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澤東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54年后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村官”,正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句話作出時代新解。
從2008年起,重慶決定用5年時間,公開招錄3萬多名優(yōu)秀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工作,其中不少大學生走上了“村官”崗位。
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動態(tài)和工作情況,激勵他們在廣闊天地大展宏圖,在“五四運動”90周年之際,市委書記薄熙來在與來自全市39個區(qū)縣的大學生“村官”代表座談時,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說,大學生當“村官”,面向農村、了解農民,很有意義。革命戰(zhàn)爭年代,毛主席就講過,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是農民問題。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也是從解決農村和農民問題開始的。重慶的農村面積和農民數量,比京津滬的總和還要多很多,要實現全面小康,更要發(fā)展農村,富裕農民。當好“村官”,深入了解農村、農民,就能更清楚地認識這個最大的國情,這對青年同志是基礎性的知識,是奠基式的鍛煉,是一門不能缺少的大學問?!埃矗昂蟆薄ⅰ埃担昂蟆币淮?,經受過艱苦環(huán)境的鍛煉,參與并成就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偉業(yè)。未來的發(fā)展,寄望于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青年人,一代有社會責任感、把自身的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緊密相連的青年人。心中高懸著發(fā)展中國、造福百姓的理想,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會覺得“值”。反之,如果只是顧小家,賺幾個錢,留戀舒適的生活,即使實現了,也是比較渺小的。能參與管理一個村子,就說明你已經開始履行一定的社會管理責任,對青年人的成長來說,這就是一個質的飛躍。當“村官”是個很大的鍛煉。別看村子小,權力似乎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政治、經濟、文化,什么都有。當好“村官”并不容易,工作內容非常豐富,很多東西是課堂里學不到的。薄熙來諄諄告誡大家,大學生“村官”要真正讓農民認可、讓大家信服,突破口就在真抓實干,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一要肯干,那些舍不得出力、無所用心、又懶懶散散的干部,農民最反感。二要實干,不怕苦,不怕累,才能長出息。三要會干,能干出老百姓期盼的事。過了這“三關”,你在百姓心中就立住了,事業(yè)也就越干越順當。希望“村官”們在努力實踐的同時,多讀些毛主席等領袖關于農村、農民問題的書,多讀一些經典,從中學到如何關心群眾,如何調查研究、開展工作的方法。
為了展示新時期大學生“村官”的風采,本刊特別刊登一組大學生“村官”的成長故事,他們用親身實踐證明,“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面向農村、了解農民,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