放棄、永不投降。”
AMD和英特爾是一對冤家,AMD從成立之初起,就一直在追趕英特爾。它們的競爭使得CPU市場發(fā)展迅速,有人戲言,應(yīng)該感謝AMD,讓人們用上便宜的英特爾處理器。他與英特爾之間的持久抗戰(zhàn)更是創(chuàng)造了硅谷的歷史。在任33年,他與英特爾斗了33年;他注定是個失敗者,注定會被英特爾打得遍體鱗傷:到2002年3月底,英特爾公司市值2050億美元,而AMD剛好是它的零頭50億美元;英特爾每年利潤都有幾十億美元,而AMD在2000年開始贏利的前5年內(nèi)都是赤字高掛。
顯然,在這場慘烈的拳擊賽中,桑德斯并沒有把英特爾擊倒在地,最多也就是在某些回合中贏得了一定的“點數(shù)”。他是注定的失敗者,卻又總能贏得幾次勝利者才享有的掌聲。
但這已經(jīng)足夠了!作為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CPU制造商AMD首席執(zhí)行官的杰里·桑德斯,他在與英特爾長達30多年的爭斗中,不但豐富了整個高科技行業(yè),而且讓整個數(shù)字世界增加了一個新的選擇:他使每一個數(shù)字化的人們都免受CPU的壟斷之苦??梢院敛豢鋸埖卣f,今天每一個PC用戶,即使是英特爾的忠實用戶,也應(yīng)該對桑德斯心懷一份感激。
就算失敗,我也要讓世界在我的失敗中前進——這正是競爭者桑德斯的巨大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