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適者生存?
【英】《經濟學人》9月12日
金融危機一年以來,世界上大部分的銀行正在去資本主義化,政府被迫介入救市,為銀行注入資本、貸款和保證金。迄今為止,美國、歐元區(qū)和英國在此方面的花費已經達到了GDP的1/6。
雷曼倒閉一周年后,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在政府的支持下幸存下來,但元氣大傷,許多銀行從業(yè)人員失業(yè),紐約曼哈頓的一些摩天大樓換了標識。但除了這些表面的損失,銀行業(yè)的秩序依舊,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救助似乎在證明,華爾街是一個“非適者生存”的地方,只要你的規(guī)模足夠大,犯的錯誤再大也有政府在兜底。
事實上,大的金融機構在金融危機中所受損失有限,統(tǒng)計數字顯示,全球9家最大金融機構的總體資產負債表比2005年中期還大40%,這只會加重公眾的憤怒。現在,金融業(yè)必須斬斷來自政府的支持,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信號,重新適應優(yōu)勝劣汰的市場規(guī)律。
社會責任革命
【美】《時代》9月21日
美國歷來是社會革命的實驗室?,F在,美國又再次進入了一個社會革命的時代,人們需要重新界定公民這個概念:它不僅意味著投票和志愿精神,還擁有一個全新的定義,那就是買什么東西。也就是說,人們在花錢時,要把錢花在能弘揚正確理念的地方。《時代》的調查顯示,自今年1月以來,60%的美國人購買有機食品和節(jié)能燈泡,這不僅是因為產品的性能,更主要的是產地和生產方式的不同。這是一個新的中產階級產生的標志,是在消費者、廠商和政府之間的新契約,也是社會責任革命的開始。運用經濟武器來反抗社會不公正,錢包的使用因此擁有了民主的意義。
醫(yī)療之困
【美】《新聞周刊》9月21日
大部分的病人希望醫(yī)生做出最大程度的努力來挽救自己或親人的生命,而出于慣性和所受的醫(yī)學訓練,醫(yī)生也就這樣做了。過去10年,美國的醫(yī)療花費增加了50%,而1/3的錢是花在病人去世前的最后兩年。盡管有人呼吁不應該把太多醫(yī)療資源浪費在垂死的病人身上,但沒有政治家敢通過類似的法案。大家心里明白應該如此,但沒人敢公開談論它。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美國人擁有更多的醫(yī)療資源,但不是更好的。普遍的過度治療不僅無助于延長病人的生命,反而增加了并發(fā)癥的風險。
一年之后
【德】《明鏡》9月14日
距離雷曼投資公司破產已經一年,然而經濟越復蘇,各國越喪失深入改革的決心,許多銀行家的行為和經濟危機前毫無二致。時隔一年后,人們普遍認為導致危機的原因是缺乏對銀行的監(jiān)管。連德意志銀行行長阿克曼也認為,銀行業(yè)自有資金太少,負債率太高。
德國財政部長和外長建議征收全球金融市場稅,讓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為克服國際金融危機作貢獻,以避免危機最后由中小納稅人買單。但奧巴馬很難實現歐洲人的想法,他的醫(yī)保改革方案已經遭到國內許多行業(yè)的反對,如果再惹惱銀行家,對他將極為不利。
席琳?迪翁暫別歌壇
【法】《巴黎競賽報》9月10日
席琳與丈夫兼經紀人雷尼?昂杰納爾于1994年結婚。1999年3月30日,在席琳31歲生日那天,雷尼被查出患上咽喉癌晚期。正值事業(yè)黃金期的她當即宣布暫停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顧丈夫。就在雷尼接受化療的同時,她向醫(yī)生提出接受人工授精手術。2001年1月,他們的兒子查爾斯健康降生。席琳一直希望能有第二個孩子。因此再次借助了人工受精的方式,終于如愿以償二度懷孕。為了孩子的健康,也為了多花時間陪伴家人,席琳決定暫別歌壇1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