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育豹
從某種角度說,一部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認識疾病、戰(zhàn)勝疾病的歷史。
巴斯德是著名的法國科學家。1880年夏天,他的一名助手負責為實驗用的幾只雞注射霍亂菌。通常,雞一旦被注入霍亂菌就會立刻發(fā)病而死。可是因為當時正值暑假,助手忘了為雞注射。裝有霍亂菌的容器一直擱著,等到暑假結(jié)束才拿出來注射。結(jié)果出人意料,那些雞并沒有在短時間內(nèi)死去,它們只是稍有點不適,但很快就恢復精神了。于是,助手重新為這幾只雞注射“新鮮”的霍亂菌,結(jié)果更是驚人,這回雞根本沒有發(fā)??!巴斯德想起18世紀末英國鄉(xiāng)村醫(yī)生金納的天花預防接種,看來助手是在無意中為雞注射了疫苗。巴斯德于是又找來幾只雞,重復同樣的步驟,并且用各種方法進行試驗,終于制造出了有效的疫苗。
接下來的問題是,制作疫苗的技術(shù)是否也能用來對抗其他疾病。1881年,巴斯德著手制造炭疽疫苗。炭疽是侵襲牛、羊、豬等家畜的疾病。巴斯德依照之前處理雞霍亂的方式,首先調(diào)制減弱炭疽病原菌的水溶液,注入25只羊的體內(nèi),這些羊在幾天之內(nèi)顯出癥狀,卻沒有死。然后,巴斯德又在羊身上注射活的炭疽病菌,羊群果然沒有得??!
既然這種疫苗對動物有效,那么是否也能做出對人體有用的疫苗?巴斯德和助手商量之后,決定先試做狂犬病的疫苗??袢∽羁膳碌牡胤绞潜灰У娜艘部赡馨l(fā)病,而一旦發(fā)病就會死去,所以是當時的人們最害怕的疾病之一。由于這種疾病能同時傳給動物和人,因此制作的疫苗可以先在動物身上試驗,然后才給人使用。
為了證明狂犬唾液中的某種成分就是病原,巴斯德做了許多實驗。巴斯德先把得病的狂犬腦部曬干磨成粉末,調(diào)成水溶液,以減弱溶于水中的病原菌,再當成疫苗注射在狗身上。巴斯德重復做了許多次這個實驗,終于制成預防狂犬病的疫苗。1885年7月初,有一個法國少年被瘋狗咬了,如不搶救,可能活不到秋天。巴斯德在孩子父母的請求下,大膽為這個少年注射了12支狂犬病疫苗。在一個狂風暴雨之夜,疫苗真的發(fā)揮了效力,少年得救了!從此,人類可以用的最早的狂犬病疫苗誕生了!
于是,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開始爭先恐后地研究針對其他疾病的疫苗。1897年誕生傷寒疫苗,1913年白喉疫苗研制成功。過去,這些疾病一年要奪去幾千名幼童的性命。脊髓灰質(zhì)炎亦稱小兒麻痹癥,長期以來都是人們所畏懼的病癥,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也因為有了疫苗而幾乎絕跡。到了20世紀60年代,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也紛紛誕生了。
在科技不太發(fā)達的18至19世紀,人類尚且能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各種疫苗戰(zhàn)勝疾病,那么,在生命科學如此發(fā)達的今天,面對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悲觀和驚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