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 高志忠
在通河境內的妖精泡聯(lián)合主屯的偏東南二、三里,有個春夏秋三季被綠樹環(huán)繞的磚瓦化小屯,這就是聯(lián)合東南屯,1984年后為六屯,曾叫過聯(lián)合六隊。
1962年三門王家和于家、袁家、吳家是奔妖精泡而來的。
個人承包才能種好地
聯(lián)合六隊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通河縣的名隊。1978年,全屯60戶236口人,120多名勞力,耕地面積120坰,向國家賣糧13萬斤,年人均收入569元。
1983年全縣農村實行了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只有依山公社的聯(lián)合三隊、六隊和鎮(zhèn)郊公社的城西大隊,還是以隊為基礎搞集體種地。
冬天,聯(lián)合六隊王福林領人在搞高溫造肥,聯(lián)合其他屯子實行小組承包,以小組為單位在搞糞肥。春天種地,六隊分幾伙,人齊了5點多鐘才到地里??墒?,原五隊的承包小組早晨4點多鐘就下地了。聯(lián)合六隊的幾位打頭的各領十幾個勞力在插秧,而土地承包小組的屯,家家男女老少都下地插秧。秋天,各承包組的莊稼都上場了,而三隊、六隊,還有一少半地沒割完。冬天,只有三隊、六隊在搞夜戰(zhàn)打場。聯(lián)合六隊晚飯后記帳員在記帳、有時開隊會,一嗆咕就是小半夜。以小組承包的也在合計,可不一會兒就完了。打完場、送完糧,都明白了,每年吃返銷糧的四隊、五隊的糧打的比過去多了,有糧賣錢了??闯雎?lián)合其他屯小組承包效果好,六隊隊長、黨小組長王奎文(王福林之子)可睡不著覺了,把黨員找到家,守著火盆開會,合計土地承包,李傳生說:“最好把地分到個人。”有的說就像電視播的應以各家承包土地。王奎文說:“不走小組那步,一竿子插到底,就是個人承包能種好地?!秉h小組的決定得到了全屯各戶的贊同,他們說可自己當家種地了。
東南屯可富了
1984年聯(lián)合六隊和其他屯一樣分家了,土地農戶承包后叫聯(lián)合六屯,俗稱聯(lián)合東南屯。
在這草多、水多、魚多、鳥多的地方,東南屯人從土地承包后,干的更順心,有心計的人可甩開膀子大干了。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天天從廣播電視播出,東南屯人可樂了?!澳膫€朝代都要交皇糧國稅,現(xiàn)在咱們種地免稅,還兩補,真是天大的好事啊!”“種好地、多打糧、就是發(fā)展啊!”
東南屯2008年有73戶,232口人。140個勞力,種200坰水稻,總產(chǎn)300萬斤,人均收入12000元,有6戶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
1978年,全屯只有四臺手扶、一臺東方紅鏈軌拖拉機,兩臺360膠輪,種地多是靠人力和畜力。而從1984年以后,各戶農業(yè)生產(chǎn)逐步實現(xiàn)機械化了。到2008年,全屯有大型收割機15臺、寧波膠輪60臺、484膠輪14臺、手扶60臺、插秧機65臺、新舊播種機50臺,還有200臺座機、電焊機和切割機。全屯全種植水稻,從春種到秋收全部機械化。
1978年,全屯只有青年點是磚房,其余全都是草泥房和馬架子。而2008年,東南屯有120平方米的磚房52幢。1978年,生產(chǎn)隊只有一臺手搖電話機,全屯有10輛自行車,帶手表的不過10人,有幾臺黑白電視機。而2008年,20家有家庭影院,40家有影碟機,有的家光彩電就有2、3臺。全屯有電冰箱冰柜10臺、洗衣機60多臺、程控電話70部、手機150個、7臺7萬以上的小轎車、摩托50臺,自行車家家有2—3臺,人人有手表。
1978年,家家燒稻草和茅草,用大鍋做飯,而2008年前,家家燒煤,家家有土暖氣。2008年,家家做飯全部實現(xiàn)電氣化。還有5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冬天在室內洗澡。
東南屯,84000平方米的小屯街道整齊,烏祥白色公路從電中通過,公路兩旁是300延長米的磚墻。四條砂石道堅硬平坦。幢幢磚房門前栽著榆樹,有花池子。茶余飯后,人們坐在長凳上休閑和欣賞小村的美景。每個院落都是磚墻、鐵門,都有200平方米的菜園地、果樹園。戶戶養(yǎng)20多只雞鴨,雞鳴、鴨叫使小屯充滿生機。家家都是紅磚白鐵瓦,磁磚面的磚房,室內的裝修擺設不亞于鎮(zhèn)內的職工家。
東南屯,1978年青年結婚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三大件,不過千兒八百元。而2006—2008年,青年結婚是高檔彩電、電冰箱、洗衣機和新娘的四金(金耳環(huán)、金項鏈、金鐲子、金戒指)都得萬八的。誰家男孩子結婚甩出六、七萬的,都閃不了腰,岔不了氣。
1978年,東南屯有3名初中生在依山中學、15名小學生去三里地的北屯(主屯)讀書。而到2000年以后,東南屯人下狠心培養(yǎng)子女。有15家父母在通河縣城租房陪孩子讀小學,農忙時家長們回東南屯,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2008年,東南屯付吉春的女兒付婷婷在綏化讀大學,魏相平的女兒在哈爾濱讀大學。李文林的女兒李穎讀完齊齊哈爾大學去韓國留學了。淳樸的東南屯人,雖是農民,但他們卻知道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是國民經(jīng)濟的先行。
從2003年到2008年,東南屯改變了辦紅白事在家招待的習慣。以前辦喜事正日子的頭兩天就擺席了,扯扯拉拉兩三天:現(xiàn)在只供一頓酒席,在飯店安排,既節(jié)約,又省事。實行土地承包后,從水稻插秧到打場、打米都互相幫工,飯菜都到飯店、燒烤店安排了。
東南屯人風清氣正,幾十年來打架斗毆早已杜絕,人人尊老愛幼。1978年,東南屯人是天天勞動,干到臘月二十九,過了初五就動手。而現(xiàn)在,從水稻育苗到秋收,多說用120多天,有200多天的休息日,人們除在考慮改變生產(chǎn)條件、擴大再生產(chǎn)外,就是按照縣、鎮(zhèn)布署的任務,搞些活動,豐富業(yè)余生活。
黨小組是帶頭雁
今天的聯(lián)合東南屯富了,東南屯人不忘本:“得回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今天小康是黨員帶頭干出來的”。
這是千真萬確的。從1984
水上棧道年開始,東南屯的黨員干了很多叫東南屯快致富的事。
黨員是帶頭實踐“三個代表”、“堅持科學發(fā)展”的人。東南屯的五名黨員從沒集體外出過。2007年7月1日,過了一個特殊的黨日。為解決東南屯水稻的品種,他們去了哈爾濱省農科院,參觀水稻種子,左一遍右一遍地向專家請教。五個人合計后引進了高產(chǎn)抗倒伏的“沙沙泥”和“墾稻7號”兩個優(yōu)良品種。2008年,家家種了“沙沙泥”、“墾稻7號”。坰產(chǎn)15000斤,比2007年的坰產(chǎn)增產(chǎn)2000斤。300坰水稻增產(chǎn)600000斤,可產(chǎn)出420000斤米,每斤1.33元。就多賣45860元,人均收入增近200元。東南屯人都說這就是黨員帶咱們實行科學發(fā)展觀的結果啊!
黨員是改變生產(chǎn)條件的帶頭人。從1984年開始,王奎文就
考慮屯子在松花江北岸,一漲水,地就要受淹,和幾位黨員商量后便動員全屯農戶修筑三道4500延長米的江堤圍堰,東南屯水田再不受淹了。種水稻過去是“漫撒子”,王奎文在聯(lián)合村第一個扣上了水稻塑料大棚育秧,在他帶動下,推廣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到2008年,東南屯有水稻育秧大棚100多個,王奎文家就有6個。1992年春,他去吉林延吉買回一臺插秧機,在自家地里作示范,機械插秧深淺度相同,行距株距相等,水稻苗扎根快,產(chǎn)量高。當年水稻大豐收,他有了錢買了寧波車。1993年,他買了一臺南韓插秧機,立秋時又買了一臺大型水稻收割機和一臺小型自走收割機。由于黨員帶頭改善生產(chǎn)條件,解放了農村生產(chǎn)力,在群眾中樹立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堅定信念。
為擴大耕地面積,王奎文和幾名黨員從1988年就帶領30多家克服各種困難進行開荒,經(jīng)過二、三年王奎文開了5坰地,最少的農戶也開了一坰多地,共開50多坰耕地。東南屯人為增加大田耕地面積,家家拱地頭子,破荒格子,撿地半子,撿賴皮地、黃土坡子和澇洼塘。王奎文帶頭把家旱田改成水田,把所有的土地按地塊進行平整,少打池埂子,擴大了水田耕地面積,到2008年東南屯有水田200坰。
黨員是帶頭致富的領頭人。由于王奎文20多年堅持科學種田,他家在當?shù)厥歉粦?,?口人種15坰水田,有機動車機484一臺、250一臺、插秧機一臺、收割機一臺、座機六臺、手扶兩臺、中華美捷轎車一輛。聯(lián)合黨支部副書記,六屯黨小組組長張家國兩口人,3坰水田地,年收入4.5萬元,家有手扶一臺、寧波車一臺、座機六臺、收割機一臺。黨員李傳生、付忠順、李志祥種水稻全部機械化,年收入人均都在2萬元左右。李傳生在1982年第一個帶頭蓋上了磚房,接著黨員們帶頭蓋磚房,還幫助別人蓋磚房。今天的東南屯年收入人均七、八千元,在開展“創(chuàng)、聯(lián)、幫”活動后,黨員張家國(原聯(lián)合村長)幫史盡全,從插秧鋤草到收割一幫到底。張家國不但自費出車,還花500元給史彥全買5袋化肥,花120元買農藥。王奎文幫史彥民一家三口人種水稻,除解決2000元化肥款,還無償幫助育苗、插秧和秋收。史彥民家2008年人均收入近萬元。
黨員王玉杰(原屯赤腳醫(yī)生)和丈夫到通河幫助兒子經(jīng)商,開了五金和鋼材商店,東南屯的農戶蓋磚房用鋼材等物品都是先拉材料秋后給錢。
東南屯的共產(chǎn)黨員扶貧幫助困難戶。就是兩個字,一個是“真”字、一個是“情”字。黨員對困難戶有同情心,真心實意幫扶,使全屯人都富了。東南屯現(xiàn)在已是通河縣的小康村了。
(作者單位中共通河縣委黨史辦、中共烏鴉泡鎮(zhèn)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