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眭
如果我能成為大自然中的一員,那么我愿變成一棵樹。
我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樹,和我的兄弟姐妹們一起住在茂密的森林里,渴了,喝純凈的地下水;困了,小鳥為我們唱催眠曲;生病了,啄木鳥醫(yī)生精心地為我們治療。許多動物也把我們這兒當(dāng)做自己的棲息地,別提有多熱鬧了!
可是,自從人類來了以后,這美好的一切便不再有了。
人類來到我們這兒,揮起了斧頭,無情地向我們身上砍去。隨著斧子與樹的碰撞聲,同胞們的慘叫聲,還有運(yùn)貨車的啟動聲,我的同胞們一個個痛苦地倒下,然后被分批運(yùn)走了??吹竭@一幕,我心如刀絞,恨不得長出手腳去阻止他們。我不禁自問:“為什么人類要這么做?我們樹為人類擋住了沙塵暴,消除了噪音,還減少了水土流失,并且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人類利用我們的樹蔭乘涼,食用我們的果實解渴充饑。我們?yōu)槿祟愗暙I(xiàn)那么多,可現(xiàn)在人類卻要用我們的軀干去賣錢!為什么?”
大批的人在這片森林里進(jìn)出著,他們不是來植樹,而是使用電鋸來大量砍伐。森林被蠶食著,綠色一點一點地消失著,只剩下連樹葉都沒有的干旱土地了。
終于輪到我了。我是最后一個倒下的??粗莻€伐木工人毫不遲疑地?fù)]動著斧子,我感覺到劇烈的疼痛,慢慢地,失去了知覺,只記得人類那貪得無厭的目光。
這都是我的想象,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難道就沒有發(fā)生過這種事嗎?
如果我能成為大自然中的一員,我愿變成一棵樹,一棵普普通通、快快樂樂的樹。
點評
小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稱自述的方法,展開大膽想象,運(yùn)用了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反映出來。文章層次清楚,首尾呼應(yīng),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兩次提到的“為什么”增強(qiáng)了文章的感染力,呼吁人們要趕快醒悟過來,不要亂砍濫伐樹木,自覺保護(hù)環(huán)境,維護(hù)生態(tài)平衡。
【指導(dǎo)并置評:黃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