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劉繼紅第一次見到羅京,是在1985年。一天,還是北京廣播學院學生的劉繼紅去導師李鋼教授家請教問題,和羅京不期而遇。此時,羅京已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的播音員。1988年6月,羅京在北京隆重地迎娶劉繼紅。
羅京溫和浪漫,多才多藝,劉繼紅嬌俏溫柔,夫妻倆成為人人羨慕的神仙眷侶。1995年,劉繼紅生下兒子。粉嫩可愛的兒子一出生就哭聲嘹亮,初為人父,羅京詩興大發(fā):“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羅京為兒子取名羅疏桐。
為了支持羅京的事業(yè),劉繼紅毅然辭去比羅京薪水還高的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
央視新聞頻道開播后,羅京手機白天不離身,夜晚放枕邊,鈴聲一響,馬上接聽。這種“連軸轉”的生活讓羅京很難得到有效的放松和休息。劉繼紅對羅京說:“以后你回到家里就安心休息,我?guī)湍愣⒅謾C。你放心,絕不讓你誤事兒?!眱鹤右彩艿礁腥?只要聽到一點兒響動,就從房間里跑出來,著急地問劉繼紅:“媽媽,是不是爸爸的手機又響了?”
在妻子和兒子的共同支持下,2004年,羅京成為新聞中心播音組副組長,被評為中央電視臺十佳播音員、主持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朋友們見到劉繼紅,總是羨慕地說:“你們家羅京多風光啊,你真幸福!”每當這個時候,劉繼紅總是微笑著點點頭,羅京背后的艱辛她不想對外人言說。
2007年10月,羅京作為十七大代表參加完會議之后,劉繼紅發(fā)現(xiàn)羅京好像瘦了一圈,勸羅京去醫(yī)院檢查身體。當時羅京沒太在意,只是此后,他開始積極鍛煉身體,只要能抽出時間,就約一幫好朋友去踢足球。足球場上的羅京和鏡頭前的他判若兩人,活力四射。很快,羅京踢足球出了名,全國各地的足球邀請賽都熱情地請羅京參加。2008年初,羅京榮獲“‘紅河大力神杯足球先生”稱號。那天,羅京把獎杯交給劉繼紅,說:“這是我送給你的定心丸,看到這座獎杯,你就知道我的身體有多棒!”
2008年,羅京參加例行體檢。醫(yī)生嚴肅地告訴他:“你患了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情況很嚴重,必須馬上住院化療?!被氐郊?他平靜地對妻子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要休假半年,好好陪陪你……”直到這時,他還在用溫情和樂觀感染著妻子。
9月初,羅京在妻子的陪伴下住進北京腫瘤醫(yī)院接受化療?;熓且粋€十分痛苦的過程,惡心、嘔吐、頭發(fā)脫落,各種反應讓患者不堪重負。很多接受化療的患者都拒絕吃飯,聞到飯菜的味道就忍不住想吐。劉繼紅知道羅京只有保證營養(yǎng),才有利于康復。她使盡渾身解數(shù),把每樣菜都當藝術品一樣認真對待。為了壓下嘔吐的沖動,羅京吃飯時左手一直按住胸口。劉繼紅心疼地對羅京說:“想吐就吐出來,別忍著?!绷_京反過來安慰她:“沒有別人說的那么難受。吃你做的飯菜,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p>
自從8月31日羅京帶病和李修平共同播報《新聞聯(lián)播》后,他再也沒在電視上亮相,引起了觀眾的猜疑。恰巧有到北京腫瘤醫(yī)院看病的觀眾認出了羅京,于是有網友在博客里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央視1號”羅京得癌癥》的文章。
病情就這樣被公之于眾,羅京神色茫然。劉繼紅明白他內心的掙扎,為他起草了“答記者問”——
提問:病情到底嚴重到什么程度?
回答:其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嚴重,既不需要動手術,也不需要住院,只需要輸液和在家里靜養(yǎng)就行了。
提問:會不會從此離開《新聞聯(lián)播》?
回答:我肯定不會離開的,大概需要兩個療程的治療。但我會盡快歸隊,和關心我的廣大觀眾在《新聞聯(lián)播》中見面。
提問:是否會危及到生命?
回答:大家真的不用擔心,現(xiàn)在科技這么發(fā)達,這個病同樣可以治好,不會對生命造成太大的影響,相信一切都在醫(yī)生的控制之中……
羅京知道,劉繼紅設計的這些問題都是大眾最關心的,也是媒體最可能問起的。答案都是事實,也正是他想回答的內容,這種心有靈犀之感讓他覺得特別幸福。他大大方方接受了媒體的電話采訪,真實訴說病情。網友們紛紛在網上留言,把祝福的聲音傳達給他。
2009年春節(jié),羅京陪在妻子和兒子身邊。這是結婚20年來,劉繼紅第一次和羅京一起吃年夜飯。新年的鐘聲敲響,羅京夫妻舉起酒杯,不約而同地說:“新年快樂!”放下酒杯,羅京認真地對劉繼紅說:“我有份特殊的禮物要送給你,你先閉上眼睛?!眲⒗^紅聽話地閉上眼睛,隨后感覺到羅京溫暖的懷抱和有力的心跳。羅京充滿磁性的嗓音在她耳邊響起,是他們都喜歡的歌曲《美麗的神話》:“萬世滄桑唯有愛是永遠的神話,潮起潮落始終不悔真愛的相約,幾番苦痛的糾纏,多少黑夜掙扎,緊握雙手,讓我和你再也不離分……”
春節(jié)過后,羅京住院進行手術,手術很順利,術后腫瘤全部消退了。然而,僅僅3個月過去,病魔復發(fā),且來勢洶洶。2009年6月5日7:05,羅京永遠離開了我們。歌聲猶在耳畔,最后時刻,他緊緊握著妻子的手。
(崔嶸摘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