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芳
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所有投資市場幾乎無一例外受到沖擊。股市跌跌不休,樓市一片冷清。再說收藏界,郵票、錢幣、古玩、陶瓷等藝術品價格每月都在下降。但如果從物質價格角度來衡量,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這些藏品的市場價格比股票、樓市價格的跌幅要小得多。據(jù)調查,跌幅遠未達到20%。從收藏行為上來看,它與投資分不開。事實上,每個對郵資票品、錢幣或書畫藝術品等有興趣的收藏者,不會輕易變賣藏品。拍賣市場價量萎縮,那是投資商(炒家)游資此時無法關顧而已,不能證明這些物品的價值縮水。對于真正收藏者來說,只要有余錢,當市場價格調整,他們便會趁機買入。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會拋售變現(xiàn)藏品。
其實,收藏品也不是純物質的東西,它與股票、房產、黃金有本質的區(qū)別,它很大程度上歸屬于精神范疇,而人的精神追求和精神需要是永恒的,當資本市場有起伏時,它的價格及交易量受影響很正常。但只要它量少、珍稀,有藝術性、有鑒賞價值存在,它便將隨資本市場的復興而“身價百倍”。經受過危機的考驗,反而更能讓真正的收藏者認清收藏的真諦—“無政治、無國界”,它比黃金更具“對抗信用風險”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