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太 曦
自6月30日承諾“退出”娛樂圈大限過期之后,臺灣收入最高的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吳宗憲說“退”未“退”一事被媒體熱炒。有人質疑,他是在為進軍大陸娛樂圈做準備。事實上,吳宗憲并非開先河者,臺灣主持人“轉戰(zhàn)”大陸已成氣候。
7月1日,臺灣主持人康康到上海參加節(jié)目錄制,談及吳宗憲“退出”一事時透露,他有可能到大陸發(fā)展。兩岸很多觀眾和媒體也持此看法,認為吳宗憲要減少在臺灣的演出,全面進軍大陸。面對公眾質疑其放言“退出”的真實性,此前吳宗憲曾表示,在臺灣不適合當藝人,工作比較壓抑,也不太習慣每天都有人跟著,做什么事情都不自由。
一位臺灣綜藝界的前輩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臺灣演藝圈持吳宗憲這種想法的人比比皆是,很多藝人整天盼著能去大陸發(fā)展,不分藍綠,不分本土或外省”。事實上,與吳宗憲想“轉戰(zhàn)”大陸被熱炒不同,臺灣很多主持人已經(jīng)先一步在大陸站住了腳,如黃安、張菲、胡瓜、徐乃麟以及晚一輩的小S、阿雅、歐弟等,都在大陸很多地方電視臺相當紅火。
對于臺灣主持人為何熱衷“轉戰(zhàn)”大陸,這名綜藝界前輩的話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他說,臺灣演藝界不景氣太久了,誰能沒有危機意識?錢賺得再多也有花完的一天。他分析說,其實主持人和臺商一樣,哪里有商機就往哪邊跑。臺灣的科技園區(qū)多年來孕育出許多世界知名企業(yè),如今不也紛紛落腳大陸設廠?同樣,堪稱華人綜藝節(jié)目發(fā)源地的臺灣,當年是香港、大陸、東南亞前來取經(jīng)的對象,如今也得重新思考:廟再大,沒有香客,大家都得餓死。今年初剛離開緯來電視臺的王姓節(jié)目制作人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臺灣主持界很多一哥、一姐酬勞多年沒漲,收視率一下降就會被立刻減薪,和當紅時的情景完全不同,所以這幾年都轉往大陸發(fā)展,而且態(tài)度低調,有的甚至不講究通告費、出場費,錢少一些也會接受,有時還要配合電視臺的很多規(guī)定。
雖然臺灣主持人語言活潑、敢說敢做的風格迅速吸引了大陸觀眾,但是兩岸畢竟分隔多年,成長背景、語言習慣都有差異,所以雙方必然經(jīng)歷磨合。比如,臺灣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喜歡在節(jié)目中講葷段子,開些比較過火的玩笑,同時兩岸觀眾對幽默理解也不同。另外,臺灣主持人對大陸文化的認同也有限,比如中秋節(jié)、春節(jié)讓他們很有歸屬感,但接受黃河、長江是母親河就有困難。不過,聰明的臺灣藝人也深知大陸的忌諱,注意不談及任何可能挑起大陸民眾情緒的話題,以免說錯一句話慘遭觀眾抵制而毀了在大陸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