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森 管仁儒 厲明文 孔祥朋 王吉奎 秦緒順
五蓮縣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板栗栽培已有500多年歷史,現(xiàn)有板栗1.3萬公頃,年產板栗358噸。居山東省第1位。五蓮明栗是五蓮縣林業(yè)局從當?shù)貙嵣鯓渲羞x育的板栗品種。1990年被山東省評為優(yōu)質果品并獲得一等獎。同年10月該品種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命名為“五蓮明栗”。1991年3月農業(yè)部又將我縣定為全國名特優(yōu)果品基地縣。1999年以來,全縣新建示范園3000公頃,高接換頭5000公頃,應國內外客商的要求,我們采取了板栗高產優(yōu)質高效環(huán)保標準化栽培技術措施,推動了全縣板栗大面積豐產,取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1品種對比和示范推廣試驗的基本情況
1995年,我們在五蓮縣街頭鎮(zhèn)東溝-村板栗園進行品種對比試驗。當?shù)啬昶骄鶜鉁?3.1℃,1月平均氣溫-2.4℃,7月平均氣溫25.2℃,平均年降水量916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53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13天。屬暖溫帶季風氣候。試驗園面積2公頃,棕壤土,1995—1996年深翻800~100厘米,經(jīng)風化后整成外高內低的水平梯田:坡度陡的地塊。按等高線整成窄面小梯田,梯田內側每隔20米,挖深50厘米、長100厘米、寬40厘米的蓄水坑。1997年春選高1.5米、地徑1.2厘米的嫁接大苗定植,行株距為4米×2米,五蓮明栗、石豐、煙青、金豐、處暑紅5個品種各栽植0.4公頃。品種對比試驗開始后。又于2001年春在街頭鎮(zhèn)東溝村、季官莊村、宅科村、南西峪村、上官家溝村、石場鄉(xiāng)官山溝村、黃山口村、李旺疃村、粱家崖前村、松柏鄉(xiāng)前長城嶺村、韓家口子村等進行五蓮明栗示范推廣試驗,總面積3000公頃;2000—2001年高接換頭5000公頃。示范推廣和高接換頭試驗以常規(guī)生產園為對照。
2試驗結果
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五蓮明栗定植后歷年單位面積產量均高于其他4個品種。示范推廣試驗7年累計平均每公頃產量26872.5千克,平均每年每公頃產量為3838.9千克。按近5年平均售價6.5元/千克計算,平均每年每公頃產值24952.85元。示范園7年平均每年每公頃投入4800元。平均每年每公頃收益20152.85元。對照園7年累計每公頃產量為25434.5千克,平均每年每公頃產量3633.5千克。因小果粒太多,近5年均價5.80元/千克,平均每年每公頃產值21074.3元。對照園7年平均每公頃每年投入4000元,每年每公頃收益17074.3元。示范園每年每公頃收益比對照園多3078.55元。2000—2001年高接換頭的5000公頃五蓮明栗,6年平均每年每公頃比對照園增產367.5千克。按近5年均價6.50元/千克粗略計算,平均每年每公頃增收2388.75元。品種比較試驗的歷年產量見表1。
3五蓮明栗的品種特性
五蓮明栗的母樹是生長在五蓮縣松柏鄉(xiāng)潘家莊村石榴頂子山腳下的1株實生樹,樹齡約260年。樹高15.86米,干周3.18米,干高1.3米,冠徑13.8米×15.9米,樹形為自然半圓形,樹勢中庸,連續(xù)5年平均株產208.8千克。
3.1生物學特性
幼樹生長勢強,新梢年生長量46厘米左右,結果母枝粗壯,平均長40.8厘米,粗0.78厘米,7年生樹樹高4.6米,樹冠投影面積8.48平方米。千周72.1厘米。果前梢大芽數(shù)量多且飽滿,枝條的中下部芽眼大而飽滿,適于短截更新修剪。1年生枝中、重短截后抽生的果枝約占6.20%。每個結果母枝平均抽生結果枝1.98個,每個結果枝平均著生2.87個總苞。出實率47.8%,空苞率1.96%。在山東五蓮縣4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展葉,9月下旬果實成熟,11月上旬落葉。
3.2堅果經(jīng)濟性狀
堅果圓形,棕褐色,明亮鮮艷,上半部茸毛多而短,大而均勻,平均單粒質量9.3克,果肉質地細膩,味香甜、糯性大,品質優(yōu)良,耐貯藏。適于炒食和菜用。堅果含總糖20.18%、淀粉48.95%、蛋白質8.1%、脂肪3.36%。
3.3早實豐產性
母樹和無性繁殖的后代均表現(xiàn)結果早,結果能力強,盛果期樹的結果枝約占總枝量的44.8%,大小年不明顯。坐地砧嫁接后第2年每667平方米產量18.6千克,第3、4年產量分別為39.41千克和93.6千克。而同齡對照品種紅光栗第2、3、4年每667平方米產量分別為10,0、13.3和24.5千克。3月上旬高接換頭在10~12年生砧木上。當年即有近一半植株結果,最高株產1.7千克,第3年大量結果。高接后第6年最高株產17.8千克,平均每667平方米產量209.8千克。
3.4適應性
五蓮明栗耐干旱、耐瘠薄,1999年和2003年。五蓮縣7—8月降雨很少,山坡、溝旁楊樹、刺槐成片旱死,栗樹枝枯葉落,但是五蓮明栗僅出現(xiàn)部分落葉現(xiàn)象,未發(fā)現(xiàn)大枝枯死。該品種對栗瘤蜂有一定抗性。此品種在五蓮周邊地區(qū)的山地、丘陵、河灘地均能正常生長結果,早果性和豐產性表現(xiàn)良好。
4標準化栽培技術
4.1建園
為盡快提高板栗的效益,我們通過8年的板栗栽植密度試驗,結果表明,五蓮山地板栗栽植密度以4米×2米的平均產量最高,單粒重也大。在丘陵山地建園,行株距宜為4米×3米;平原、河灘等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區(qū),行株距以5米×4米或5米×3米為宜。五蓮明栗的適宜授粉品種為煙青、石豐、金豐和處暑紅等。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的配置比例以5:1為好,二者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20米。
4.2肥水管理
苗木定植前結合深翻每667平方米施圈肥3.3噸、過磷酸鈣50千克、麥糠500千克、尿素50千克或人糞尿150千克,每年于3月上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6月中旬每667平方米追施果樹專用肥2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硫酸鉀10千克。結合噴藥每年葉面噴肥3次。栗樹大量結果后于3月中旬追施促花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0千克、硼砂12千克;6月中旬施促花保果肥,每667平方米果樹專用肥和過磷酸鈣各30千克。8月上旬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銨15千克、硫酸鉀30千克。采收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和果樹專用肥各30千克。每年于秋末施基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土雜肥3噸。結合噴藥,上半年葉面噴0.3%尿素+氨基酸微肥400倍液3次,下半年噴布0.3%磷酸二氫鉀3次。每年于花前、花后、果實增大期及封凍前各灌水1次。
4.3整形修剪
樹形宜采用小冠疏層形。定干60-80厘米,1~2年生幼樹選留好1層3個主枝,夏季拉枝開角,于4月對直立旺
枝和輔養(yǎng)枝拉枝開角60度~70度,對枝條兩側每隔30厘米左右在芽上方1厘米處刻傷。深達木質部。5月中下旬當新梢長到50厘米時,摘去頂端2厘米的嫩梢,待分枝長到30厘米時再次摘心。6月下旬至9月上旬,摘除新生的秋梢。使角度開張60。左右。弱枝短截到飽滿芽處,疏除細弱枝、競爭枝。第3年冬剪時,選留2層主枝,并疏除重疊枝、交叉枝、并生枝,夏季拉枝、刻芽、摘心、方法同前。第4年整形基本完成。每平方米樹冠投影面積留6-8個結果母枝,第5年即可進入豐產期。
4.4花果管理
芽膨大期,在結果樹的發(fā)育枝上部外側選留4-5個飽滿芽。中下部留2~3個芽,其余芽全部抹掉,以減少雌花的敗育。當雄花序長到8厘米左右時,噴施板栗疏雄醇1000倍液,另外于雌花開放時噴施0.3%硼砂,以提高坐果率。在混合花序長1厘米左右時,果前梢留3~5片葉摘心。在新梢基部葉片剛剛展開,由黃變綠,混合花序開始出現(xiàn)時,噴施0.3%磷酸二氫鉀、300倍尿素和0.3%硼砂混合液,以增加雌花數(shù)量。在板栗雌花柱頭出現(xiàn)至開始反卷時進行人工授粉,以柱頭分叉成30度~45度時為最佳授粉期。采用授粉品種的混合花粉,樹冠矮小者,用毛筆人工點授;樹體高大者,用1份花粉與5份細淀粉混合拌勻,裝入紗布袋中,用竹竿挑起抖散授粉。每天8:00-11:00或14:00—16:00進行,共授粉2-3次,每次間隔5~7天。
4.5綜合防治病蟲害
我縣板栗病蟲害主要有板栗枝枯病、栗實霉爛病、栗大蚜、板栗葉螨(板栗小爪葉螨)、栗瘤蜂等。防治措施是:秋末初冬清理園內枯枝、落葉、雜草及病蟲枝、葉、果。早春刮除干裂樹皮。冬刨栗園,殺滅部分越冬害蟲。5月上旬用80%敵敵畏乳油5倍液+1%柴油在樹干上涂20厘米寬的環(huán),防止葉螨、栗大蚜上樹危害。6月上旬噴30%桃小靈乳油2000倍液+20%螨死凈2000倍液,防治栗瘤蜂和葉螨。以后視病蟲危害情況及時噴藥。每年噴藥5~6次,使好果率保持在96%以上。
5小結
(1)通過10年的板栗品種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宜于五蓮山區(qū)栽培的板栗良種,以五蓮明栗、煙青為主栽品種、石豐、金豐和處暑紅為授粉品種。
(2)示范推廣試驗表明,五蓮明栗建立示范園,栽植密度以4米×2米為宜,早期產量較高;山弛以4米×3米為好;土壤肥力好的平原、河灘地、行株距以5米×4米或5米×3米為宜。
(3)建立五蓮明栗園,授粉樹配置比例以5:1為宜,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20米。
(4)優(yōu)良品種是豐產的關鍵,栽培五蓮明栗要采用標準化栽培技術。加大投入,科學管理,才能達到高產、優(yōu)質、高效、環(huán)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