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倫
三哥,這里。顧客指了指案臺上待售的豬肉,來三斤。
好哩。三哥應了聲,刀放在肉上比劃了一下,手腕一使勁,嘩啦,刀起肉落,拿起來往對方面前一扔,說了聲,三斤。
對方將錢付了,將肉放進肩上的背篼里,走了。
也是買肉的、在農(nóng)貿(mào)市場已轉悠了半天的一老者心內嘀咕,不復秤?裝作無所事事的樣子,再觀察。
又一個人來了,老表,指了指案臺,這個豬腿取大點,五斤啊。
屠夫嗯了聲,左手將豬腿提起,瞄了下,右手用刀旋了一圈,再用力沿剛才刀印旋了一圈,然后用砍刀將里面的骨頭砍斷,提起來,砰——往對方面前一丟,干脆利落。
叫屠夫老表的人嘿嘿一聲尷尬的笑,老表,記賬喲。
還是沒復秤。
才早上八九點鐘的光景,屠夫案臺上的肉就賣了大半,而左右其他的同行呢,居然還有沒開張的。
老者帶著探究的心理上前,指著較大的一塊豬肉,老板,這里,我也來幾斤。
屠夫問,到底幾斤?
老者笑笑,笑里帶著苦澀,五斤行六斤也行,七斤也要得,多點少點無所謂。
屠夫肆意地笑,拇指和食指張開,老師傅,來個八斤八,吉利得很,好不?
老者肯定地點頭,中,就八斤八。
咦——咋沒稱呢?老者接過屠夫扔過來的肉,故作驚訝。
哈哈哈……屠夫大聲笑起來。老師傅,我賣肉就不用秤,秤就長在我的刀上。
哈哈哈哈……老者的笑聲更高,幾乎笑出了眼淚。
屠夫王婆賣瓜起來,師傅你不是本地人吧?我干這行十年啦,在食品站干了五年。每天我都在肉和刀上琢磨與思量,如何給刀安個秤。那年全縣食品系統(tǒng)技術大比武,取十斤肉,我的,一克不多一克不少。一克不多一克不少啊。屠夫有意將這話重復了一遍。后來食品站解散了,我就自己干個體了,到今天,又是五年,憑我“刀神”的威名,還要啥秤啊?
哦——老者嘴上應著,臉上卻很淡然。我也這樣猜測,我也相信你有過取十斤肉不多一克不少一克的光榮歷史。
屠夫犯疑了,那……你要……
老者說,你以前是“刀神”,現(xiàn)在不是了。
屠夫就有些生氣,以前是,現(xiàn)在也是,全鄉(xiāng)認識我的人都承認我是“一刀準”呢。
老者搖頭,你現(xiàn)在的刀肯定不準——要不要打賭?
賭就賭。屠夫給旁邊的同行招呼了一下,提著那塊待驗的肉,拉著老者的手去市場辦公平秤處復秤。
少了四兩!屠夫打了個趔趄,揉揉眼再揉眼,晃晃頭再晃頭,心里不住地嘀咕,咋回事,咋差這么遠呢?
好半天,屠夫抬起頭愣愣地盯著老者,你搞的鬼?
老者突然沒了剛才的敵意,拍拍屠夫的肩,語重心長地說,我是縣城中醫(yī)院的藥劑師,抓藥幾十年,人稱“一抓準”,也有人喊我“藥神”呢。退休以后,我兒子開了家診所,我也是不執(zhí)秤用手直接抓藥,從來沒出過錯,可是前幾天……
屠夫還沒反應過來,你是“一抓準”?你是“藥神”?為啥也不準了呢?
老者擺了擺手,不再言語,轉身疾步離去,步履顯出一些得意。
屠夫獨自一個人留在原地,心里嘀咕,我在食品站獲得“刀神”稱號,天天賣公家的肉;解散后,我干個體。他原來在中醫(yī)院,獲得“藥神”稱號;退休后,兒子開了家診所……
(秦東嬌摘自《羊城晚報》)