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流
意大利古都羅馬市中心以北,有一座建于公元前206年的米爾維奧橋,它是羅馬最古老的橋。橋的燈柱上纏滿鐵鏈,鐵鏈上掛著幾千把“同心鎖”,這些鎖的重量把其中兩根燈柱上的燈壓碎了,成為一道耐人尋味的“愛情風景”。
“同心鎖”的興起,源于意大利作家費代里科?莫恰幾年前推出的一本暢銷愛情小說。小說里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男主角告訴女友一個“傳說”,情侶把“同心鎖”掛在米爾維奧橋北面第三根燈柱上,再將鑰匙扔進河里,他們就會永世相愛,永遠不分離。雖然這個情節(jié)純屬虛構,但這部小說出版后影響力巨大,銷量高達110萬冊,還被拍成了電影。一時間,戀人們成群結隊來到米爾維奧橋上,將象征亙古不變愛情的銅鎖掛在燈柱上。
一方面要捍衛(wèi)純潔的愛情,另一方面要保護名勝古跡,雙重壓力之下,羅馬市政府想出了一個“雙贏”的主意:在橋上安裝6根帶鐵鏈的鋼柱,專門用于掛“同心鎖”,燈柱上不允許再掛鎖。
此舉一出,引發(fā)各界爭論,一些人將矛頭直指羅馬市長瓦爾特?韋爾特羅尼,說他“藐視愛情”。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羅馬市政府不得不向“愛情風景”妥協(xié),米爾維奧橋燈柱上掛鎖的“傳統(tǒng)”得以維護。
隨著“同心鎖”的影響面日益擴大,源源不斷的外地情侶甚至國外伉儷,也慕名來到米爾維奧橋掛鎖。在愛情元素的作用下,鎖與燈柱的組合雖然雜亂,卻沒有人覺得不雅。然而,越來越多的鎖嚴重威脅了古橋的安全,羅馬市政府開始尋求新的解決途徑——允許人們繼續(xù)在原來的燈柱上掛鎖,定期派出志愿者將燈柱上的鎖清理到鋼柱上。
出乎管理部門的意料,招募清鎖志愿者的信息一發(fā)出,報名者甚眾。在他們看來,“愛情使者”的工作很神圣,也很有意義。
如今的米爾維奧橋頭,與“愛情風景”同時出現(xiàn)的還有多名出售“同心鎖”的商販,每把鎖售價1至5歐元不等,不少人靠賣鎖發(fā)了財。
曾經(jīng)令管理者頭疼的“同心鎖”,成了一舉多得的好事:鎖的制造商獲得了物質(zhì)財富,向往愛情的游客得到了精神財富,羅馬市政府有效地解決了古橋的安全管理難題,形成了社會財富,人、鎖、橋和平共處,成了一道難得的人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