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濱 陳 潔
筆者從事古箏藝術的教學與研究,并擔任全國社會藝術考級的高級考官已經多年,所處的江西省,在短短幾年之內,參加古箏考級的人數從第一年的只有80多人,以發(fā)展到今年的2000人左右。看到古箏藝術越來越為廣大群眾的熱愛,筆者不禁為這門藝術的發(fā)展現狀和前景感到高興。但從這種迅速的發(fā)展中,也發(fā)現存在的許多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問題的核心是教學質量不高。表現為大多數考生的考級成績很不理想。應該說,出于對青少年的鼓勵和愛護,考官們在評分過程中,既堅持原則,又靈活掌握標準。即使如此,每年考級獲得優(yōu)秀成績的考生只占總人數5%左右,良好的也只有10%左右。大部分考生的成績是合格和基本合格。
通過考生的演奏,可以發(fā)現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忽視基礎,二是藝術表現力缺乏。這兩方面的問題在初、中、高級別的考生中都存在,只是突出的重點各有不同,如初級考生在忽視基礎方面更明顯,藝術表現力缺乏則在中、高級考生中表現得比較突出。
例如,許多考生彈奏時不注意手型和姿勢儀態(tài),坐姿不端正,表情刻板或不自然,給觀眾的視覺印象不佳。右手彈弦觸弦位置不準確,搖指不注意方法,緊張,發(fā)音不密、不勻;左手按、顫弦用力方法不當,按滑音不注意音準;還有雙手動作不協(xié)調、讀譜不仔細、錯音多、不注意節(jié)奏、旋律不流暢等,藝術效果當然是極差的。而這正是不重視基礎訓練的結果。
還有許多考生曲子雖然彈熟了,但缺乏藝術感染力。聽其彈奏《漁舟唱晚》卻感覺不到夕陽之下,漁民駕著漁舟滿載而歸的歡快與自得:聽其彈《林沖夜奔》,也感受不到一位受到殘酷迫害的英雄在風雪中夜奔的悲憤之情。一句話:雖然耳邊有音響,卻不過是“音符搬家”而已。
應該說,造成這樣的演奏效果,主要責任不在琴童,而是社會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帶給教師和家長心理壓力,最后作用于孩子的演奏中的體現。
急于求成的家長埋怨老師“為什么收了我的學費,進度這么慢?隔壁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同時學,他為什么考試的級別比我高7”從而給教師施加壓力。他們不知道,不同資質和努力程度不同,學習效果差別是很大的。急于求成的老師為了讓家長滿意也巴不得讓孩子早早通過最高級別,于是就拔苗助長。學員基本功不過關也不堅持糾正,帶病升級。
更有甚者,自己不專業(yè),卻在那里招收學生。個別教師,自以為是學音樂的,或速成自學,或參加短期培訓,然后就開始教古箏學生。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呢?家長不能識別,不得良師,結果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二、對古箏藝術應有的認識
古箏是一門怎樣的藝術?
(一)入門易,提高難現在社會上的“古箏熱”與古箏音樂的美是分不開的。這種美是數千年以來,特別是與近年來無數音樂人的努力分不開。古箏藝術的確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受到熱愛是必然的。但是也不排除這樣的因素在起作用:古箏相對其他樂器,比較容易入門。它弦數不多,音高容易掌握,簡單的樂曲演奏起來不困難,這些先決條件,使古箏成為一些想要學習和掌握一種樂器的人的首選。這當然是好事。但是,隨著對古箏藝術的探索與開拓。在一代又一代音樂工作者的努力下,古箏演奏的技術、技巧、表現力和演奏難度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提高。勾、托、抹、撮、吟、滑、揉、按等手法達數十種之多?,F代的古箏曲作者創(chuàng)作和改編的古箏曲,充分運用了這些技法,不掌握這些技術和學會運用這些技巧,是根本不可能演奏成功的?!稘O舟唱晚》是一首的4級樂曲,一般認為它比較容易,可是在考級中,多數考生卻達不到樂曲的快板樂段所需的要求。更不要說7級的《戰(zhàn)臺風》、9級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中表現暴風雪那種激烈、高昂情緒對速度的要求了??焖俣入y以掌握,樂曲的完整性就更不容易做到。如力度、速度、音色等變化都極其講究,需要通過長期的刻苦訓練才有可能掌握。
(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鮮明
古箏是我國地道的民族樂器,它的吟、滑、揉、按等手法產生的旋律變化帶著漢語四聲的明顯烙印,是其他語言系統(tǒng)民族的音樂所沒有的。地方語音的不同,又帶給不同樂曲不同的地方特色?!肚厣G返摹扒亍蔽丁ⅰ稙g陽河》、《洞庭新歌》的“湘”味,《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蒙”味、《雪山春曉》的“藏”味等等,都要依靠不同的手法變化來表現。這不僅要求技術全面,還要懂得不同民族的性格和語言,才能把曲子的韻味表達出來。
(三)古箏曲對演奏者的二度創(chuàng)作要求更高
古箏的技法極其靈活,在曲譜中作曲者會盡量標明。演奏者要盡量讀懂曲譜,按曲譜的提示進行演奏。但由于許多作曲者并不從事古箏演奏,不很熟悉有些技法及其表現特點;更多的則是因其變化多端、無法標明而省略,演奏者如果僅憑曲譜演奏是很難使樂曲得到充分表現的。這就意味著對演奏者的要求相對更高。
三、幾點建議
以上特點古箏演奏者必須有認識。在這一認識基礎上,筆者再提出幾點具體建議:
(一)要在基礎方面狠下工夫。不僅初學要刻苦,認真打好基礎,就是達到了一定高度,也要常練基本功,就像國際水平的鋼琴家殷承宗現在還要常彈音階練習一樣;
(二)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并在演奏中努力表現。試想:沒有中國古代詩詞修養(yǎng),怎么能使《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得到表現?沒有讀過《水滸傳》怎能理解《林沖夜奔》中林沖投奔梁山時的心境?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又怎能知道《漢宮秋月》中宮女的哀怨是怎樣的?文化修養(yǎng)不僅是音樂表達的基礎,個人的儀態(tài)和氣質都是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修養(yǎng)不僅來自書本,也來自生活。讀書和深入生活對于演奏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三)從事社會藝術古箏教學的教師要認識提高自己的重要性。不要認為自己是音樂教師就能勝任古箏教學。最好向專業(yè)的古箏老師學習,提高技術和修養(yǎng),做一個稱職的古箏老師,誤人子弟,也誤了民族古箏藝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