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大文學(xué)家陶淵明隱居田園后,一天,鄉(xiāng)鄰中有個少年來向他請教求知之道,問他讀書學(xué)習有什么妙法。
陶淵明笑而不答,牽著少年的手來到他親手耕種的稻田旁,然后指著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說:“你蹲在這禾苗前,仔細地看看它是不是在長高?”少年認真地看了起來,卻怎么看也看不見禾苗長高,便起身對陶淵明說:“我沒看見它長高。”陶淵明反問道:“你說不見它長高,那么春起的禾苗是怎么長到現(xiàn)在這個高度的呢?其實,它每時每刻都在長,只是我們的肉眼無法看到罷了。讀書求知以及知識的積累與這是同一道理。天天勤于苦讀,也很難發(fā)現(xiàn)知識的累積,但時間一長,自己的大腦里就會裝很多知識。”少年聽后,若有所悟。
接著,陶淵明又指著溪邊一塊大磨石對少年說:“你再看看那塊磨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馬鞍一樣的凹面呢?”少年隨口答道:“那是磨損的。”“那你可知道它是哪天被磨成這樣的?”少年無言以對。陶淵明接著說:“村里人天天都在上面磨刀、磨鐮、磨鋤,日積月累,年復(fù)一年,才磨損成這樣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從這塊磨石同樣可以悟出一個學(xué)習的道理,你明白了吧?”
博士丁告訴你:
求知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的方法是持之以恒,不斷學(xué)習,不斷積累。一旦間斷中止,所學(xué)知識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慢慢忘掉。
【周廷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