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 編譯/曾樂琛
自擔任雅虎CEO以來,楊致遠并沒有幫助這家狀況不佳的公司走出困境,而是陷入更深的泥潭。面對谷歌咄咄逼人的氣勢,楊致遠雖然采取了措施應對,但最終為時過晚。更為重要的是,在微軟提出收購之后,楊致遠不顧股東反對,斷然拒絕。這種不給微軟“面子”的做法引發(fā)了代理權大戰(zhàn),最終讓他身陷重圍。這位網絡時代的開拓者最終黯然“下課”。
忽視對手 自食其果
2008年11月5日,美國科技產業(yè)“Web 2.0峰會”在舊金山舉行。就在楊致遠出席會議的前幾小時,雅虎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遭受重創(chuàng)。但楊致遠還是勇敢地在峰會上露面,并用他紳士而優(yōu)雅的方式解釋什么地方出了差錯。他輕描淡寫地說“這是令人驚異的一年”。
楊致遠不愿承認2007年6月出任雅虎CEO是一個錯誤。但這個錯誤已經眼睜睜地擺在面前,這是楊致遠和雅虎股東必須面對和承認的事實。雅虎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網絡公司之一,由楊致遠與好友大衛(wèi)·費羅(David Filo)于1994年共同創(chuàng)建,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半開玩笑的頭銜——“雅虎酋長”。
當時的楊致遠一度認為,憑借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滿腔激情,他有能力讓雅虎這家境況不佳的公司走出困境,并最終踏上復興之路。在網絡經濟萎靡不振之際,他向好萊塢巨頭特里·塞梅爾(Terry Semel)伸出橄欖枝,請他掌舵雅虎并使其成為一家媒體公司。然而,無論是賽梅爾還是楊致遠,都忽視了一位新對手——谷歌的重要性。可能都是斯坦福大學校友的緣故,賽梅爾和楊致遠曾幫助谷歌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上路”,雖然還只是幾年前的事情,但現在這對“新人”和“舊人”的關系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雅虎將自己定位為一家發(fā)布媒體內容的“門戶網站”,相比之下,谷歌則把為網上沖浪者打造一個簡單的搜索框作為自己的起點;雅虎仍舊認為,廣告是網頁上閃爍的霓虹燈,谷歌則在搜索結果之間插入簡短的文字介紹,并準確鎖定搜索的關鍵詞,只有用戶點擊時才會向廣告客戶收費。雅虎及時發(fā)現谷歌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并開始奮力追趕——最初曾雇用谷歌提供搜索,而后炒谷歌魷魚,并通過收購方式壯大自己的品牌實力——但此時“下手”已經為時過晚。
拒絕合作 一意孤行
楊致遠骨子里是一個不愿與人發(fā)生沖突的人,對于賽梅爾的一系列措施,他都予以最大支持直至最后一刻。2007年5月,楊致遠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志采訪時表示,他和其他董事會成員一直與公司領導者“步伐一致”。但僅僅過了一個月,賽梅爾便辭職走人。令一些人感到意外的是,楊致遠接替了這位好萊塢巨頭的職位。但他的上臺卻讓雅虎的境遇變得越來越糟。高官們紛紛離去,工程師意志消沉、士氣受挫,一些革新項目也被迫擱淺。
2008年2月,微軟提議以每股33美元的價格收購雅虎。這項交易可以讓楊致遠走出困境。微軟擁有一家與雅虎類似的門戶網站,但搜索實力卻弱于谷歌,他們希望與雅虎“團結”起來,共同與谷歌對抗。但楊致遠最終選擇了拒絕。雖然幾個大股東站起來反抗,但楊致遠以收購價太低為由,拒絕就范。微軟只好無奈地放棄收購計劃。楊致遠在“Web 2.0峰會”上說:“很多人回想起這件事情,只有我是個例外。”雅虎當前的股價已跌至12美元,他迫不及待地想證明談判的誠意,“如果價格合理,我們便賣掉公司,但他們卻選擇了放棄。我并不是因為自負而使雅虎保持獨立,在這件事情上,雙方都有錯?!?/p>
但楊致遠從沒對微軟的建議提出明確的替代方案。他去找谷歌的朋友,后者答應進行廣告合作,這可能會讓雅虎擁有額外的現金流,避免重組。然而這項合作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如果這樣合作,雅虎在美國的搜索結果旁邊將出現谷歌提供的廣告,而谷歌已經在搜索廣告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
盡管谷歌愿意做出讓步,但負責打擊企業(yè)壟斷的官員仍對兩家的合作持懷疑態(tài)度。這也是谷歌在2008年11月5日放棄這項合作的原因。楊致遠承認,合作失敗令他“非常失望”。
雅虎現在的境況究竟如何?有人認為,雅虎應該與AOL合并,AOL是媒體巨頭時代華納旗下門戶網站,雅虎和AOL的業(yè)務大同小異,但很難想象兩個老邁的門戶合并后會成為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谷歌殺手”。雅虎和AOL都嚴重依賴其品牌的顯示廣告。與谷歌的支柱,也就是更加精確的搜索廣告相比,顯示廣告目前遭受的沖擊更加沉重。
多災多難的一年
當然,雅虎在2008年遭遇的所有不幸不應全都歸咎于楊致遠,畢竟再聰明的人也會犯過錯。但對于雅虎在一個理想世界里應該采取什么策略的問題,他從沒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楊致遠喜歡說,對500萬網民來說,這是一個“新起點”。但是這個新事物與早已失效的老門戶思維有什么不同,或者與谷歌有效控制的搜索業(yè)務有什么區(qū)別?
楊致遠對“Web 2.0峰會”的聽眾說,他希望雅虎成為一個“平臺公司”。他指出,海外開發(fā)者應該開發(fā)出可使雅虎的服務更加有效的應用軟件。但是微軟、谷歌、Facebook、亞馬遜、Salesforce.com和其他所有高科技公司現在都想成為平臺公司,而成功者憑什么就一定是雅虎這樣一個失去了創(chuàng)新精神的公司呢?
這樣的辯論最讓楊致遠痛苦。他承認,有一種感覺是“我們落后了”。但是“我們堅信我們正在創(chuàng)新”。參加“Web 2.0峰會”的網絡企業(yè)家有很多人都曾經從楊致遠身上受到啟發(fā),但在這次會議上他們很少談到雅虎面臨的問題,因為談論這位老一代網絡英雄的沒落是件令人傷心的事。他最終選擇了黯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