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寧
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班級工作的教師,其基本任務是按照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身體健康的公民。班主任為實現(xiàn)教育目的,完成班級工作的任務,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組織建設班集體,當好本班學生的組織者和教育者,貫徹國家、學校的教育政策、計劃,實施學校各項教育實踐活動,當好學校領導的得力助手。同時,還要協(xié)調學校和家庭、社會之間的關系,統(tǒng)一教育力量。
由此觀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成敗,直接影響到本班學生的發(fā)展,是班集體與學生向前發(fā)展的“總舵手”。
眾所周知,現(xiàn)如今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越來越重,學習競爭日益激烈,學習內容與實踐活動日漸增多。他們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往往被我們忽視,而這些恰恰是阻礙學生健康成長的最大隱患。作為“總舵手”的班主任,有義務擔負起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醫(yī)生”這個重任。
要做好“心理醫(yī)生”,身為班主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班主任要細心觀察,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
導致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環(huán)境、性格、性別等方面的差異,每個學生對同一問題可能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對于這一切,班主任一方面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舉止洞察其內心深處的變化;另一方面要通過談心活動,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使學生無所顧忌,愿意向教師傾訴真情。
班主任在與學生談心時,也要注意方法和藝術。首先,要平等對待學生,不居高臨下。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這樣往往會發(fā)現(xiàn),所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況不同,認識問題的方法和出發(fā)點不同,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因此,只有平等地對待學生,同學生交心結友,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及時準確地教育和引導他們。其次,要講真心話,不空洞說教。與學生談心要講真話、實話。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圈子,因此,要從學習和生活的每件實實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關心他們,這樣學生才易于接受老師的教育。再次,要有耐心。為了解決某個棘手問題與學生談心時,一定要有耐心,即使談心不順利,產生了一些誤會,甚至碰到釘子,也不要灰心,或聽之任之、撒手不問,更不能計較和抱怨學生。任何事物都有個轉變的過程,學生的認識也是如此。最后,要善于傾聽,不先入為主。當某個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總想找信賴的人,特別是找老師一吐為快,哪怕老師只是靜靜地聽他訴說,他也會覺得心情舒暢得多了。如果教師對情況不明,又不聽學生訴說,就先入為主,甚至捕風捉影,橫加訓斥,定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傷害。
二、班主任要以誠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一般情況下,學生在遇到麻煩時,首先想到的是找他們的同伴訴說或者幫忙,而不是家長或者老師。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有一定原因的。平時家長和教師往往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xiàn),居高臨下,學生心靈的大門很難向家長和教師敞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由于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往往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身為班主任,應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走向和諧。不能擺架子,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把學生當成知心朋友,這樣學生才會把知心話講給你聽。
三、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促進家長、教師、學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學生心理負擔重,不僅有學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重要責任。有的家庭父母關系緊張,孩子因缺少關愛而變得自卑、易沖動;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對孩子無暇顧及,放任自流,導致孩子不求上進,自暴自棄;還有的家庭過分溺愛孩子,嬌縱了孩子的自私、任性、我行我素……以上家庭因素的影響,都可能導致孩子心理上畸形發(fā)展,出現(xiàn)孤僻、膽小、憂郁、人際關系不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與人合作等問題。這些都會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可主動爭取家長的支持,協(xié)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四、班主任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學生時代,“家庭——學?!眱牲c一線的生活單調、乏味,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和活動空間。緊張而富于競爭的學習生活,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壓抑、憂郁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要根據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動、好積極思考的特點,利用自習或業(yè)余時間,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如我在班級中經常開展社會調查、興趣小組、夏令營活動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特長,陶冶情操,開闊眼界,最大限度地滿足兒童的心理需要,為學生生動活潑地健康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加。班主任不僅要做一個“傳道授業(yè)”的師長,而且應當扮好學生的“心理醫(yī)生”角色,及時地解決、疏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