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熱愛國學,自幼神交季羨林

      2009-09-30 06:18陳宇國
      炎黃世界 2009年5期
      關鍵詞:季老長衫季羨林

      陳宇國

      只有初中文憑的李浬,從小熱愛國學,自學成才,滿滿腹經(jīng)綸,并且與季羨林結成忘年之交,得到季老的關懷與幫助。他現(xiàn)在已成為大學教授,講課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季老去世的消息傳來,他感到無比地悲痛。

      2009年7月11日早上8時50分許,這是一個令中國教育界悲痛的時刻,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因為突發(fā)心臟病,經(jīng)搶救無效,在解放軍北京301醫(yī)院病逝。消息傳來,舉國唏噓。隨即,各種各樣的評論和悼念鋪天蓋地而來。這時,身在拉薩一位身穿長衫的年輕學者在得知這個消息時,竟然悲痛得哭出了聲。

      這位著裝復古的年輕人名叫李浬,是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里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他因為弘揚國學而享譽國內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長衫先生。只有初中文憑的李浬學富五車,年紀輕輕便成為大學教授;他穿著長衫看上去迂腐,卻受到時尚學子們的熱烈追捧。沒人想到,他與國學大師季羨林是至交,時常互通有無,共議國學。因而聞知季老去世的消息時,他頓時痛哭流涕,“司馬青衫濕”……

      癡迷國學崇拜季羨林,內外兼修穿長衫游學四方

      1976年11月30日,李浬出生在重慶市一個書香之家,父親是重慶師范大學物理系教授;母親是重慶公安局一位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祖父李裕光在解放前是重慶商會會長,抗戰(zhàn)時期和盧作孚一起支援過前線部隊兩架飛機;外祖父黃敬誠,曾是重慶一家雜志的編輯,喜好古詩古文;外祖母蘇應萱是大文豪蘇東坡的后人。

      4歲時,李浬奇怪地看見外公對家里許多看上去破破爛爛的線裝書很珍愛,便問外公為什么喜歡那些像廢紙一樣的東西。

      外公說:“浬兒,那可不是廢紙呢!這些看似破舊的紙上書寫著瑰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呀!外公給你講了那么多你喜歡聽的故事,就是從這些書上知道的呀!”

      在李浬心中,外公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外公肚里裝著講也講不完的故事,沒想到這些故事卻來自于這些破爛的書中。受外公的感染,小小年紀的他也對那些書充滿了神奇的向往。

      雖然對不少家長來說,《紅樓夢》里面牽涉到一些少兒不宜的東西,可是外祖父卻積極支持李浬看《紅樓夢》。于是李浬在三年時間里看了無數(shù)遍《紅樓夢》,不僅將故事情節(jié)嫻熟于心,還將其中的詩詞背得滾瓜爛熟。

      那段時間,李浬還在外祖父的輔導下讀完了《孟子》、《論語》、《大學》、《詩經(jīng)》等經(jīng)典古文。外祖父很崇拜國學大師陳寅恪,時常給他講陳寅恪卓爾不群的成就,以及陳寅恪的得意門生季羨林的博學和才氣。漸漸地,李浬也對古文、古詩感興趣起來。從那時起,小小年紀的他就在心中有了一個愿望:長大后也要像陳寅恪、季羨林那樣博學,且成為研究古文學的大家。

      外祖父臨終前,將自己所有書都給了李浬。在這些書中,就有季羨林編寫的《大唐西域記校注》、《朗潤集》、《天竺心影》等著作,讓李浬愛不釋手。

      在與國學接觸的過程中,李浬還同時喜歡上了長衫。他覺得學國學,穿長衫才能身心統(tǒng)一:數(shù)千年的風風雨雨里,長衫一直伴隨中華民族,因而長衫最能代表中國文化,長衫在身,自己便會為中國人有著璀璨的中華文化而自豪。于是13歲那年,他用三個月的零花錢,請一位老裁縫給他縫制了一件長衫,將之穿在了身上。

      一個13歲的小孩子愛穿長衫怎么也讓人猜不透,但李浬卻一點也不在乎人家怎么看自己,他堅信季羨林的座右銘:“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自己穿長衫,就是為了讓內心恬適,彰顯熱愛傳統(tǒng)卻又有些與眾不同的品位。

      那些日子里,李浬陸續(xù)研討了季羨林的《朗潤集》、《天竺心影》等著作,季老的思想對他起到了深遠的影響,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學識淵博,不僅要學,還要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于是。他在一邊學習國學的同時,開始了寫作。他寫的優(yōu)秀作文常被老師拿到課堂上朗讀品評,其中一篇回憶外公的題為《這里風光獨好》的文章,雖然只有幾百字,可語文老師為這篇文章所寫的評語竟有滿滿8頁,5000多字,遠遠超出他本人所寫的文章本身。

      也許受季羨林的影響,李浬也跟季羨林有了相同的缺點:季羨林小時候上課時時常在桌子上放著課本,桌底下偷看各種書,文理嚴重偏科,考高中時數(shù)學竟然只考了4分。李浬的繪畫好,語文好,作文也好,但他也時常在上數(shù)理化課時,偷偷地看課外書,看古典詩詞、文賦,因而他的數(shù)理化差得一塌糊涂。1991年初中畢業(yè)時,他以20分之差沒有考上高中。

      “兒呀,你崇拜陳寅恪、季羨林,跟他們一樣愛好國學不是壞事,可如果因為愛好國學而影響升學,那就不是好事了呀!”落榜之后,身為大學物理系教授的父親語重心長地對李浬說。

      李浬對父親說:“爸爸,我雖然沒考上高中,可我今后一定會很有出息的!季羨林升高中時數(shù)學只考了4分,吳晗數(shù)學更是考了0分,他們不一樣成了大家嗎?你的兒子是聰明的,今后也一定會出人頭地的!”

      在這個問題上,母親很支持李浬。她認為,如果李浬厭倦了在家潛心苦讀的日子,重新向往昔日的校園生活的話,還可以重返校園,因為他年紀小,一切都來得及。

      但幾天后,李浬卻對母親說,他想上北京去拜季羨林老師為師!“我數(shù)學沒學好沒關系,只要我國學學好了,一樣是人才!”

      “浬兒呀,想成為季羨林弟子的人多得很,你這樣貿然去北京,他未必會見你,也許秘書就給攔下來了呢!”李浬的母親說:“你還是潛心自學,有一定功底再去見季老可能要好一些!”

      想想母親說得是,李浬沒有堅持。但之后他對父母說,他不想在家苦讀書,他要游歷四方,“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見識能讓自己更深刻地認識國學,也能讓自己更深刻地認識到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疤粕粤裘嗍?,就因為他冒著生命之虞西游。陳寅恪和季羨林之所以能成為大家,也因為他們留學國外,見識廣博。季羨林編著的那本名叫《大唐西域記校注》的書影響了我。學無常師,乃為大師,我也要游學四方!”

      李浬是獨生子,又才15歲呀!但好男兒志在四方,母親最終還是同意了兒子遠行。于是身穿長衫的李浬踏上了他的全國之旅,西子湖畔、寒山寺外、拙政園內、咸亨店里……一處又一處名勝留下了他的腳跡和思索。

      為了更深更真地理解生活的滋味,更準確地理解國學的內涵,旅游歸來的李浬又加入到了打工仔的行列——成了一名“報童”,風里雨里地在大街上跑。雖然在這一年多的賣報時間里,他很辛苦卻又掙錢不多,但收獲不小——他深深地體會到了生活的艱難。

      當然,李浬是一個賣報者,卻又不僅僅是一個賣報者——他白天賣報,晚上則在案頭奮筆疾書,為報紙副刊寫稿,或者青燈相伴怡然自得地研討國學。當時的《重慶晨報》副刊幾乎是專欄似地發(fā)表他的文章,他的《花的更生》、《新鮮》、《拜讀舅公》等一系列文章都發(fā)表于那個時期。他的文章意境優(yōu)美、字詞華麗,有五四遺風,很多人都以為作者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學究。報社領導被他的文才所打動,在他沒有文憑的情況下,破例將他招聘為記者。

      然而李浬在報社干了沒多久,就主動辭職了——他覺得當記者雖然很受人尊重,收入也不錯,卻沒時間研究國學,更沒時間弘揚國學。那時,他產(chǎn)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農耕文化伴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幾千年,體驗農民的生活一定能夠更有益于自己弘揚國學。于是1996年,身穿長衫、20歲的他到四川省安岳縣李家鎮(zhèn)和平村蘇家溝當了一年農民?!爸泻弦唬酥螌W之上法”,在這一年中,他覺得自己的收獲比讀多少書都強。

      一年過后,從農村重回重慶,皮膚黝黑、身強力壯的李浬又去當了一名“棒棒”,給人家挑東西。

      三顧朗潤園感動泰斗, 十塊臘肉相贈成了忘年交

      那段時間,李浬也寫東西,并時常抽出時間出外旅游,依然去感受先賢們所留下的足跡,感悟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他在不停地提高自己國學水平和自身素質的同時,想拜望宗師級的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愿望就更強烈了,他寄希望與大師接觸,以感受季老的博學多才和人格魅力。

      從1991年渴望拜望季羨林時起,轉眼10年過去了。2001年暑假期間,李浬因事北上京城,去拜望學貫中西的季老的愿望再次強烈起來。但自己能尋到這位學界泰斗嗎?老人在家嗎?老人會見自己這么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青年嗎?躊躇良久,他還是一咬牙走進了學術勝地北大。在綠樹濃蔭、飛檐翹角、古意盎然的大學堂里穿梭有時,詢問再三,終于打聽到季老先生住在未名湖后的朗潤園里。來到季老的住家外,李浬驚異于像季老這樣的大師竟住在一幢極舊的樓房里。

      那天,當李浬尋到季羨林的門前時,時間已上午11點多了。但他因怕影響季老的吃飯和午休,便在老人門外的樓梯上坐等,決定到下午3點鐘以后再敲季老的家門。

      下午3點整終于到了,李浬慎重地敲起季老家的門。開門的是一位慈祥而頗有風度的老太太,后來他才知道這位老人名叫李玉潔,是季老的私人秘書。當李玉潔問明李浬的來意后輕輕而極有禮貌地說:“對不起,季老到山東去了,你過兩天再來吧,我是給他看門的工作人員?!?/p>

      聽了這話,雖然李浬心里有些失望,他猜想季羨林既然是大師級人物,一定小瞧于他,不想見他。沒想到那天晚上中央三臺剛好播放了倪萍訪談季老的節(jié)目,始知季老果真回了山東故鄉(xiāng)祭祖去了。通過熒屏看到年過九旬的老人還深情地跪在雙親墳前顫抖著磕頭時,李浬被季老的德行所感動,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我錯怪季老了!這時,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大師就是大師!也更加堅定了一定要拜望到老人的決心。

      季老回山東老家了,自己該怎樣給季老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呢?李浬煞費苦心地琢磨著。這時,他突然想起了孔夫子曾經(jīng)對弟子說過的一句話:“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意思是,你若買上十塊臘肉來見我,我怎么能不見你呢?于是兩天后,李浬特地買了十塊上好的臘肉,再次登門拜望季羨林。他想,凡是要請教孔子的,只要送上十塊臘肉作拜師禮就成,季老先生算是今世的孔子了吧,請教他老人家,這十塊臘肉的薄禮中蘊含的意思老人自是應該清楚,同時也表明自己并非不學無術。

      敲開季老家門,開門的仍是李玉潔老太太,老太太依然告訴李浬季老還未回京,但將季老家的電話告訴了李浬,叫李浬過一天再來電話問問。老太太說她先替季老收下李浬的禮物并叫李浬給季老留張條子。李浬遂虔敬地用古文給季老寫了一封信,簡述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眷戀與自學經(jīng)歷,以及對得到季老指教的迫切愿望。文中寫道:“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茲次來京,若能得先生賜教,則吾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之心愿則不為奢愿也”,并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四句作結。另將自己寫的《小三蘇傳》、《論琴南林紓氏之古文》兩篇文章一并交給了老太太。

      第三次去季老家時,已通過電話從李玉潔老太太口中得知季老已回來,但很累,老太太請李浬最好只與季老談五分鐘。不想李浬懷著忐忑的心情再一次慎重地敲開季老家的門時,慈祥的季羨林已微笑著在那里等他了。李浬剛進門,老人便熱情地與李浬握手,把李浬請到滿是線裝書的書廳里。

      見季老如此禮賢下士,李浬感動得給季老倒頭便拜,跪在地上恭敬地磕了三個頭。見此,季羨林也很意外,他連忙扶起李浬,一邊扶一邊說:“你是孔子薦來的,我焉敢不見?快起來!快起來!”當李浬起身坐下后,季老又對他說,他已帶著老花鏡并拿著放大鏡看了李浬寫的信與文章,夸他很有功底,說能以自學達到這種程度很難得!他又叫李浬不要慕碩士、博士的虛榮,現(xiàn)在碩士博士到處都是,有學問的卻沒有多少。如果李浬鍥而不舍地鉆研下去,自學同樣能出人才。季羨林還舉例說他的老師陳寅恪先生就什么學位都沒有,卻是中國最大的學者。王國維先生同樣也是自學成才。

      后來李浬才知道,他在信中所寫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四句也是季老甚為鐘愛的,因而決定擠出5分鐘時間與他見見面,沒想到兩人一聊便聊了兩個多小時。當李浬唯恐打擾季羨林的休息而請辭時,聽說李浬正在寫一本書的季羨林還意猶未盡地主動表示,愿意給李浬的這本書作指導,并讓李浬留下地址,說需要什么資料告訴他,他會給李浬寄去。

      看到老人對自己如此熱情,李浬心中充滿了無限感激——季老這樣一位飽學的大師,卻如此垂顧自己這樣一個素不相識的后學,沒有淳正的人格是絕對做不到的。因而道別時,李浬再次恭敬地給季羨林磕了三個頭。

      當李浬起身欲行時,季羨林忽又想起什么來,叫回李浬,說他想與李浬合一張照片,并叫來家人為李浬們照了一張相。照相時老人因為穿著睡衣,還連連說“衣冠不整,衣冠不整”。并囑咐李浬回去后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國學,日久必然會脫穎而出。之后,老人目送漸行漸遠的李浬,倚在門口頻頻向李浬揮手,感動得李浬的眼淚再次落了下來。

      自此,季羨林便與李浬成了忘年交,不時書信往來,李浬有什么學術上的困惑,都會寫信給季老,而季老也都一一耐心回復。

      初中生當上大學教授,樁樁垂恩猶在大師卻飄然仙逝

      一個滿腹經(jīng)綸的學者,卻在風雨里當一個給人扛運貨物的“棒棒”。知道李浬情況的人都為他感到不值。他的父母也想幫他找個更好的工作,可是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認為是金子,早晚會發(fā)光,他要靠自己的努力找工作。

      就在李浬再次四處找工作時,突然有一個看上去似曾相識的人找到他,請他一起參與四川師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籌備工作。

      自己僅是一個打工仔,怎么可能參加大學的籌建工作呢?當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時,被感動了。

      原來這個人是全國著名美術評論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林木。李浬曾經(jīng)在自己還是孩子時跟林木接觸過,林木看過他的畫作,覺得很有靈氣,于是便從此關注起李浬的成長來,每當在重慶的報紙上看到李浬發(fā)表的文章,都會特意將其剪下來收藏。林木相信李浬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一定會有大出息的人才,因而當他被四川師范大學請去負責籌辦視覺藝術學院后,特地給李浬發(fā)來了“英雄帖”。

      “我只是一個初中生,哪有本事去籌辦大學呀?”看到林木教授如此器重自己,李浬感激不已,也誠惶誠恐。

      “我知道你是人才,也相信自己的眼光!初中生又有什么關系?如果你沒本事,為什么國學大師季羨林視你為忘年交……雖然現(xiàn)在只是籌辦,可是等到學院建成后,你就可以將你的國學知識弘揚給來自五湖四海的弟子了呀……”

      聽了林木誠懇的話語,盛情難卻的李浬動心了,去到四川師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成了一名令人羨慕,也備受人尊重的老師。

      李浬的授課方式很有特色:上課時在黑板上寫的是豎排繁體,講課滔滔不絕,出口成章,博古通今,聲情并茂,而且不用教案。

      除了正常上課以外,每逢周末,他還在校園里舉辦《四書》、《五經(jīng)》講座。雖然他年紀輕輕,可前來聽課的學生卻人山人海,其中不少人是碩士、博士。學生們在聽了他的課后,都覺得心靈得到了凈化,境界有了大大的提高。

      因為李浬講的課學生愛聽,他的名氣很快在高校中流傳開來。他在給四川師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學生上課的同時,又被四川音樂學院、西安工程科技大學等高校聘請為客座教授。

      成為了令人羨慕的大學老師,生活在思想前衛(wèi)的校園之中,李浬如季羨林那樣,過著心境恬淡的樸素生活:他沒有住在大學校園里,而是在校外租了一個農家小院。院子不大,有房大小六間,正堂是書房,墻上掛著孔子畫像,屋內清一色老式家具,臥室那張雕花木床年齡已有100多歲,小院里掛著皮影、葫蘆、瓜瓢、蓑衣等飾物……

      得知李浬從一個初中生變成大學教授之后,季羨林很高興,不僅特地打電話夸獎了他,新年到來時,還給他寄來了賀年片寫道:“天道酬勤。贈李浬友。季羨林。甲申冬?!?/p>

      2003年2月21日,季老先生因為身體出現(xiàn)不適住進了解放軍301醫(yī)院。得知這個消息后,李浬心里很著急,連忙抽出時間前往北京看望季老。之后,又到北京大學季老朗潤院家中,流連再三,于季老書房留影數(shù)幀乃去。

      2006年早春,李浬又與母親一起進京,去到301醫(yī)院探望季老,季羨林再次夸贊李浬自學成材,好學有毅力;夸贊李浬的母親賢德,對李浬幫助甚大。此后,每歲中秋、春節(jié)皆通電話,無論自己再忙,李浬也會忘不了去電話問詢季老,或者去北京看望老人。

      2009年春節(jié),李浬還與季羨林老人約定,在自己即將出版的《國學蒙正》一書中,推出季羨林專題,他的提議得到了老人的應允和支持。

      季羨林老人從2003年2月住進301醫(yī)院后,至今已6年有余。期間,季老曾笑言要活到150歲。沒想到,老人說去就去了:2009年7月11日7時許, 已經(jīng)98歲高齡的季羨林突發(fā)心臟病,醫(yī)務人員雖進行了全力搶救,無奈老人已年近百歲,還是在一個小時后的8時50分左右仙逝。隨即,各種各樣的評論和悼念鋪天蓋地而來。

      當?shù)弥纠舷墒诺南⒅畷r,應邀前往西藏講學的李浬剛剛下了飛機。這一噩耗一下子將他打懵了,他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后來通過機場的電視新聞驗證這一事實時,他頓時泣不成聲:“季老,我們有約定,在您的生日到來之時,我還來給您祝壽的,可是您卻失約了……”

      當記者采訪李浬時,他表示,他在西藏講完學以后,將盡快趕往北京,參加季老的追悼會。

      除了趕赴北京悼念季老,李浬還決定待自己回到成都后,將立即組織學生在川師大的國學工作室進行追悼活動。想到老人沒有看到由自己負責編纂的《國學蒙正》一書的出版發(fā)行,李浬非常遺憾,難受得再次落下了悲慟的眼淚。

      猜你喜歡
      季老長衫季羨林
      輕薄長衫
      周年慶之窘迫的老師們
      一筆做了二十年的買賣
      來而不往
      來而不往
      來而不往
      咪咪(節(jié)選)
      又見季老
      二十一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高標
      看望季羨林老先生
      化德县| 沧源| 岳西县| 会泽县| 玉龙| 专栏| 邓州市| 若羌县| 东港市| 岱山县| 会理县| 夹江县| 绥棱县| 安顺市| 梨树县| 广宗县| 方城县| 花莲市| 芜湖县| 渝中区| 沙河市| 清水县| 鄂托克旗| 叶城县| 介休市| 滁州市| 沿河| 和田县| 礼泉县| 林周县| 芷江| 焉耆| 偏关县| 蕲春县| 夹江县| 庆阳市| 靖安县| 永年县| 新蔡县| 西城区|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