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敖
有一個笑話,甲問乙:“為什么這么愁眉苦臉?”乙說:“我的朋友被火車軋死了?!奔渍f:“難怪。你一定很痛苦?!币艺f:“我當然痛苦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裝?!边@個笑話有他的另一面,那就是,那個乙倒是個實際的人。他雖然無情,卻很實際。碰到意外,他先檢查實際的損失,這是極端小市民的境界。我們再來看看孔夫子。一個地方著了火,孔夫子只問有人受傷了沒有,不問馬受傷了沒有,“傷人乎?不問馬?!边@種境界是極端大圣人的境界。
還有一種以灑脫的方式處理損失的人,這就是“墮甑不顧”的故事。漢朝有一個叫孟敏的,背上一個陶土燒的大瓶子走,它一下子掉在地上,他仍舊朝前走,頭也不回。人家問他怎么看都不看一下,他說已經(jīng)破了,看有什么用。這種人就很灑脫。
應付失敗和損失應采用堅忍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趕不上孟敏那種“墮甑不顧”態(tài)度的灑脫,但也是第一流的。
學會利用失敗要分兩種層次:第一層次是先從失敗里檢查殘余,看看失敗以后還剩下什么,而不是唉聲嘆氣,借酒消愁。如果根本就沒有殘余可剩,那就干脆“墮甑不顧”。第二層次是要做到反為失敗而笑。笑是笑看著失敗。失敗有什么好笑?有,就是看不看得出來。笑不是取笑,是快樂,是真的因為不成功而快樂。一般人以得不到什么而痛苦,我卻以得不到而開心。因為我會想到得不到什么的好處那一面,一般人卻絕對不會也不愿這么想,所以他們只因為失敗而痛苦,卻不會因為未得而開心。
一般人只會為成功而慶祝,我固然也慶祝成功,但也慶祝失敗。因為,從失敗中可看到成功的一面,從不幸中看到幸福的一面。一般人很難看到失敗的好處,不會在一敗涂地的時候,躺在地上,細聞泥土和草根的清香。很少人知道,在有比賽的情況下,比賽下來,勝利者往往有兩個,就是勝利者和躺在地上吹口哨的失敗者。在沒有比賽的情況下,一個快樂的失敗者,本人就是另一個勝利者。人間的許多情景,均可如是觀。
文/李敖
凱利摘自《幸?!ぜt顏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