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茂芝
1944年1月10日,陪都重慶突然格外熱鬧起來,從兩路口到復興關(guān),沿途張燈結(jié)彩,扎了許多牌樓。馬路上車輛擁擠,人群熙熙攘攘,國民黨中央訓練團所在地復興關(guān)更是崗哨林立,彩旗飄揚,籠罩在一片喜慶氣氛之中。這一天,既非節(jié)又非年,這樣隆重熱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一天正在排演一場向蔣介石“獻九鼎”的鬧劇。
一、鑄造九鼎
1943年1月11日,中美簽訂了《關(guān)于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quán)及處理有關(guān)問題的條約》,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魏道明和美國國務(wù)卿赫爾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了字。同日,在中國的陪都重慶,由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宋子文、英國駐華大使薛穆爵士和印度代表黎吉生共同簽署的《關(guān)于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quán)及其有關(guān)特權(quán)條約》也公布了。這兩項條約于同一天公布,在國內(nèi)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蔣介石自鳴得意,自視為洗刷中華民族百年恥辱、開辟中國新機運的民族英雄,是孫中山最不負使命的繼承人。他在日記中寫道:“此為總理革命以來畢生奮斗最大之目的,而今竟得由我親手達成?!薄?/p>
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體察領(lǐng)袖的心意,決定在1944年1月11日搞一個“紀念兩個條約簽訂一周年”的活動,為蔣介石歌功頌德。但是用什么方式來表示這個“心意”呢?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朱家驊一手操辦起來的“黨務(wù)工作人員訓練班”提議,在紀念會上向蔣介石獻九鼎。
“九鼎”,在中國歷史上一向是象征國家政權(quán)的重器,所謂“九鼎之重”?!妒酚洝吩?“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焙髞?又有一個“楚王問鼎”的故事。向蔣介石“獻九鼎”,顯然也有“勸進”的味道,正合彼時“三個一”(即“一個主義,一個政府,一個領(lǐng)袖”)的宣傳需要。
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設(shè)計委員會討論了這個建議,大家都很明白獻九鼎的用意,于是心照不宣,順利通過。朱家驊將此事報告給蔣介石,蔣介石在呈文上寫了個“閱”,不置可否,實際上是默許了。這樣一來,這出戲就開始上演了。
九鼎由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設(shè)計并監(jiān)制,民生機器廠負責鑄造,各工礦黨部平均擔負費用。這九個鼎形式大小、花紋一模一樣,每個鼎高約30公分,重約十幾斤。九鼎的鼎臺采用川產(chǎn)楠木,上刻蟠螭紋,臺面是綠色雪花呢,鼎蓋用古銅色軟緞覆蓋。馬先生還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九鼎設(shè)計緣起》。
1944年9月,“九鼎”鑄成,只是還少一篇銘文。當時四川有許多老先生擅長此道,但都不愿“獻丑”,最后請來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顧頡剛定稿后的銘文為:“于維總裁,允文允武,親仁善鄰,罔或予侮。我士我工,載欣載舞,獻茲九鼎,寶于萬古?!?/p>
二、尷尬收場
1944年元旦過后,朱家驊等人決定于1月10日進行預演,在蔣介石等人向訓練團學員授予結(jié)業(yè)證書后,即“向領(lǐng)袖恭獻九鼎”。
1月10日,在復興關(guān)的中央訓練團所在地,會場布置得十分隆重。主席臺上的天幕,以黃緞作底,綴上各種顏色的花朵,富麗堂皇。主席臺下,擺著3張大長方桌,桌上覆蓋著一幅黃緞子。桌子兩旁,站著兩排衣著艷麗的美女,美女后面是由各省代表推選出來的9個區(qū)的代表共18人。主席臺兩側(cè),站立著8個身穿長袍馬褂的司儀。這些美女、代表和司儀,每人胸前都佩戴著一朵鮮艷醒目的小紅花,紅花下襯著一根寫著墨字的黃緞子條。臺后的休息室里,蔣介石和“黨國”元老吳稚暉、戴季陶、于右任、孫科及陳果夫、陳立夫等在開會。
預演時,主席臺右邊站立著朱家驊,左邊站立著王東原,正中是何應(yīng)欽,代表蔣介石“受鼎”。司儀唱道:“獻鼎典禮開始!”接著喊:“鳴禮炮!”(因是預演禮炮未鳴)“奏樂!”隨著進行曲的樂曲聲,兩排美女緩緩走到桌旁,徐徐揭開黃緞。黃緞下面是光閃閃的九座鼎。美女退回原位后,司儀接著唱“××省向總裁獻鼎!”右列的頭兩名代表走出,面對何應(yīng)欽垂手肅立。右列的美女走出兩人,用黃緞扎著的杠子,穿入右桌上第一個鼎的兩耳,抬到何應(yīng)欽面前站定,高高舉起。朱家驊、王東原二人走過來接鼎,代表向何應(yīng)欽三鞠躬,何應(yīng)欽還禮。朱家驊、王東原將鼎放在何應(yīng)欽面前的桌子上。兩名代表和兩名美女退回隊伍。依此表演一番。
當獻第三只鼎時,后臺走上來一名侍衛(wèi)官說:“委員長有請朱部長!”朱家驊趕快走到后臺休息室去,何應(yīng)欽等人也終止了表演。禮堂內(nèi)不知出了什么事,鴉雀無聲。突然休息室內(nèi)傳出蔣介石浙江官話的怒罵聲:“這是無恥!”過了一會兒,朱家驊哭喪著臉走到主席臺前,舉手一揮,臺下的代表、美女都連忙退去了,何應(yīng)欽等人灰溜溜地到臺下站立。蔣介石走上主席臺來,在主席位就座,怒氣沖沖地說:“今天的這種行為,是給我一次侮辱!這種作法,不僅給我侮辱,也給黨侮辱,怎樣對得起總理在天之靈?”稍停,他不得不又虛情假意地說道:“代表們遠道跋涉,辛苦了。這件事,是我們中央負責人做錯了,我也有責任??吹胶灣?指朱家驊關(guān)于獻九鼎的呈文)時,沒有批‘可,只批了一個‘閱字,意思是做一點紀念品是可以的,而你們這么勞民傷財,轟動全國,實在是愚蠢無知?!笔Y介石的這番話,畢竟還是承認了獻九鼎的打算,他事先是清楚的,曾經(jīng)首肯的。但是,翻手云覆手雨的蔣介石,到了預演時突然翻了臉,實在是朱家驊沒有料到的。
三、深層原因
蔣介石對獻九鼎為什么會驟然大怒呢?原來國民黨內(nèi)部有內(nèi)訌,朱家驊的政敵適時向蔣告狀:九鼎的銘文中后四句的第一字合起來,就是“我載獻寶”,那意思正好是四川人罵人的話,即“獻寶”是用來諷刺那些裝瘋賣傻者的。
其實,蔣介石的變臉并不僅是針對銘文的。早在鑄鼎和選美女獻鼎時,消息已不脛而走,輿論一片嘩然。甚至國民黨中也有一些明白人以為不妥,當時的國民黨軍委軍令部長徐永昌就說:“今日獻九鼎,蔣先生應(yīng)卻而不之卻,徒損其大。獻者不以德愛人,徒增國家之陋?!笔Y介石的侍從室主任陳布雷也事先勸阻過,他以為“古人說鼎革,是先革而后有鼎?,F(xiàn)在國家仍多難,暴日入侵,以鼎為獻,非其時也,且易引起陳舊意識?!?/p>
馮玉祥先生也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有一天他去民生機器廠,廠長盧作孚領(lǐng)著他去參觀預備獻給蔣介石的九個銅鼎。他問:“這是誰出的主意?”旁邊一個工人說:“這是委員長的意思,他要這樣辦,誰敢駁回他呢?”馮玉祥先生認為,中國人多少年來都把九鼎當作皇帝的象征,這在中國是沒有人不知道的,蔣介石也不會不曉得。他要人獻九鼎,連最基層的老百姓都嗤之以鼻,可見此舉確實不得民心。
后來,這件事被美國記者探聽到后,在美國的報紙上登載了出來:“蔣介石叫人們給他獻九鼎,這是預備做皇帝?!笔Y介石看到后,把美國的新聞記者和美國的報紙大罵了一通。此時,就是蔣介石自己也悔于當初“失察”。
蔣介石在“獻鼎”預演儀式上大罵一通后,“獻鼎”籌備委員會一班人馬自感“里外不是人”,私下里也都在痛罵蔣介石:“你不讓我們獻九鼎,我們就會獻了么?現(xiàn)在美國報紙罵你了,你就發(fā)脾氣來罵我們?!睅滋旌?許多人遞上辭呈。蔣介石在背地里安撫他們說:“罵你們是給別人聽的,我心中還說你們做得好,做得對?!本瓦@樣,過了兩、三個星期,才把這起風波平息下去。
“獻九鼎”的鬧劇,導演是“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的朱家驊,文人“馬有失蹄”的教訓則歸顧頡剛先生和馬衡先生去受領(lǐng)了。
(責編 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