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和技術都失去優(yōu)勢 中國正成為新能源大國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胡 笳
“德國的太陽能產業(yè)向來領先全球,但中國等亞洲低價競爭對手的威脅,已使德國業(yè)者面臨前所未見的危機?!狈ㄐ律?8日報道說。但德國媒體認為,中國太陽能產品之所以能“征服世界”,不僅因為價格優(yōu)勢,還因為“技術和品質都不輸德國”。
德國太陽能企業(yè)出現危機
據法新社18日報道,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德國Q-Cells公司上周發(fā)布財報,上半年虧損高達7億歐元,公司宣布將裁撤2600名員工中的500人。Q-Cells的危機也發(fā)生在德國許多規(guī)模較小的公司身上,3個月前,剛剛成立不久的Sunlilne公司宣布破產,78名員工丟了飯碗。報道稱,目前看來,只有Solarworld情況稍微好一點,營業(yè)額只滑坡6%,利潤卻大跌41%。
以科技類股為主的德國TexDax指數,因太陽能產業(yè)比重很高而有“太陽能指數”之稱,該指數部分成分股股價從2008年初至今已大跌近30%。
德美都擔心輸給中國
德國《金融時報》18日報道說,中國政府有計劃地扶植太陽能產業(yè),運用了最新的廠房設備進行生產。德國和歐洲各國大幅補貼太陽能收購電價,獲益的反而是中國的廠商,因為中國制造的模塊不僅價格更有競爭力,而且品質和“德國制造”沒有區(qū)別,能輕易通過德國的產品認證,因此短短兩年內在德國的市場占有率就增加一倍,超過了30%。
據瑞銀專家估算,德國的生產成本平均比中國競爭者高1/3。德國廠商通常簽訂長期的原材料供應協議,不像中國企業(yè)通常在現貨市場買入。過去數月間,重要原料之一矽價暴跌近70%,中國廠家受惠頗多。根據德國光子咨詢公司的調查,德國Ersol公司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成本為每瓦特1.01美元,但中國Suntech公司只要0.35美元。
此前,美國媒體也曾刊文說,中國依靠低成本以類似沃爾瑪超市的低價向世界出售太陽能,讓世界市場充斥著低價的太陽能電池板。美國俄勒岡州能源部能源分析師戴蒙德說,亞洲太陽能生產能力出現了過?,F象,將使“一些(美國)太陽能企業(yè)倒閉”。幫助俄勒岡州發(fā)展太陽能的Solarworld公司CEO克萊本伯格說,“如果我們不承認中國是我們的競爭對手的話,那將是非常愚蠢的。你必須要做得更好,否則你就無法生存”。
中國太陽能產業(yè)最有競爭力
中國正涌現一批太陽能品牌大廠,僅江蘇省已有6家太陽能企業(yè)進入全球前15強,超過了太陽能生產大戶德國。德國《金融時報》稱,在金融危機中,中國太陽能企業(yè)成長迅速,出口更是突飛猛進。中國的太陽能產品90%以上出口國外,在全球太陽能電池領域,2008年中國已占據了1/3的份額,而歐洲則減少到25.6%。
“在太陽能領域,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一些領先技術。然而,中國產品的性價比卻是全球最高的。”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太陽能行業(yè)的競爭不是簡簡單單的技術競爭,而是生產成本的競爭。在太陽能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有很多工序都需要手工操作,比如切片、分裝等。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壓低了我們的生產成本。此外,中國的企業(yè)還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很多技術都是獨創(chuàng)的。盡管在污染物排放等問題上,中國的太陽能產品曾存在不足,但很快就調整并適應了市場。如今,不僅是德國企業(yè),其他國家的企業(yè)想跟中國競爭都有一定困難。韓曉平說,過去中國太陽能行業(yè)主要依賴德國和美國等國外市場,未來我們將轉向國內市場,我國太陽能產業(yè)將成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行業(y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