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日本民主黨的崛起及其前景

      2009-08-25 09:37朱艷圣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09年4期
      關鍵詞:民主黨政治日本

      朱艷圣

      摘 要:日本民主黨自成立后的短短13年里就從一個志在第三極的政黨逐漸演變成為一個擁有能與自民黨相抗衡的政黨。民主黨的崛起將對日本政治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并有可能改變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局面,使日本政治朝著兩大保守政黨輪流執(zhí)政的方向前進。盡管如此,民主黨自身存在的問題有可能影響其未來的發(fā)展。

      關鍵詞:日本;民主黨;政治

      中圖分類號:D5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10X(2009)04-0066-06

      從1998年起,原本并未看好的日本民主黨逐漸顯露崢嶸,尤其是小澤一郎率領的自由黨在2003年與民主黨合并后,民主黨的實力得到極大提升,并成為能與自民黨相抗衡甚至能取代自民黨、實現(xiàn)日本政權交替的主要力量。那么,日本民主黨是如何實現(xiàn)崛起?其崛起對日本政治產生哪些影響?其未來走向又會怎樣?本文將就此進行全面分析。

      一、日本民主黨的發(fā)展

      日本民主黨是在冷戰(zhàn)結束以后日本各在野政黨不斷分化、重組中逐漸形成和崛起的。為了打破自民黨一黨長期壟斷政權的局面,使日本政治朝著能實現(xiàn)政權更迭的方向前進,1990年以后的日本政壇出現(xiàn)許多新黨。這些政黨不斷分化組合,以期組建一個能與自民黨相抗衡的政黨。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日本民主黨應運而生。日本民主黨的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舊民主黨時期(1996年9月至1998年4月)。1996年9月,從先驅新黨分離出來的鳩山由紀夫、菅直人與部分舊社會黨人、社民黨人等組建民主黨,俗稱“舊民主黨”。鳩山由紀夫的祖父鳩山一郎在二戰(zhàn)后曾創(chuàng)立了民主黨。后來,民主黨與自由黨合并成立了自民黨。盡管鳩山一郎曾任日本首相,但在自民黨內,吉田茂派處于主流地位,占據黨內的主導地位,鳩山一郎派并不如意。鳩山由紀夫以祖父創(chuàng)立的民主黨為新黨名稱,其用意十分明顯。在組建初期,鳩山由紀夫更是以其祖父所倡導的自由友愛精神作為新黨的基本理念。不過,此時的民主黨并不是以與自民黨相抗衡為主要目標,而是要建立一個與自民黨、新進黨(當時最大的在野黨)相對抗的第三極[1](P83),走與這兩大保守政黨相對立的“民主、自由路線”。在成立僅一個月之后進行的大選中,民主黨獲得52個議席,成為僅次于自民黨、新進黨的第三黨,初步達到了民主黨最初制定的目標。不過,在新進黨于1997年12月瓦解之后,以民主黨為中心、以奪取政權為目標的政黨重組活動開始進行[2](P83)。

      第二階段為新民主黨時期(1998年4月至2003年10月)。1998年4月27日,民主黨、民政黨、舊民社黨的新黨友愛、民主改革聯(lián)合四黨組成民主黨,這是民主黨的第二次結黨,也被稱為“新民主黨”。在統(tǒng)一大會上發(fā)表的“民主黨結黨宣言”明確指出,民主黨成為“以集結可能實現(xiàn)政權更替的政治勢力的中心”,“打倒自民黨政權,發(fā)誓為生活者、納稅者、消費者建立一個新的民主黨主導政府”[2](P88)。民主黨成立之后,人氣迅速上升,并很快得到國民的支持和認可。在第二次結黨僅3個月后進行的參議院改選中,民主黨得到25席,超過改選前的18席。這樣,民主黨從第一次結黨時以“第三極”為目標的小黨,在兩年的時間內發(fā)展為“自民黨的對抗勢力”。在2000年6月進行的大選中,民主黨的議席從解散前的95席躍進為127席,這進一步鞏固了其第一大在野黨的地位。

      不過,由多黨派組合而成的民主黨內部派系林立、矛盾眾多,這使得成立不久、看上去很強大的民主黨變得十分脆弱。為了同在日本獲得超高人氣的小泉純一郎對抗,民主黨代表鳩山由紀夫突然提出要同包括小澤一郎領導的自由黨、社民黨成立新黨。盡管小澤一郎在日本政壇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但自由黨與民主黨在政策、理念方面存在巨大差異,而且小澤曾在細川護熙聯(lián)合政權中暗算過社會黨,因而此舉立即招致黨內尤其是舊社會黨人的反對。鳩山不得不辭職。不過,出于對抗自民黨、實現(xiàn)政權更替的需要,隨后出任代表的菅直人繼續(xù)同小澤一郎商討兩黨合并。2003年7月,民主黨、自由黨發(fā)表兩黨合并聲明,指出當務之急不是自民黨內的總理更替,而是取代執(zhí)政黨政權和總理的正式的政權更替,為此,民主、自由兩黨決定合并,合并之后的新黨仍然是民主黨,仍然繼承現(xiàn)在的民主黨的黨章、政策、政權公約等。同年10月5日,民主、自由兩黨正式合并。

      第三階段為混亂時期(2003年10月至2006年4月)。民主、自由兩黨合并前后,不僅遭到了來自兩黨內部的反對,而且遭到了日本各新聞媒體的質疑甚至是批判。如在兩黨發(fā)表合并聲明后翌日,《讀賣新聞》就在社論中“質疑將政策棄置一旁的新黨”,《產經新聞》認為“這是沒有理念的、臨時抱佛腳的做法”,《朝日新聞》則干脆指出,兩黨合并將是“小澤一郎的結束”。盡管如此,日本民眾、一些利益團體如日本最大的工會組織聯(lián)合、日本財界的經團聯(lián)等則對新的民主黨取代自民黨實現(xiàn)政權交替寄予期待。如在兩黨合并聲明之后,《朝日新聞》對下一次大選進行了輿論調查,結果執(zhí)政黨、在野黨的投票率均為37%,而且無黨派層對在野黨的支持率達到了42%,對執(zhí)政黨僅有19%。事實上,在民主、自由合并后進行的大選中,民主黨增加了40個席位,獲得了177席,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表明了相當一部分國民還是對合并持支持態(tài)度。但這與民主黨“180是突破,200大關也是突破”的目標還是有一定距離。

      進入2004年后,立志實現(xiàn)政權交替的民主黨也進入了多事之秋。在多名議員、現(xiàn)任官僚等政治人物未繳納國民年金的丑聞曝光后,菅直人因此而辭去代表一職。而此前曾承諾出任代表、與小泉進行直接對決的小澤一郎也以有過漏繳養(yǎng)老保險年金之事而宣布退出。身為干事長的岡田克也臨危受命,出任代表。此時人氣急升的自民黨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希望在7月進行的參議院選舉中獲得過半數(shù)議席。而經過黨內代表更替混亂的民主黨則擺出哀兵態(tài)勢,孤注一擲。出乎意料的是,在此次參議院改選中,自民黨遭到大敗,而民主黨大勝,獲得50議席。民主黨的此次躍進打破了在野政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所獲議席的記錄(社會黨曾于1989年獲46席),這大大增強了民主黨與自民黨對抗的實力。經此一役,日本兩大政黨主導政壇的趨勢逐漸明朗。但在2005年9月舉行的大選中,民主黨慘敗,只獲得113席,比上次大選少了60多席。這次選舉的失敗不僅打破了民主黨自1996年以來選舉必勝的記錄和“常勝黨”的神話,而且更重要的是打擊了民主黨沖擊政權的信心。

      在岡田因選舉失利辭職后,民主黨產生了年輕的代表前原誠司。但年輕的黨首不僅沒有帶來新鮮的空氣,反而在路線問題方面如憲法、外交、安全保障等加劇了黨內的對立,尤其是其“中國威脅論”破壞了民主黨一貫保持的對中友好立場。2006年2月,民主黨眾議員利用一份電子郵件指控自民黨接受日本三大門戶網站之一的活力門公司非法政治獻金,前原表示郵件可信度較高,但是,警方最終認定該郵件系偽造。這使得民主黨的形象受到極大損害,前原被迫辭職。

      第四階段為小澤時期(2006年4月至今)。為了修復民主黨的形象,具有豐富政治經驗、此前一直蟄伏的小澤一郎終于于2006年4月出任民主黨代表。小澤上任后,立即與舊社會黨人達成政策協(xié)定,維持黨的穩(wěn)定與團結,與此同時,到全國各地進行巡回演講,為即將到來的參議院選舉做競選準備。在2007年的參議院選舉中,民主黨取得大勝,獲得60議席,加上未改選的議席,民主黨在參議院的議席數(shù)達到了109席,成為參議院的第一大黨,而自民黨遭到慘敗,只獲得37席。這樣,民主黨與其他在野黨在參議院的議席為137席,超過半數(shù),從而形成了執(zhí)政黨在眾院占多數(shù)、在參院處于劣勢的“扭曲”局面。

      就在民主黨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小澤居然與自民黨的福田康夫首相商談建立大聯(lián)合政權事宜。此事曝光后,引起民主黨內、輿論一片嘩然。毫無疑問,小澤的行為對于志在推翻自民黨政權的民主黨無異于自毀長城。此事給民主黨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民主黨對此事的處理果斷而迅速,挽回了不利局面。至少從這件事上,日本國民看到了民主黨的決心和志向。

      由于在參議院中處于劣勢,自民黨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無法形成決策,致使安倍晉三、福田康夫兩位首相均在一年內辭職,而上任的麻生太郎也無法改變這種局面。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麻生政府應對無方,日本經濟持續(xù)下滑。在這種局面下,希望民主黨上臺、小澤一郎擔任首相的呼聲逐漸高漲。就在此時,小澤一郎的秘書因涉嫌違反政治資金而被捕,這對小澤和民主黨的打擊不言而喻。該事件對民主黨以及整個日本政壇的走向將在今年的大選中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民主黨的崛起與日本政治

      以“打倒自民黨、實現(xiàn)正常政權交替”為目標的民主黨自1998年起逐漸發(fā)展壯大,并成為日本政壇唯一能與自民黨相抗衡的政黨。民主黨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并有可能改變日本政治的發(fā)展。

      首先,民主黨的崛起,取代了“五五體制”時期的社會黨和冷戰(zhàn)后的新進黨,成為對抗自民黨的最大在野黨。毫無疑問,在二戰(zhàn)結束以后通過美國實施的“民主化”措施,日本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和實行西方民主制度的民主國家。但在“五五體制”時期,自民黨一黨執(zhí)政長達38年之久,這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是非常罕見的。更令人非常費解的是,“自民黨(在日本并)不受歡迎”[3]。探討自民黨長期執(zhí)政的原因非常多,其中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原因就是在野黨的失敗。畢竟,在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如果不是在野黨本身的失敗,那就無法解釋一個不受歡迎的政黨卻能長期執(zhí)政的原因。無論是“五五體制”時期具有社會主義色彩的社會黨,還是冷戰(zhàn)后具有保守主義色彩的新進黨,他們都不能吸引足夠的選民支持,從而取代自民黨政權,盡管都打著“推翻自民黨政權”的旗號。

      盡管民主黨最初的目標只是成為日本政壇的第三極,但在當時最大的在野黨新進黨解散后,在野黨勢力的分散顯然對自民黨有利。太陽黨代表羽田孜就認為,“在野黨有必要成為一個政黨”。為此,在野黨召開“政權戰(zhàn)略會議”。在此基礎上成立的新民主黨就將其目標定位在實現(xiàn)政權交替。畢竟,自民黨一黨獨大的狀況是日本國民和媒體所不愿意看到的。而民主黨所提出的打破自民黨所主導的政官業(yè)相互勾結的利益政治既是日本國民所期待,也是日本政治發(fā)展的未來方向。因此,新民主黨的成立立即引起了日本國民和媒體的廣泛關注甚至是期待。

      其實,在新民主黨成立時,另一個政黨也頗為引人注目。那就是小澤一郎在新進黨解散后成立的自由黨。作為冷戰(zhàn)后日本政壇主導勢力的小澤一郎在任何時候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日本政治的變化和走向。出任黨首的小澤希望通過選舉,“成為可能擔當政權的第一黨”[4]。但是,在“保保路線”的驅使下,小澤的自由黨于1999年加入小淵惠三內閣,建立了“自自公(明黨)聯(lián)合政權”。本來,小澤加入自民黨的目的是想建立一個保守新黨或者是自自新黨[1](P187-190)。事實上,自自兩黨也就此問題進行過多次討論。但小淵希望小澤按照自己的改革理念,將自由黨并入自民黨。要求對等合并的小澤拒絕了自民黨,并脫離了聯(lián)合政權。此后,致力于兩大政黨輪流執(zhí)政目標的小澤接受民主黨的要求,自由黨并入民主黨。至此,民主黨實現(xiàn)了最具冒險性的合并。

      小澤加入民主黨后,也給民主黨帶來了實質性的變化。直接的影響就是民主黨的實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小澤給年輕的民主黨帶來了成熟與穩(wěn)重,給選民一種踏實的感覺。國民和媒體原本比較看好年輕的岡田克也和前原誠司,希望他們以年輕人的活力改革民主黨、改革日本政壇。但是,年輕的政治家活力有余,政治經驗卻明顯不足,不僅造成黨內的混亂,而且在2005年的大選中遭到慘敗。本來,民主黨自1996年成立后,在歷次大選和參議院選舉中保持著驕人的成績,而2005年大選的慘敗不僅打破了民主黨的選舉神話,而且使民主黨的發(fā)展陷入低谷。此時臨危受命的小澤,運用豐富的政治經驗,迅速扭轉了不利局面。在2007年的參議院選舉中,小澤領導的民主黨一舉超過自民黨,成為參議院第一大黨。在麻生政權時期,國民對小澤和民主黨的期待已經超過了麻生和自民黨。即使是在秘書事件之后,小澤仍然維持著民主黨的穩(wěn)定局面,從而使民主黨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在野第一大黨的強大與競爭力是日本實現(xiàn)政權正常更替的重要條件。而民主黨的快速發(fā)展適應了日本政治發(fā)展的需要。

      其次,民主黨的崛起,意味著“保?!眱纱笳h競爭的格局將成為日本政黨政治的發(fā)展趨勢。在“五五體制”格局下,作為保守黨的自民黨與作為革新政黨的社會黨的激烈的保革對峙成為冷戰(zhàn)期間日本政治的主旋律。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作為社會主義政黨的社會黨受困于轉型之痛,其發(fā)展一落千丈,從此前舉足輕重的在野第一大黨演變?yōu)橐粋€無足輕重的小黨。而日本共產黨一直處于日本政壇的發(fā)展邊緣。這樣,隨著社會黨的退出,日本社會主義政黨逐漸退出政權之爭。

      與此同時,主張打破現(xiàn)有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改變政治現(xiàn)狀的保守勢力中的新銳力量開始嶄露頭角。在冷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保守新黨運動代表了這一趨勢。這些新黨的不斷分化組合的目標在于實現(xiàn)一個與自民黨進行對抗甚至能取代自民黨的政黨。新進黨是這種新黨運動的嘗試。但是,由于理念、政策的差異,一些比較激進的新銳力量要求“純化”保守新黨,保證保守新黨的純潔性、團結性。在自由黨與自民黨建立聯(lián)合政權后,小澤曾經試圖將自民黨改造成一個新的保守政黨。不過,這種努力最終以失敗告終。

      民主黨最初聯(lián)合了一些舊社會黨人、民社黨人等,試圖成為一個既不同于自民黨、又不同于社會黨的民主中道政黨。但是,隨著小澤自由黨的加入,民主黨逐漸演變成為一個保守新黨。在小澤宣布自由黨并入民主黨后,時任首相的小泉純一郎的第一反應是民主黨“想成為自民黨嗎”。小泉的意思是民主黨想成為自民黨那樣的包容各種保守思想的保守政黨。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盡管舊社會黨人、民社黨人以及公明黨人在民主黨內也占有相當?shù)谋壤?但是,舊自民黨人占據了黨內的領導地位。在小澤自由黨加入后,民主黨的領導體制由此前的兩駕馬車變成了三駕馬車,即小澤、鳩山、菅。無論是小澤還是鳩山,都是從此前的自民黨分離出來的。他們的思想、理念對民主黨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人,如前所述的鳩山的友愛精神就體現(xiàn)在民主黨的基本理念之中。在擔任代表后,小澤就發(fā)表了“我的基本理念”和“我的基本政策”。這種以個人名義發(fā)表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政策與新民主黨成立時通過的“我們的基本理念”和“我們的基本政策”不盡相同。但小澤通過這種避開民主黨的基本理念與基本政策的形式將其自己的基本理念成功地貫穿于民主黨隨后的政策中。本來一些舊社會黨人反對小澤,但是,小澤巧妙地與這些舊社會黨右派在一些關鍵問題如憲法等達成一致。這使得民主黨逐漸演變成小澤心中的保守新黨。

      不只是民主黨的實力派人物如此,一些民主黨的年輕力量如前原誠司、岡田克也等均是出自自民黨或以前自民黨人為主的政黨。岡田克也是從通商省官僚轉為政治家,曾與小澤、鳩山同為竹下派,1993年加入羽田孜、小澤的新生黨,經歷新進黨、羽田孜的民政黨后,加入民主黨。更為年輕的前原誠司出自日本新黨。在任代表期間,無論是在黨改革還是路線問題上,他都與黨內的舊社會黨人、支持團體工會等發(fā)生嚴重的沖突。這些年輕實力人物無疑將對民主黨的未來產生重要的影響。從以上可以看出,民主黨從民主中道轉向保守新黨,是民主黨黨內斗爭、妥協(xié)的結果,而兩大政黨或者說兩大保守政黨的競爭卻是日本政治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最后,民主黨的崛起,使得以民主黨為中心和自民黨為中心的聯(lián)合政權成為日本政治的發(fā)展方向。冷戰(zhàn)結束,自民黨與社會黨的保革對峙格局隨之瓦解,社會黨的發(fā)展一落千丈。而自民黨雖然仍然保持第一大政黨的地位,但是,那種在“五五體制”下動輒占據半數(shù)以上甚至2/3以上國會議席的時代也已經過去。1993年,以細川護熙為首相的八黨派聯(lián)合政權終結了自民黨長達38年的一黨統(tǒng)治。自民黨一黨獨霸政權的時代也宣告結束。

      自1990年代以來,除了自民黨在2005年大選中得到半數(shù)以上席位外,沒有哪一個政黨再得到過半數(shù)國會議席。根據日本國憲法,只要沒有取得半數(shù)以上席位,就不能單獨執(zhí)政,而只能與其他黨派建立聯(lián)合政權??v觀冷戰(zhàn)以后的日本政權格局,聯(lián)合政權逐漸成為主流。自細川護熙內閣始,隨后的羽田(孜)、村山(富市)、橋本(龍?zhí)?、小淵(惠三)、森(喜朗)、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福田(康夫)和麻生(太郎)9個內閣,無一例外的都是聯(lián)合內閣。即使在橋本第二次內閣、小淵第一次內閣時期,自民黨曾短暫地單獨執(zhí)政,但這種局面并沒有維持多久。盡管細川、羽田內閣是多黨聯(lián)合內閣,但自此以后,以自民黨為中心的聯(lián)合政權占據主導地位。

      隨著日本導入新的選舉制度,即小選舉區(qū)與比例區(qū)并立的選舉制度,兩大政黨競逐的選舉格局日益明顯。自1996年以來的歷次大選已經初步證明了這一點。自民黨必須與其他政黨聯(lián)合,才能保住執(zhí)政地位,如自社新政權、自自公政權、自公保政權和自公政權。

      民主黨是在冷戰(zhàn)結束以后日本各政黨的不斷分化組合的大背景下逐漸形成的政黨聯(lián)合。民主黨的形成和崛起是以推動日本兩大政黨輪流執(zhí)政為目標的。從其10多年的發(fā)展看,民主黨已經初步具備與自民黨進行競爭的能力。但以民主黨目前的實力而言,要想成為一個取代自民黨、實現(xiàn)單獨執(zhí)政的政黨,還具有相當難度。前面提到的小澤想與福田建立大聯(lián)合政權,其真正的意思在于,小澤認為目前的民主黨仍然難以與自民黨相抗衡,要實現(xiàn)執(zhí)政的目標,就必須與自民黨建立大聯(lián)合政權。不過,小澤的這一想法與整個日本政治的發(fā)展趨勢相悖,故而遭到黨內外的強烈反對。但小澤對民主黨實力的不自信還是有一定的根據。畢竟,與自民黨相比,民主黨的實力還是稍遜一籌。正因為如此,民主黨一直在推動與其他在野黨如社民黨、國民新黨等在選舉、政策等方面的合作。

      為了使日本政治重回議會制民主主義,使選民能根據政黨的政策來選擇合適的政黨執(zhí)政,民主黨于2003年推出選舉公約。盡管這一模仿英國政黨的做法稍顯遲緩,但對于在冷戰(zhàn)結束后已經擺脫意識形態(tài)束縛的日本政治來說,還是具有重大的意義。畢竟,以政策作為政黨進行選舉運動的中心是回歸民主主義的本義。當然,民主黨推出選舉公約還有另一層意義,那就是與其他在野各政黨達成政策協(xié)議。經過細川、羽田政權,以及隨后的新進黨,民主黨明白,不僅黨內需要達成政策協(xié)議,以彌合各黨派的分歧,而且也需要與其他政黨達成政策協(xié)議,為聯(lián)合政權做好準備。因為在目前的新選舉制度下,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具有取得過半數(shù)議席的能力。一旦成為第一大黨或者以民主黨為主的在野各政黨領先,民主黨就將與其他政黨建立聯(lián)合政權。有了選舉公約,聯(lián)合政權的建立就相對容易得多。

      三、民主黨存在的問題與前景

      從民主黨10多年的發(fā)展來看,盡管仍然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但也有過一些波折,如假郵件事件、大選慘敗以及目前的小澤秘書事件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或是否解決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民主黨將走多遠。

      首先,內部派系的融合程度或對民主黨自身的認同程度將決定民主黨的存亡。作為一個由多個不同理念、不同信仰甚至是理念、信仰完全對立的黨派組合而成的政黨,民主黨最大的敵人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內部,也就是說,分裂將是民主黨極力避免的,一旦分裂,民主黨就有可能實力受損甚至消失。

      民主黨內部現(xiàn)在有大小派閥9個。他們分別是:小澤一郎的一新會,是黨內最大的派閥,其下屬議員達40多名;鳩山由紀夫的實現(xiàn)政權交替會;羽田孜、岡田克也等組成的政權戰(zhàn)略研究會;前原誠司的凌云會;野田佳彥、長島昭久的花齊會;川端達夫的民社協(xié)會;菅直人的國體研究會;平岡秀夫的自由會;與石東、橫路孝弘的新政局懇談會。這些派閥擁有10名至30名議員。每一個派閥的離開,都將使民主黨的實力受損。

      派閥是日本特有的政治現(xiàn)象。擁有派閥,并不意味著政黨必然解體。自民黨是日本最大的派閥聯(lián)合體,但是,自民黨仍然強大并執(zhí)掌政權?!扒蟠笸?、存小異”是對派閥政黨最恰當?shù)拿枋?。民主黨是以實現(xiàn)政權為目標而聯(lián)合起來的。如果長期沒有實現(xiàn)這一目標,那么,民主黨的分裂將是意料之中的。從目前看,民主黨之所以還保持穩(wěn)定,是因為自民黨政權已經不得人心,希望民主黨上臺的呼聲比較強烈。

      此外,小澤也是民主黨的一大隱患和不穩(wěn)定因素。小澤在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政黨重組、細川聯(lián)合政權中扮演著“破壞王”的角色。在小澤自由黨與民主黨達成合并協(xié)議后,石原慎太郎就預言小澤將使民主黨分裂。有的學者甚至指出,小澤無論是搞垮自民黨還是搞垮民主黨,都將關系到日本的政治命運[5]。因此,內部的磨合和團結將對民主黨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民主黨過于依賴后援組織,而不是主動開展競選運動。這就是說,民主黨并不注重基層組織工作的開展。從其基本理念可以看出,民主黨是想建立一個市民型政黨。從日本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看,這似乎不無道理,但從實際情況看,除了自民黨外,其他所有政黨幾乎都是以城市為中心。也就是說,只有自民黨重視農村,并將農村作為其基礎。而從戰(zhàn)后日本政治的發(fā)展看,自民黨之所以能夠長期執(zhí)政,與其獲得大半的農村選票有直接關系。盡管農村人口日益縮減,但是,由于日本選舉制度的不合理,致使農村地區(qū)仍然保持著大量的選票。而這些農村地區(qū)選票的絕大部分流向了自民黨。

      與之相反的是,民主黨過于依賴其后援組織,而不是深入基層開展工作。由于有大量前社會黨人在民主黨內,日本最大的工會組織——“聯(lián)合”一直保持著對民主黨的政治支持。此外,民主黨還得到日本最大的資本利益集團“經團聯(lián)”的支持。得到來自工會與財界的大力支持,民主黨的發(fā)展本應更進一步。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主黨的基層組織不完善。

      民主黨是由各黨派組合而成的,是一個派閥政黨,而不是像日本共產黨那樣的組織性政黨,其基層組織十分薄弱。為了彌補組織上的缺陷,民主黨主要是依賴其下屬議員各自的后援組織。民主黨在這一點上非常類似于先前的社會黨。社會黨始終沒有得到國民的支持與其組織上的失誤也有著直接的關系。民主黨如果不從社會黨那里積極吸取教訓,其獲得政權的目標也會很渺茫。幸運的是,在小澤任代表后,民主黨加強了對基層組織特別是農村基層組織的關注。正是因為如此,在2007年的參議院選舉中,民主黨擊敗自民黨,成為參議院第一大黨。

      最后,民主黨領導層的清廉問題。自民黨政權的腐敗與金權政治一直為日本國民所詬病。民主黨聲稱將打破自民黨政權存在的政官業(yè)相互勾結的癥結,建立清廉的政府。但自民黨幾年來建立的這種模式深深地影響著日本政黨和政治文化,這個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最近曝光的小澤秘書涉嫌操縱政治資金事件充分說明,腐敗問題不僅存在于自民黨,也存在于民主黨。毫無疑問,該事件對小澤、對民主黨的影響極大。小澤本來有很大希望帶領民主黨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獲勝、并有可能當上首相,但是,事件發(fā)生后,小澤及民主黨的聲望和人氣急劇下降。

      2004年,時任民主黨代表的菅直人因未繳納養(yǎng)老金而曝出丑聞。而民主黨此前一直要求政府改革養(yǎng)老金制度,即統(tǒng)一各種養(yǎng)老金保險系統(tǒng)。本來,國民還是相當支持民主黨的主張,但該事件發(fā)生后,民主黨在國民心中的信譽顯然不如以前。正是在這種壓力之下,菅直人不得不辭去民主黨代表一職。因而,盡管民主黨一直在推動日本的政治改革,但是,如果民主黨在這些問題上犯與自民黨同樣的錯誤,只會使國民對民主黨乃至整個日本政治失望。

      從以上可以看出,民主黨存在的問題,既有自身發(fā)展的問題,又有日本政治體制、政治文化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民主黨的發(fā)展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如何對待、解決這些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民主黨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日]鹽田潮.民主黨研究[M].平凡社,2007.

      [2][日]石井一.民主黨政權前夜[M].自由國民社,1999.

      [3]ETHANSCHEINER.Democracy Without Competition in Japa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1.

      [4][日]小林吉彌.田中角榮的時代小澤一郎的知惠[M].講談社,2006:169.

      [5][日]高市早苗.能相信小澤民主黨嗎?[M].PHP研究所,2008:150-152.

      責任編輯:張新顏

      猜你喜歡
      民主黨政治日本
      探尋日本
      辦公室政治
      第1課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講政治要防止幾個誤區(qū)
      日本神社
      政治法律
      日本混亂中迎接希拉里
      木里| 大城县| 工布江达县| 中阳县| 灵璧县| 轮台县| 沧州市| 商河县| 沧源| 沙雅县| 大兴区| 乌兰察布市| 义乌市| 阿克陶县| 无棣县| 横峰县| 东兴市| 文昌市| 牡丹江市| 澄城县| 股票| 武夷山市| 绍兴市| 谷城县| 大洼县| 万山特区| 大悟县| 惠安县| 若羌县| 宝兴县| 武定县| 南安市| 松江区| 岳池县| 新民市| 三亚市| 广灵县| 米林县| 慈利县| 榕江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