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義
摘要:“文化昆侖”錢鐘書的《圍城》雖被稱為“學者小說”,但長期以來受到學術界褒貶不一的評價。而《圍城》的魅力能以兩條脈絡得以充分地闡釋:一是錢鐘書展現(xiàn)的生活本身。書中以留學歸國的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要線索,塑造出了20世紀前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畸形知識分子群像,揭露了造成這群人沉淪的社會環(huán)境;二是錢鐘書展現(xiàn)的自身。書中以富有生氣的比喻反映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以詼諧幽默的諷刺描繪社會和人生,挖掘人物靈魂,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深厚功底。
關鍵詞:《圍城》 雙重魅力 賞析
1947年發(fā)表的《圍城》是“文化昆侖”錢鐘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少數(shù)的佳作之一,被稱為“新《儒林外史》”,推崇為“一部近代中國的經(jīng)典之作”。小說中一面是錢鐘書展現(xiàn)的生活本身:書中以留學歸國的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要線索,塑造出了20世紀前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畸形知識分子群像,揭露了造成這群人沉淪的社會環(huán)境;一面是錢鐘書展現(xiàn)的自身:錢鐘書在書中以富有生氣的比喻反映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以詼諧幽默的諷刺描繪社會和人生,挖掘人物靈魂,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深厚功底,也顯示了《圍城》雙重的魅力。
一
《圍城》是錢鐘書“對特定的社會人生和歷史文化反思的藝術結晶”。①正如錢鐘書在《圍城》這部書的序言中所說:“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xiàn)代中國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物,我沒有忘記他們是人類,還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特性?!雹凇秶恰分兴x擇的主要社會環(huán)境是有著“中西文化在中國的交會地”稱譽的大都市——上海以及知識分子云集的大學校園。方鴻漸等人物大都出身傳統(tǒng)士族家庭,先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后又留學西洋受西方文明熏陶的知識分子。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和人物使作者有了能夠更深邃、更廣泛地展開他對歷史文化和人生命運的探究的基礎。
《圍城》中主要塑造了這樣一群知識分子的形象:懦弱、懶散而且虛榮的方鴻漸,歐洲留學四年卻換了三所大學,憑興趣隨意聽了幾門課。為了給親朋一個交代,也為了給自己遮羞包丑,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一張美國克萊登大學的哲學博士文憑。回國后最初在“岳丈”的銀行做職員,如籠中之鳥,一飲一啄都聽命于人,甚是卑微低下。至于和蘇小姐的交往也是“明知也許從此多事,可是實在生活太無聊,現(xiàn)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方鴻漸不愛蘇小姐,卻從來沒有明確回絕蘇小姐對他的愛意,使蘇小姐對他“愛的誤會”越來越深。但直到遇到了“摩登文明社會里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唐曉芙時,才下決心徹底回絕了蘇小姐。無奈由于蘇小姐被拒絕后瘋狂的報復和唐小姐嚴格的愛情標準,這段感情夭折了。這時,三閭大學的聘書使方鴻漸還存有一點體面地離開這個讓他傷心的地方。講面子,自視很高的方鴻漸在赴三閭大學的旅途中覺得與李梅亭、顧爾謙這樣的宵小之徒為伍簡直是“可恥的墮落”。在三閭大學期間他一面對高松年用政客手腕辦教育極為反感,一面直到他被解聘離開學校的最后一刻,還幻想著校長派人送來教授聘書?;氐缴虾T俣仁I(yè)后,孫柔嘉要他進自己姑母的工廠做事,他大喊道:“資本家走狗的走狗是不做的?!?/p>
和方鴻漸同去三閭大學的還有他的“同情兄”趙辛楣。他曾經(jīng)是蘇文紈的追求者,做過孫柔嘉的監(jiān)護人,又是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的學生。趙曾錯誤地把方當做自己的競爭對手,表現(xiàn)出不屑一顧的敵意和傲慢無禮的態(tài)度。還不惜暗中向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推薦了方鴻漸,想借此把方鴻漸和蘇小姐分開。趙辛楣留洋學的是政治,頗有政治家的見地和風度,而且擅長用響亮流利的美國話演講。趙雖曾強調(diào)過自己對蘇小姐的心思,卻在見到年輕的汪太太以后感覺她和蘇小姐相像,于是與汪太太有了似乎超越禮數(shù)的交往,但是趙辛楣怎么也沒有想到老校長高松年也對汪太太抱有非分之想,向汪處厚揭發(fā)他們的私情,趙辛楣只得倉皇地離開了三閭大學。
三閭大學雖然地處湖南一個偏僻的鄉(xiāng)下,但遠非一方凈土。道貌岸然的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這個“老的”科學家找教授的出發(fā)點決不是為了教學,為的是好控制他們,因而他找的教授,諸如李梅亭、韓學愈、汪處厚、劉東方等都是些“沒有名望的”“并非非有他們不可”的人。他不敢得罪部里的次長,只好讓他的伯父汪處厚做了中文系主任;以學校高價買了李梅亭的一箱子西藥作為對老朋友的補償。高校長有怕硬的一面就有欺軟的一面。面對涉世不深、沒什么身份背景的方鴻漸就大施手段、欺騙壓榨,食言降其為副教授,狠狠給了方鴻漸一個下馬威。堂堂國立大學的校長就是這樣一個心術不正、老奸巨猾、玩弄權術的學術界政客。
韓學愈與方鴻漸算是“校友”吧,一樣同是“美國克萊登大學”“畢業(yè)”的“博士”,但他比方鴻漸“優(yōu)越”的是他能把他在雜志上所登的廣告說成他的“散見美國《史學雜志》《星期六文學評論》等大刊物中的著作”,告訴方鴻漸說克萊登是“很認真嚴格的學校,雖然知道的人很少——普通學生不容易進”③時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一本正經(jīng)?!叭鲋e騙人該像韓學愈那樣才行,要有勇氣堅持到底”。膽大“藝”更高的說謊本領不僅使韓學愈坐穩(wěn)了歷史系主任的位子,還給他帶來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同為系主任可是薪水比趙辛楣還要高一級。方鴻漸太不成了,“撒了謊還要講良心,真是大傻瓜。……老實人吃的虧,騙子被揭破的恥辱”。這兩種完全相反的痛苦,方鴻漸居然一箭雙雕地全嘗到了。
三閭大學的一群“無毛兩足動物”中有“留日派”、“汪派”、“從龍派”等,山頭林立。中文系“仕而不優(yōu)則學”的汪處厚主任,是被從政界排擠到學界的附庸風雅的舊官僚。仗著有個在教育部做次長的侄子豪奪了中文系主任的位置,還精心策劃了“像新姨太太”見面禮似的李梅亭的歡迎會。在這種互相拆臺、造謠中傷的生活氛圍中,正直而又軟弱、善良而又玩世不恭的方鴻漸根本無法立足,只有被排擠出來的份兒。這些人格不健全的各色人物雖然各具特點,使錢鐘書在諷刺的同時,從這些人物身上更多地體現(xiàn)的是對中西文化合流中所產(chǎn)生的蛻變?nèi)烁竦呐小1憩F(xiàn)了這種人格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矛盾。
小說的題目《圍城》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情場也罷,名利場也罷,乃至當時的整個舊中國就是一座被圍困的“城堡”。《圍城》中這些人物身上的蛻變?nèi)烁袷窃谥形魑幕粫兴a(chǎn)生的畸形兒。他們在西方文化面前的盲目的崇拜反而加速了傳統(tǒng)的國民性與媚外哲學的碰撞,使民族在惰性中又浸染上了西方商業(yè)文化的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造成了人格的異化。當時留學現(xiàn)象趨之若鶩,不僅學自然科學的學生要出國,就連專學中國文學的學生也要出國“深造”,因為需要外國招牌方可維持地位。就像方鴻漸所說:“現(xiàn)代的留學生跟前清的科舉功名一樣,不中進士,隨你官做得多大,總抱著終身遺憾,留了學可以擺脫這種自卑心理,并非為了高深學問,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痞子,非出不可,見了博士碩士這些微生蟲們,有抵抗力自衛(wèi)。”但是,有些出過痘子的人,對這件事念念不忘。教育部派來指導的官員,談話中每句必言“兄弟在英國的時候”,才疏學淺的曹元朗,到處掛著牛津劍橋的幌子,來裝點自己的門面,“就像甘心出天花變成麻子,還得意自己的臉像好文章加了密圈”。
中西文化、新舊文化的矛盾沖突在知識分子云集的大學校園更為突出。三閭大學就像一個封建大家庭,什么秘密都保不住。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爭權奪勢、勾心斗角、趨炎附勢。人人都熱衷“關心”他人的隱私,散布謠言,惡語傷人。在三閭大學這座舞臺上,隨時可以看到文化這只巨手操縱的痕跡,從教師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到學校的教學和訓導的方法,都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交會時所產(chǎn)生的不協(xié)調(diào)。“導師制”本來是英國牛津、劍橋大學實行的一種訓導學生的制度。帶有師生共同生活、平等相處的意味。然而在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和訓導長李梅亭的“修正”下,卻蒙上了濃厚的封建色彩。難怪趙辛媚要感嘆:“不知怎的,外國的一切好東西到中國就沒有不走樣的。中國真厲害,天下無敵手,外國東西來一件,毀一件?!卞X鐘書以其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深刻表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人格獨立自主的歷史要求和這一要求在當時無法實現(xiàn)的社會悲劇,描繪出一個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沖突的環(huán)境氛圍,揭示了社會文化對人物命運的影響。
《圍城》中將這些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沖撞的畸形產(chǎn)物和靈魂赤裸裸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由此可見,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形成的文化傳統(tǒng),與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要求之間存在著難以調(diào)和的沖突,要改變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的消極影響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
二
《圍城》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舊中國的背景風貌,同時也展現(xiàn)了錢鐘書自身駕馭語言的能力。錢鐘書在他的《舊文四篇》里曾提出:“比喻正是文學語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輔相成的兩個因素,所有的事物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不同之處愈多愈大,則相同之處愈烘托,分得愈開,則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就愈高?!本畹睦碚撗芯?,加上高超的想象能力,使《圍城》中的比喻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方鴻漸的父親、“岳丈”來信,都盼其能獲得“博士”學位,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受到兩面夾攻,才知道留學文憑的重要。這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張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胺路稹敝蟮囊痪浔扔鳎旬敃r的留學觀念和留學文憑的巨大“功用”寫得十分幽默、含蓄。
夏志清在《中國近代小說史》中對《圍城》一書有過這樣的評論:“《圍城》比任何中國古典諷刺小說優(yōu)秀”。與魯迅像匕首一樣鋒利,一觸見血的諷刺不同,錢鐘書的諷刺更像對準穴位的針灸,扎得深、刺得透。《圍城》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錢鐘書的學者式的幽默的諷刺。
“他(陸子瀟)親戚曾經(jīng)寫給他一封信,這左角印“行政院”的大信封上大書著“陸子瀟先生”,就仿佛行政院都要讓他正位居中似的。他寫給外交部那位朋友的信,信封雖然不大,而上面開的地址“外交部歐美司”六字,筆酣墨飽,字字端楷,文盲在黑夜里也該一目了然的。這一封來函、一封去信,輪流在他桌上裝點著。大前天早晨,該死的聽差收拾房間,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把行政院淹得昏天黑地,陸子瀟挽救不及,跳腳痛罵。那位親戚國而忘家,沒來過第二次信;那位朋友外難顧內(nèi),一封信也沒回過。從此,陸子瀟只能寫信到行政院去,書桌上的兩封信都是去信了。本來書桌上放著朋友間來往的書信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錢鐘書卻能從這點小裝點上使陸子瀟的虛榮攀附和庸俗淺薄、沽名釣譽,昭然若揭不言自明。
“船走得這樣慢,大家一片鄉(xiāng)心,正愁無處寄托,不知哪里忽來了兩副麻將牌。麻將當然是國技,又聽說在美國風行;打牌不但有故鄉(xiāng)風味,并且適合世界潮流”。寥寥幾句話使留學生們無所事事,百無聊賴又盲目媚外的卑怯心態(tài)躍然紙上,如在眼前了。
錢鐘書先生的語言活潑典雅又意味深長,讀懂作品字面意思時必定要伴隨著同步的思考和領會,《圍城》更是達到了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高度和諧的統(tǒng)一。書中作者運用嫻熟、高超的語言技巧,極其精密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特定的思想感情。正是由于作者思想的敏銳和深邃,使他對世態(tài)人情省察得清楚而透徹。對那些不同身份的人物心機和拙劣的偽裝,用筆如刀,犀利挖苦絕不留情。諷刺幽默,揶揄詼諧,顯示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可是錢鐘書卻把《圍城》故事結束的畫面定格在了那口古老的“鐘”上,由幽默、滑稽、詼諧、尖刻轉入深沉,對人生、對人與人的關系發(fā)出感喟。錢鐘書把對文化、人生、人性的文學思考上升為一種以人類學哲學為本體的現(xiàn)代憂患意識。從一個側面映射出了人生的虛無與存在的荒誕,使《圍城》進入到了渾茫沉郁的哲理層次。
注 釋::
①解志熙:《人生的困境與存在的勇氣》,《文學評論》,1989年版。
②錢鐘書:《<圍城>序》,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③錢鐘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單位: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
編校:鄭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