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玉米合理密植增產的原因探究

      2009-08-05 08:55袁志忠
      現代農業(yè)研究 2009年7期
      關鍵詞:粒重穗數減產

      袁 和 袁志忠

      合理密植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最經濟有效的技術措施之一。目前,生產中較為普遍的問題是種植密度不夠,因此,應將合理密植作為主要增產措施予以重視。

      一、玉米為什么要適當增加種植密度

      生產實踐中,玉米通過增加種植密度,確保收獲穗數,達到高產,比其他作物更重要。

      1.玉米為獨棵單穗、穗數調節(jié)能力差的作物 分蘗力強或分枝多的作物如小麥等,他們的分蘗能成穗,穗數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比較強,每公頃播種量不同,最后形成的穗數卻比較接近,獲得較高的產量。可是,目前推廣的玉米品種很少利用分蘗,多為1棵1穗;雖然,有時也有個別植株能形成2個穗,但為數太少。玉米穗數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太差,基本上是留苗棵數就是收獲時的穗數,有時還會由于病蟲危害,管理過程的損傷、空稈等原因,造成收獲的穗數往往少于留苗的棵數。因此,玉米通過增加種植棵數來保穗數比小麥、水稻等作物更重要。

      2.玉米單穗產量高 小麥單穗粒重約1克左右,一般玉米果穗粒重有130~150克。若1公頃地,小麥少收1.5萬個穗,僅減產15千克,而玉米若少收1.5萬個穗,就要減產1950~2250千克。因此,玉米種植的棵少了造成的減產幅度遠遠大于小麥等作物。因此,玉米要高產,必須保證每公頃收獲足夠的穗數。

      3.玉米品種特性的要求 玉米育種家選育的玉米良種逐步由平展型變?yōu)榫o湊型,特別是緊湊大穗型良種愈來愈多。這些品種適宜密植,只有在較高密度下,才能發(fā)揮出優(yōu)良品種的豐產潛力,達到增產的目的。若種植的棵數不夠,不僅不能增產,反而要減產。

      4.地力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 隨著生產的發(fā)展,化肥的施用量和種類逐步增加,灌溉面積逐年擴大。在高肥水條件下,若種植的密度不夠,就會造成肥水的浪費。而且玉米不利用分蘗成穗,不會因地肥分蘗過多導致倒伏減產,應當增加播種量,提高密度,才能發(fā)揮地力的作用,達到高產。

      5.種植的棵數較易控制 玉米每公頃產量是每公頃穗數、平均每穗粒數、平均粒重三者的乘積,增加其中任何一項,其他兩項不變時都會提高產量。每穗粒數與粒重受環(huán)境條件和綜合栽培措施的影響較大,有的條件人們難以操縱。而每公頃的穗數則主要決定于種植的密度和留苗的棵數,人們容易控制、操作。所以,通過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比通過栽培措施來增加穗粒數和粒重更容易實現高產、穩(wěn)產。

      二、合理密植增產的原因

      玉米單產的提高,除品種的不斷更新、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水利條件的改善外,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栽培技術中相應地提高了種植密度。合理密植為什么能增產,原因較多,但主要有以下三點。

      1.合理密植能充分協調穗數、穗粒數和粒重的關系 玉米的產量通常用下式表示:

      子粒產量=公頃穗數X穗粒數X粒重

      公頃穗數、穗粒數和粒重是構成產量的三大要素,增加其中任何一項,在其他兩項不變的情況下,產量均會提高。

      但是,玉米生產要的是群體產量,而群體產量是由個體組成的,在單位面積上,穗數、穗粒數和粒重之間存在著矛盾。當種植較稀時,穗粒數和粒重提高但收獲穗數減少,當穗粒數和粒重的增加不能彌補收獲穗數減少而引起的減產時,公頃產量就要降低。但是種植密度過高,個體生長不良,不光穗小粒少粒小,而且空稈增多,由于穗數的增加所引起的增產作用小于由于粒少粒小造成的減產作用,同樣產量降低。因此,在生產中必須合理密植。合理密度就是公頃穗數、穗粒數與粒重相互協調、組成最高產量時的密度。

      2.合理密植時葉面積指數發(fā)展比較合理 葉片是玉米進行光合作用、生產有機物的主要器官。單位土地面積上的葉面積大小,發(fā)展分布是否合理,影響到群體光合作用的高低、有機物質生產積累的多少和產量的高低。葉面積的大小通常用葉面積指數來表示。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的葉面積與土地面積之比(葉面積指數=葉面積/土地面積)。玉米一生中葉面積指數的發(fā)展動態(tài)是:拔節(jié)前迅速增加,至散粉期達最大,穩(wěn)定一定時間后下降,葉面積指數的大小及發(fā)展動態(tài)是否合理,主要決定于種植密度。當種植密度比較合理時,葉面積指數前期發(fā)展較快,散粉期可達最大適宜葉面積指數(如平展型3.5~4,緊湊型4.5~6),達最大值后穩(wěn)定時間長,下降速度慢,至成熟時仍保持較高葉面積指數。這種密度的群體光合作用強,生產積累的有機物質多,產量高。

      3.合理密植能提高群體的光能利用率 如吉林兩年的密度試驗:掖單13每公頃密度為4.8萬株時,葉面積指數為3.64,光能利用率為1.18%,子粒產量8896.5千克;密度為6.9萬株時,葉面積指數5.14,光能利用率1.39%,產量最高,為11005.5千克;當密度增加至9萬株時,因密度過大,葉面積指數達5.52,光能利用率下降至1.37%,產量也降低,為9727.5千克。

      猜你喜歡
      粒重穗數減產
      基于GBS測序和連鎖分析的藜麥單株粒重QTL定位
      無人機灑藥相鄰藕塘減產 誰來擔責?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試驗研究報告
      離體穗培養(yǎng)條件下C、N供給對小麥穗粒數、粒重及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單穗粒重的雜種優(yōu)勢研究
      預防“倒春寒”保證果樹不減產
      二銨減產 復合肥增產
      高產小麥構成要素的解析與掌握
      錯打農藥導致西瓜減產咋賠償
      氮磷施用量對冬小麥小穗粒位結實粒數和粒重的影響
      游戏| 阿图什市| 翼城县| 宣威市| 儋州市| 曲周县| 乌兰县| 理塘县| 报价| 方山县| 茶陵县| 连州市| 杨浦区| 曲水县| 奉贤区| 军事| 枞阳县| 张北县| 宁陕县| 越西县| 惠东县| 荔浦县| 平遥县| 台南县| 涪陵区| 花莲县| 靖宇县| 宿州市| 西充县| 同心县| 大连市| 大姚县| 永兴县| 洛浦县| 新建县| 阳西县| 土默特右旗| 通海县| 麟游县| 无锡市|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