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堡晚報》刊文
德國《漢堡晚報》10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打造新形象 駐北京的外國記者們都收到了郵寄來的中共月刊《求是》。和以往不同的是,新的這期是光面帶彩圖的,而且是英文版。這本原為中共中央委員會的理論刊物首次對外國媒體開放,給人的感覺像是中國文化政治攻勢的媒體伴奏。
以新潮名詞“軟實力”的名義,中國想讓外國聽到自己的聲音,在公眾面前刷新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在那些北京到目前為止很少說得上話的領域:出版界、媒體或文化領域。
本周二,北京將躍上一個新平臺。屆時,中國將和所有世界大國一起在法蘭克福書展上作為主賓國介紹自己。
北京想在媒體政治上擁有更多影響力。上周末,當英文版的《求是》出版時,人民大會堂召開了由中國提議的“世界媒體峰會”。中國領導人向在座的135個國際媒體組織呼吁,與中國一起建立和諧世界,共創(chuàng)“公平的新聞報道”。各國媒體要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平等地相互對待”,并且應該無論存在怎樣的文化差異,仍然努力尋求共同的地方。
中國想通過大量的文化和媒體“走向全球”的攻勢,積極影響世界對中國新的引領世界角色的看法。這一新戰(zhàn)略得到中國高層的賞識。2004年,孔子學院作為傳播中國文化和語言的機構直接從北京得到啟動資金、老師和教材。到2009年中為止,在全球81個國家已建立256所孔子學院,其中一所設在漢堡。國家為文化院校、媒體項目、英文版的報紙如《環(huán)球時報》及全天候的英語電視頻道等提供資助。中國想要通過全球性的媒體攻勢贏得國際思想領域的發(fā)言權?!ㄗ髡攮偰帷ぐ瑺柫?,林中洋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