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坐落在深圳高科技硅谷的南山外國語學校(簡稱“南外”),是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大型集團化學校,創(chuàng)辦于2004年9月的該校高中部與新課改實驗同時起步。5年來,南外堅持“辦研究型學校,育國際化人才”的辦學理念和“以學為本,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緊扣新課程改革實驗,在課改與高考的雙重打磨中大膽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育人,以自身的活力、實力與智慧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內涵發(fā)展:
彩虹外語教學模式
作為一所外國語學校,南外的外語教育特色一直是國內兄弟學校關注的重點。如何推廣已有的外語教學經驗、創(chuàng)新外語教學模式、延伸外語品牌?該校獨創(chuàng)的“彩虹外語教育”模式(“彩虹”,即Innovation + Diversity的“大外語教育觀”。Innovation意味著創(chuàng)新、動感、融合、跨越,Diversity意味著多樣化、多元化、無國界、多姿多彩、開放、包容),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而開放的外語學習空間。所謂“彩虹七色”,是指南外的外語教育在課程、教學、教材、活動、文化、語種及教研等七個方面都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猶如七色陽光構成美麗的立體彩虹。
特色之一:多課程推進,凝練學校特色——常規(guī)英語課、外教口語課、英語電影課、報刊閱讀課、英語讀寫課、英語選修課等各具特色。
特色之二:多方法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常規(guī)英語課堂教學 、英語電影教學、英語戲劇教學、英語歌曲教學、英語遠程跨國視頻共享教學等互為補充。
特色之三:多活動體驗,拓展語言運用——海外游學團、彩虹夏令營、彩虹英語文化節(jié)、模擬聯合國、英語課本劇、英語廣播站、英語記者社、英語圣誕節(jié)、英語配音場、英語演講賽、英語手抄報、英語游園會、校園英語角,在快樂的浸入式互動過程中快速提高學生英語水平。
特色之四:多教材整合,豐富課程資源——人教版英語教材、牛津英語、朗文英語系列、《英語電影聽說分級教程》等。
特色之五:多語種設置,滿足個性需求——開設了日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等二外選修課,供學生自愿選報。
特色之六:多文化滲透,加強國際理解——為了實踐“育國際化人才”的辦學理念,南外一方面加強國際交流,締結國際姊妹學校,與8個國家的中學和4個國家的大學建立了姊妹學校關系,每年均有正常的師生互訪活動;另一方面,在校內堅持每年舉辦一屆英語文化節(jié),以世界文化作為系列主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特色之七:多形式教研,促進專業(yè)發(fā)展——每人有課題研究、每周有集體備課、每月有教師培訓、每學期有研究課、每年有教師集體考察,教師可以與境外教材編者對話、與外籍教師一起研討、與大學專業(yè)教師一起診斷、與兄弟學校同行交流、與本校各學段教師分享。
南外校長王水發(fā)博士帶領他的團隊一直在努力打造“特色南外,品牌南外”(見上頁圖:王校長與學生在一起),努力走“特色”發(fā)展之路,靠“創(chuàng)新”鑄造品牌,為素質教育的推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活力課程:
“動手”學分比理化更高
隨著升學率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每所高中都加班加點備考,素質教育很難落到實處。尤其是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等課程常常成了空架子。但南外校長王水發(fā)卻親自編寫教材、組織研討、做專題講座,并籌建了綜合實踐活動、通用技術等專用功能室,使這些幫不上高考的忙而被視為“雞肋”的課程成了南外的特色課程,并受到學生的熱捧。
1. 動手拿高學分的研究性學習課程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課程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三年共15個學分,而數理化的必修學分最高也才10學分,真正是“動手”的學分遠超過數理化的考試學分。
南外的研學活動常常出現這樣的畫面:為了去現場實地考察、去街頭收集問卷,連家長也成了固定車夫;忙起來時,研學辦公室、文印室甚至教務處的7臺電腦和5臺打印機旁總有人排長隊……功成名就結題時,有學生開玩笑說“我們也成了做課題研究的‘研究生了”。
2. 學生叫好的社會實踐與社區(qū)服務活動課程
南外充分利用地域優(yōu)勢,先后與深圳市展覽館、大沖凈化水廠、南山社會實踐基地、蛇口媽灣發(fā)電廠、南山敬老院、社區(qū)居委會等單位聯系,將其作為綜合實踐活動和社區(qū)服務場所。同時,結合對老區(qū)的幫扶政策,南外還拓展江西井岡山地區(qū)為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學校每年組織高二學生去井岡山進行為期一周的農村實踐活動(見下頁圖)。
到了農村,一切都那么新鮮,甚至有人鬧出了“紅薯是樹上結的”笑話。學生們摘豆角、挖地瓜、做農家飯,忙碌中收獲了農家常識的喜悅;他們趕鴨子、拉板車、搬磚頭,辛苦里體驗了勞動付出的甘甜。吳易福佳、莊儀等同學飽含深情地道出了自己的感悟:
“那里沒有柔軟的沙發(fā),沒有液晶電視,沒有掌上電腦,但是那里的人們生活得單純而快樂。井岡山的夜雖然很寒冷,但我們的心很溫暖?!?/p>
“如果不曾體驗,我們又怎會知道紅薯是從地里挖出來的?如果不曾經歷,我們又怎會懂得我們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
3. 學生喜愛、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
南外十分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校本課程的開設,共開設了三十多門校本課程,涉及人文、科學、時事、藝術、鑒賞、體育、信息等多個領域,為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平臺。
同時,結合外語學校特色,又開設了日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第二外語,學校常常接到這樣的高中招生咨詢電話:“你們有西班牙語選修課嗎?”“我孩子高中想學法語,你們這里有嗎?”
多元文化活動:
搭建平臺,鍛煉才干
南外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培養(yǎng)學生素質,切實抓住每一項活動的教育生長點,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學會尊重、學會負責、學會研究、學會追求、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為學生發(fā)展目標,搭建平臺、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多元文化活動,努力提升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綜合素質。
1. 文化大講壇視野開闊
南外高中自2005年以來面向學生開辦了文化大講壇,引導學生從大文化的視角去解讀校園、剖析社會、觀照世界、品味人生,為建設人文校園、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一個強有力的高端平臺。主講人有中科院院士、高校教授、社會成功人士等。題材廣泛,有自然科學領域的,如航空航天知識、最新材料科學、納米技術等;有社會科學領域的,如歷史的天空、詩詞創(chuàng)作、自我人生規(guī)劃等;有生活領域的,如地鐵技術與常識、攝影技術、社交禮儀、火警自救等……不同年級有不同的規(guī)劃與不同的主題。如高一年級的“成長、成人、成才、成功”講座,高二年級的“百家薈萃文化”大講堂,高三年級的“復習備考”系列講座等。
2. “模聯”等社團活動“給我歷練、讓我癡迷”
很難想象能有一種學生社團活動,能讓學生如此癡迷與癲狂。為了它,可以廢寢忘食,查找打印幾十萬字的資料、撰寫數萬字的英語材料、與人爭辯數小時甚至通宵達旦,勝利之時歡呼雀躍、分別之際哭成淚人,這就是“模聯”。南外學生最為熟悉、最向往的社團——模擬聯合國。
該社團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召開模擬聯合國會議,遵循真正的聯合國議事原則,依據運作方式、在會議主席團的支持下,就國際上的熱點問題進行磋商、協議,學生扮演不同國家的外交官,為著本國利益或演講或辯論或游說或磋商,因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思辨色彩濃而深受學生青睞,并形成巨大影響。年年中考填報志愿的時候,都有不少優(yōu)秀初中畢業(yè)生說“如果能保證讓我進入‘模聯,我就報考南外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