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鳳云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精神支柱。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身心健康,快樂活潑、懂事、明理、正氣、與人為善,性格健全,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孩子,但這單憑父母的說教和學校的心理健康課是不夠的,是缺乏必要根基的。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這個老師不單是教孩子兒歌、數(shù)數(shù)、畫畫等的知識性教育的老師,而且還要對孩子進行做人,做事的啟蒙教育。我是心理健康課的老師,我覺得,這個啟蒙教育不應(yīng)是言傳,而應(yīng)是身教。
家庭是孩子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孩子受教育的必要方面。在家庭里,父母和諧相處,互相恩愛,彼此寬容,理解,體貼,支持,主動承擔家務(wù),把握相處的本質(zhì)與技巧,營造和諧快樂的氣氛,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比物質(zhì)富有更有價值的滿足與快樂,不管在家庭還是社會上,孩子就會富有責任心,責任感。
父母勤勞,肯干,愛崗敬業(yè)。不管是務(wù)農(nóng)還是參與社會工作,不耍奸溜滑,而是勤勞,肯出力,盡職于自己所做的事。在勞務(wù)中不怨天尤人,不憤世嫉俗,而是積極向上,探索求新,積極向上,以一個公民的義務(wù)和責任樸實待事。孩子會從父母的行為中感受一種力量,就會不嬌氣,樂于吃苦,富有公民意識,自覺地確立自己的人生宏偉理想的。
父母孝敬老人。電視上有個公益廣告:孩子的媽媽為年老的婆婆洗腳,孩子看到后撒腿跑出去端來一盆水說:“媽媽洗腳”。多美的鏡頭,多好的生活啟示,多深刻的生活哲理啊!我們要好好地回味的。若父母嫌棄老人,斤斤計較,就會在孩子純潔的心靈上落下灰塵,使孩子缺少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父母樂于助人,愛鄰舍。在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不論誰家有困難,凡是能幫上的,就慷慨解囊,愛人如己,把他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富于同情心。不可幸災(zāi)樂禍,更不可墻倒眾人推。與鄰里,同事友好相處,厚道。有事互相商量,謙讓,從理解對方的角度處理問題,憂人前,樂人后。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一定會領(lǐng)悟出與人為善的真諦的,孩子就會形成寬廣的胸懷待以后人生路上的大師的。
父母生活節(jié)儉,穿著樸素,自然美觀,干凈樸實本分。不著奇裝異服,不奢華。這樣,會給孩子以淳樸美的感染,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不再盲目的比吃索衣了。
此外,熱情好客,竭誠相待,大方,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都很重要。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年輕的父母們,物質(zhì)的滿足孩子已感到很夠了,孩子們更需要的是填補精神的空缺,立志于要我們的孩子成為精神富有的,充滿活力的希望之光,就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努力吧!漫漫人生路,家庭是起跑線,父母們,請為孩子們做好起跑的準備。杜絕盲目性,美好的回報在等你。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高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